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邱艳红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邱艳红

湖南娄底吉星小学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语文是我国特有的教学学科之一,其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语文学科当中包含着我国较多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等知识,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和认知,保证学生得到综合发展。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但却缺少相关技术创新。本文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方法进行研究,保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应用;创新;分析

现在新课改正在向前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重点已经开始转移,教师开始注重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应用,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经典、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很多课文内容都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展开教学,在语言文字等方面都彰显传统文化的特色。

一、以字词句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彰显其魅力,首要体现就是在语言文字上。文字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文字与民族文化存在着一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即使成百上千年之后也始终如一,无论民族文化和汉字发生了多大的变动。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文化在语学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了汉字。学生学习书写、理解汉字的过程,无疑是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过程,也是体会中华民族古老民族智慧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生字词时,不仅仅向学生讲解笔画的顺序,汉字的读音和意思,同时还联系不同的字进行变换和区分,用相似的字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魅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以“曰”字为例,学生在刚学习这个字时,总是会和课文中的“日”字混淆,认为二者是同一个字,不知道两个字的意思区别非常大。“曰”字表示的是说话的意思,“日”字表示的是太阳。两个字只是胖瘦不一样,可含义却有很大的区别。再观察课文的题目:两小儿辩日,很多学生会写成,两小儿“辨” 日。本文所讲的是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的故事。也就是说本文是他们之间的对话,那么就应该用言字旁的“辩”。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很快就会明白。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字形稍微变动,字的偏旁部首有所改变,就会导致字的读音和意思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积累中沉淀形成的汉字文化。

二、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教学模式探索

前人在生产和劳动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古人精湛的制作工艺。在讲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不仅仅向学生讲述了本文的历史背景,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以及本文字词句的理解,还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关于京张铁路的具体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细致地展示京张铁路在建设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京张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等,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我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的辉煌成就,感受前人的智慧和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崇敬之情。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是名胜古迹,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是以现实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可能会忽视一些由于历史变迁,或者由于人类活动而被破坏了的名胜古迹。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向学生介绍清朝末年的历史发展及国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让学生懂得,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展示英法联军入侵、毒品鸦片流入中国,直至最后圆明园被毁的视频,让学生们懂得一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封闭自己,要敞开大门和外界交流,不断强大自身,否则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在本堂课程中,笔者既展示了中国伟大的成就——京张铁路,同时又展示了已经被毁灭了的圆明园,既体现了中国物质文化遗产的宏伟,同时也展示了被毁坏的文明瑰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中国文化。

三、以非遗为主题的教学模式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更加能够体现某一朝代的历史发展特征。在将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联想生活中有哪些内容和语文知识相关,它们又是如何与文化相联系的。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讲述的是北京春节时,孩子们和大人欢快的景象。虽然其中有意识地讲了一些关于北京春节时期的风俗习惯,但是也只是一点而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意识地留意北京的春节,和南方的春节又有什么区别,这些都需要老师去讲解。因此,笔者在课前就收集了关于北京和南方不同的春节习俗,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最让学生感兴趣的就是北方人过春节时“吃饺子”的习俗,在饺子里包上各种东西,比如:花生、大枣、鱼肉等等,让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的兆头。教师在讲授古诗文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我国诗歌文化的发展过程,例如《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到了唐朝古诗发展至最顶峰,宋朝时期的词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以及为什么到了明朝古诗词会走下坡路,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

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要点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大要点:第一,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就是自身必须要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课后必须要广泛收集资料。第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要恰当,不可以为了形式而开展文化教学。第三,教师应该掌控课堂,点到为止,不可以脱离课堂的主干内容。

结束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向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不但领会了历史文化知识,还了解到传统文化发展路径,培养了学生弘扬与传承文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黄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探析[J].课外语文,2018.

[2]谢朵.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3):30-30.

论文作者:邱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邱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