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背景及存在问题分析论文_于亚玫,赵辉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背景及存在问题分析论文_于亚玫,赵辉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目前,随之城市的不断扩大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也随之加快了建设步伐。为更好促进青岛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建设,本文依据青岛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背景及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够对青岛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引言

青岛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强市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的扩张建设。然而,有限的市政用地已经成为限制城市进一步扩张的主要因素。地下空间[1]成为城市建设者们不得不考虑的资源,地下空间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2]。

1青岛市地下空间发展利用背景分析

(1)自然条件成为制约青岛市区纵深发展主要因素之一

青岛市的特色空间格局为“山、海、城”,具有“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优势在成就青岛风光的同时也制约了青岛城市空间的发展。这是因为在自然地理区位上,青岛呈现出南北长、东西窄的的特点,无论是跨海发展还是向北发展,都将付出不小的代价,由于交通等原因的限制也会使得城市空间日趋分散。

(2)城市的集约化水平偏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岛城市郊区扩展的模式也逐渐加快。但是,在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要求下,土地资源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限制了城市的集约化发展。现有的城市空间也无法完全满足城市功能的进一步需要。因此,城市外围区域不断的扩张,如果不采取的相应的控制措施,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3)各种“城市病”逐渐显现

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不断涌入,使得城市空间容量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状况。在大城市中,土地一直是作为比较稀缺的资源存在,近几年来,土地地价处于逐渐攀升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各种“城市病”的显现,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在城市环境质量。尽管现在对地上空间的进行了高强度的开发,但仍然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得城市的功能转换难度上不断加大。

(4)青岛已经具备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经济基础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当人均GDP规模达到3000美元后,该地区就已经具备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能力。而根据最新的青岛市总量GDP数据,2017年已经突破了万亿元,人居GDP也已经突破了150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青岛市已经具备了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也具备了开发地下空间的社会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各种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里良好的契机

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了“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综合管廊建设”的任务,地铁建设也为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普查等工作提供了契机。面对这种新的发展需求和背景,抓住当前地铁建设与旧城更新、新城建设有机结合的绝好契机,进一步加大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力度,科学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开发建设。

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青岛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的人防工程建设。由于国际环境因素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缓了修建。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才得到了利用。目前,青岛市地下空间主要利用形式还是以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仓储为主。

地下空间存在部分商业设施,比如青岛市中心地下商业街、龙山地下商业街、中山商城等。另外还有结合城市重要的交通人流疏散中心建设的,如火车站广场下的益群地下商城,李村中心广场下部建设的维客地下商场和汇泉广场地下空间。其他地下空间利用形式如仓储等,主要是利用原有的人防工程,建设了少量的能源储备库、水果蔬菜的储存等。利用形式比较单一,开发建设规模比较独立。地下空间的开发总量以及功能建设都未能满足青岛市目前日益增长的需求。

1987年,青岛市地铁工作开始了前期的筹备工作,经过最近几年来的建设,青岛地铁已通车运行了三条地下线路。根据最新的地铁规划网络,到2021年青岛将会形成总长度约330公里的地铁网络。届时,青岛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率将通过地铁的建设而大大提高。

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1)既有地下空间总量偏小,标准较低

市北区等老城区目前的地下空间都属于之前的老旧人防设施,存在标准不高、年久失修、改造难度比较大等问题。各个地下空间基本都是相互独立的状态,未能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且由于建设年代和建设标准的原因,也未能与周边新建的地下空间以及地铁项目进行有效的衔接,制约了资源共享。

(2)开发利用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的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主要以停车场、仓储、地下过街等为主,开发利用比较单一,各功能单元也未能进行有效串联。应进一步开发地下空间的其他功能,比如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

(3)配套政策仍显不足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鼓励政策、平战结合、人防设施涉密、地下空间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不利于推进地下空间市场化运作,需要继续研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法规,部分政策需国家层面给予指导性意见。

(4)需要创新投融资模式

随着地下空间功能的多样化发展,迫切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创新金融政策,完善从中央、省市的多层次鼓励机制,对部分公益性地下空间项目,明确资金奖补政策。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开发创新产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4结语

青岛市目前正处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以及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以及社会应抓住有利形势,提高地下空间的开发水平,扩大城市的容积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曦,刘松玉.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分类标准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05):43-49.

[2]郑淑芬,罗周全.提高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效益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03):439-443.

论文作者:于亚玫,赵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青岛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背景及存在问题分析论文_于亚玫,赵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