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饭店区域集团化特征比较研究_世界品牌论文

中外饭店区域集团化特征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论文,特征论文,饭店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入世后,按照中国政府在入世谈判中的承诺,在2003年12月31日前,外国投资方在中国建设、改造和经营饭店、餐馆将取消设立形式和股权方面的限制。据悉,许多国际饭店集团纷纷看好中国的旅游市场,将其发展的重点转向中国,给中国饭店业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本文将在对比分析中外饭店区域集团化特征的基础上,为我国饭店集团发展提供启示与应对策略。

1 中外饭店集团规模实力比较

按照国际惯例,比较饭店集团规模实力的大小,通常是以饭店集团所拥有的客房数与饭店数进行对比,世界饭店与餐馆协会《饭店》杂志,每年都对世界饭店集团规模进行排序。

2001年,全球最大的饭店集团一美国圣达特饭店管理集团(Cendant Corp,USA)拥有饭店6624家,客房541313间,名列世界饭店300强中之冠。该集团所拥有的饭店数与客房数,占到了2001年我国旅游涉外饭店总数的90%,列我国第一位;位居全球第58位的上海锦江饭店集团拥有饭店53家,仅为圣达特集团的0.80%,客房14127间,仅为圣达特集团的2.6%。在全球饭店集团300强中,我国仅有上海锦江集团、北京凯莱饭店集团榜上有名。我国饭店业集团化的状态和国际饭店集团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

从全球范围来看,饭店集团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且集中度高。在全世界的饭店中,至少有57%以上以各种形式隶属于某个集团,成员饭店25%-30%的客源是由集团提供的。2001年,在排名前10位的饭店集团中,有7位总部设在美国,在前20位的饭店集团中,总部设在美国的有13位,其余的也都在英、法、德等国,如此高的饭店集中度,必然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全球200家最大的饭店集团公司已经基本上垄断了国际饭店市场,这说明饭店行业已经成为集中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而未来数年内,这200家饭店集团公司品牌扩张的重点将是中国。

此外,国际饭店集团规模增长迅速。1988年至1997年十年间,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饭店集团拥有的客房数已由285.3万间上升到479.7万间,增长率达68.1%。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美国属于某一饭店集团的饭店数,充其量不过占饭店总量的10%,而到了80年代末这个比例已跃升到60%以上。

与此相比,中国饭店集团不仅起步晚,而且发展较慢。从总体来看,我国饭店集团的管理水平较低,效益较差,品牌知名度很低。距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全国7358家旅游涉外饭店中只有不足1000家实现了集团化管理,而其中由我国的饭店集团或公司管理,仅仅只占全国旅游涉外饭店总量的1.4%左右。早在1987年,联宜饭店集团、华龙旅游饭店集团和友谊饭店集团等经济联合体成立,标志着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而后在1993年成立了锦江饭店集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饭店集团仅有数十家,而单体饭店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饭店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近20%。

2 区域分布特征比较

国外著名饭店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均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征,集团总部都制定了详细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有步骤地占领全球市场。英国六洲饭店管理集团(原巴斯集团,Holiday Inn前身)已在近百个国家发展了3000多座饭店。有些已将发展重点转向亚太区域,如万豪国际饭店集团(即马里奥特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1989年以前在亚洲没有一家饭店,而现在有了90家。万豪国际饭店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毅富荣(ED FULLER)在北京金域万豪开业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说,万豪集团在亚洲和中国发展非常顺利,到2002年底,万豪集团在全世界已管理了2500家饭店,在中国已发展了33家饭店,万豪的15品牌,有7个已进入中国。法国雅高集团,更是虎视眈眈,直逼中国中低档饭店市场,集团创始人保罗.杜布吕宣称在未来5-10年间,将在中国大陆发展200家连锁经济型饭店。据统计,目前已进入中国的国际饭店管理集团(公司)已近50个,进入中国的全球著名订房组织达10余个。2001年主要国际饭店集团进入国家数量的最新排名情况见表2。

相比而言,目前我国的饭店集团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国内,尚不具备国际化特征。

3 成长环境比较

综观世界著名饭店集团,在世界300强饭店集团中,绝大多数来自美、英、法、日、香港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其中300强中,美国饭店集团独占154个,超过了一半,这与其成长环境不无关系。世界著名饭店集团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其市场经济成熟,资本市场完善,管理体制健全。

表1 2000,2001年中外饭店集团实力比较排序

资料来源:世界饭店与餐馆协会《饭店》杂志

表2 2001年度国际饭店管理集团进驻国家数目的最新排名

排名  饭店集团名称  进驻国家数目

1 Six Continents Hotels英国六洲饭店管理集团 98

2 Accor,France法国雅高

 84

3 Starwood Hotels& Resorts Worldwide,USA美国喜达屋 82

4 Best Western International,USA美国最佳西方国际

80

5 Hilton Hotel Corp.USA美国希尔顿  68

6 Marriott International美国万豪国际65

7 Carlson Hospitality Worldwide,USA美国卡尔逊国际 64

8 Le Meridien Hotels& Resorts英国子午线集团 55

9 Golden Tulip Hotels,Inn& Resorts荷兰金色郁金香集团46

10 Choice Hotels International,USA美国精品国际

 43

11 Club Mediterranee SA,France法国地中海俱乐部

 40

12 Hyatt HotelsCorp./Hyatt International,USA美国凯悦饭

店管理公司/凯悦国际

38

13 Sol Melia SA西班牙索尔.米丽亚

30

14 Cendant Gorp.USA美国圣达特

  25

15 Four Seasons Hotels& Resorts加拿大四季饭店集团  21

资料来源:世界饭店与餐馆协会《饭店》杂志

首先,在欧美国等发达国家,旅游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市场环境。其次,它们都有宽松的金融环境支持,如雅高集团在最初起步时,可以获得法国政府予以饭店总投资60%的支持,在后期的购并中,每次都能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数以亿计的资本,而中国1996年证券化(股票总市值与GDP之比)程度只有百分之十几,而美国这一比例为70%,法国为130%。此外,在这些国家,不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而且调节旅游活动相关的旅游法及饭店法均已建立,并较成熟,饭店集团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均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兼并、重组,特许经营等,从而保证了饭店集团的利益,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公平的市场环境。

我国由于资本市场欠发达阻碍了饭店集团的扩张,纯粹通过银行借贷会使饭店集团的负债率过高,导致经营风险较大。发达的资本市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解决我国大量金融剩余的良策。通过积极推进饭店集团股票上市,使之能应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实现低成本扩张。

我国饭店业复杂多样的制度结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也是困扰我国饭店集团化进程的因素,业主的行为观念等难以将饭店作为一项资产来经营。即使饭店经营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乃至亏损也拒绝兼并。我国差不多有一半的饭店与各级政府、部门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些饭店资产关系复杂,既具有企业性质,更具有招待所或接待基地的性质。政企不分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区行政性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大型饭店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发展。

此外,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与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也使饭店集团化进程仍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率和效果。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旅游法,饭店法,业绩优良的企业与劣质企业同在一个非公平的市场环境里竞争,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一些劣质饭店企业还得到了不适当的保护,而相当一部分优质饭店企业的扩张,缺乏资金实力,政策支持与公平的市场环境,如广州白天鹅饭店集团,南京金陵饭店集团等。我国饭店集团化进程慢,不仅是环境问题,还有谁去进行饭店集团化管理、能否成功的运作性等问题。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饭店集团化进程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 饭店集团成熟度比较

从国际饭店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一般都经历了30-50年以上的历史,已进入集团化成长的成熟期。国际饭店集团在集团化的早期发展中,往往以全资拥有的分公司集团和投资控股集团为主,而在集团化的中期以后,则以租赁集团、委托管理集团和特许联营集团等形式迅速扩张,国际饭店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能充分运用资本运营,品牌连锁,战略联盟等方式壮大自己,并使饭店集团不断走向成熟。例如,假日集团公司虽然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可是在发展鼎盛时期,利用特许联营的方式以每2-3天吸纳一家新饭店的速度迅速扩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家假日饭店遍布世界各地。而六洲前身巴斯集团原为酿酒业,在饭店业小试锋芒成功后,售出酿酒主业集中于饭店业的发展,并收购了假日管理集团,利用假日品牌迅速进驻饭店业。

近年来,国际饭店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活动的活跃是饭店集团化规模急剧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饭店集团与母公司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出现,并在90年代末期形成了全球化的规模。美国马里奥特国际集团的发展之路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马里奥特国际集团于1957年开业第一家饭店,1995年达到全球1000家,五年以后又增加了一倍,现为全球第三大的饭店集团。其发展战略是通过收购与兼并,多品牌扩张,迅速实现了其跳跃式的发展,现旗下有15个品牌,每一个品牌都针对其特定的目标市场,同时共同打马里奥特国际的品牌,使之快速成长为世界饭店业的著名品牌。在1999年2月,它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公司之一。

国际饭店集团不仅规模大,其效益也十分显著。据统计数据表明,马里奥特国际集团在2000年,它的营业收入额为100.17亿美元,资产额为83.27亿美元,利润额为4.79亿美元;相比而言,我国旅游涉外饭店经营,2000年实现营业收入603.7亿元人民币,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为1717.13亿元人民币,我国饭店最好经营年份1997年全年实现的利润额为33.54亿元人民币,随后连续几年亏损。按可比价格计算,马里奥特国际集团2000年的实现营业收入,比我国全国旅游涉外饭店创造的营业收入总和还高出200多亿元人民币,其实现的利润则与我国饭店最好年份相当,而其资产额则仅为我国旅游涉外饭店固定资产的1/3左右,可见马里奥特国际集团的规模效益和创利能力,都大大高于我国饭店的整体水平。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际饭店集团在中国管理的客房数占总数的10%,但行业利润却占了90%。就现在的经营状况看,外资集团也具有优势。2000年,我国内资饭店数量占92.05%,外资饭店数量占总数的7.95%。但营业收入中,内资饭店仅占74.88%,外资饭店占25.12%;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外资饭店比内资饭店高47.09%;人均实现利税,外资饭店比内资饭店高42%。因而,在利用市场力量方面,外资集团比较有利。中外饭店集团的经营效益差距还可通过表3的比较说明。

表3 中、美、日三国饭店集团收入来源的比较 单位 %

项目比较中国

 美国

 日本

依靠资金投入

 51

  1220

依靠劳动力投入

30

  1715

依靠技术与管理

19

  7165

从上表数据比较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饭店集团发展均已进入成熟发展时期,其效益来源主要是依靠技术与管理,而我国饭店集团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其效益来源主要是依靠资金投入与劳动力投入,技术与管理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美国的1/4,日本的1/3,因而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5 国际饭店集团化发展对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启示

通过中外饭店集团化区域特征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国际先进的饭店集团的发展,往往充分利用了其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模式发展,如假日集团将假日品牌卖给英国巴斯公司时,其品牌价值卖了19.8亿美元。知名品牌的饭店集团,拥有高知名度、高的质量认同感,强有力的品牌联想和忠诚性,它能为成员饭店提供许多竞争优势。

其次,国际先进的饭店集团不但拥有著名饭店品牌,而且注重饭店产品的层次性开发,如多品牌战略,同时拥有全球网络化预定系统和其他高科技技术,拥有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集团价格优势以及完善的服务系统。

再者,国际先进的饭店集团,往往注重采取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并举的方式从事战略性发展。以资本雄厚的企业集团为依托,以新建、并购和股权参与方式组合饭店企业,并参与市场交易和运作,使集团内的饭店企业有进有出,保持资产的有益、有效性。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相辅相成。此外,国际先进的饭店集团还着眼于全球人力资源市场、全球招聘及当地化策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拥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人才优势。

目前,我国饭店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还未摆脱小、散、弱的格局,要迎接入世的挑战,加入饭店业的国际竞争,必须学习与借鉴国际先进的饭店集团的成功经验,走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具体的发展策略有:

5.1 完善体制,环境创新

在我国饭店集团化的发展中,需要制定和完善与饭店业发展有关的法规、条例、制度、标准、办法等,形成中国饭店业的规则体系和机制环境,以规制为基础,规范和维护饭店市场秩序,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饭店集团化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实现其低成本扩张。通过实施环境创新,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动力,推进饭店业的集团化组合。

我国的饭店企业应在实践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努力冲破原有的行政、地域和文化等的束缚,融入到集团化、品牌化的发展进程中来。

5.2 扩张规模,整合资源

从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已由市场开创期的暴利时期进入到优胜劣汰的利润平均化时期,企业必须通过集中化过程的规模效应来确保生存和发展。我国目前的饭店集团,比例最大的是政府推动所形成的集团,许多是限于一个区域内的,不能算作真正的饭店集团,根据饭店业经营的特点,饭店集团必须是跨地区、跨国家的,以开发不同地区的相关市场,而不是在同一个地区集团内部的竞争。因此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需要在确立集团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实施较大力度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

我国饭店集团化的发展,不仅要形成一大批本土化的饭店集团,还可以中外联手,优势互补,迅速提升我国饭店集团的知名度与实力,如我国锦江集团与法国雅高集团携手成立销售公司,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2002年7月,香港和记黄埔、北京控股及北京首都旅游集团合组公司,分别占合资公司27.5%、40%、32,5%的权益,三方将共注入价值达12.7亿元的饭店和旅游业资产,换取合资公司股权,并将在祖国大陆及美国开展饭店业与旅游业,它将标志着我国饭店集团化在向国际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5.3 创立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立的饭店集团中,主要是以硬件和资产为纽带形成的,而国际饭店集团则主要以软件和品牌为纽带。国际国内饭店集团的发展实践证明,走软件发展的道路是成功的,而走硬件发展的道路代价太大。我国饭店集团的发展应吸取国际饭店集团的成功经验,不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目前,饭店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饭店品牌、企业文化、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在中国7000多家星级饭店中,目前竟还数不出几个象样的品牌来,我们需要尽快建立一批饭店集团的核心品牌饭店,以此为载体,建立饭店品牌的管理标准、实施和维护系统,以及预订网络系统,不断提高饭店集团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并进一步推动饭店集团内部的品牌化进程。同时应在加强品牌管理、强化品牌运作、拓展品牌效应上下功夫。品牌将是未来饭店业竞争的关键,而企业集团化运作走向品牌化也将是中国饭店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5.4 批准市场,重点突破

在我国中高档饭店的狭小市场里,国际著名的饭店集团品牌已进来了不少,未来的竞争空间十分有限,而在中低档的饭店市场上,一方面集团化和品牌化程度非常低,在中国7000多家星级饭店中,二、三星级的饭店占了80%多,如此众多的饭店和如此广大的市场,知名品牌很少,而国际知名饭店集团品牌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四、五星级的高档饭店市场,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中国饭店品牌的希望在中档饭店市场,孕育着一个巨大的商机。

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的最新研究表明,中国高档饭店市场相对饱和,同时又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经济型饭店。目前,中国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还较低,而且世界上绝大多数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仍处于中档水平,故经济型饭店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有鉴于次,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应以中低档饭店为突破口,快速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饭店集团品牌。

在经济型饭店集团的发展中,我国的饭店企业与国际饭店集团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型饭店面对的主要是国内客人,而国际饭店集团在语言与文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壁垒,我们对国内客人更为了解,且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与国外相比低很多,此外,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看,我国整体上也较适合于管理经济型的饭店。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宏观形势、市场环境,还是饭店内部资源状况来看,大力发展经济型饭店集团,不仅是今后我国饭店集团发展趋势所在,也是我国饭店集团参与国际饭店集团竞争,打造民族型饭店集团品牌的希望所在。

标签:;  

中外饭店区域集团化特征比较研究_世界品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