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微型养老机构室内无障碍设计-以室内产品为例论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微型养老机构室内无障碍设计
——以室内产品为例

◇鲁心怡

摘 要: 中国自迈入21世纪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文章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分析现有养老产业中热门的微型养老机构的特点,并结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提出优化建议,帮助微型养老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符合老年人口需求,推动行业发展规范化。

关键词: 微型养老机构;无障碍设计;产品设计

为老年人口提供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业对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现在的养老机构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针对性、人性化设计,其舒适度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具有老年人口的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进程不平衡、老龄化承载基础弱的几个特点。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社会保障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国家不断完善政策,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并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由此之外,纵观整个艺术史,女性主题艺术的概念仍有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背景,所以并不是所有包含女性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女性艺术。这里所提到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它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偏好服务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这是由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老年人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下滑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降低,使整个社会的服务需求增加,养老相关的服务和老年人用品受到关注。

一、微型养老机构

微型养老机构是在社区中嵌入养老服务的功能,在社区中开发的微型养老院。微型养老机构是介于大型机构养老与社区照料间的社区养老服务,首先,它具有离家近的位置优势,由于建立在社区内部,社区范围的老年人能够轻松入住,减少了老年人的出行负担;其次,它具有灵活性,微型养老机构的建设可以由社区内部任意的空间进行改造构成,这是开发的灵活性,此外,机构的服务也具有灵活性,它的服务更加支持短期的看护照料,老年人在白天享受照护晚上再回到自己的家中睡觉,实现“在家门口养老”。微型养老机构不仅节约了社会资源,也兼顾了老年人心理的需求,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1.2.1 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抽取羊水约10ml,并进行接种、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及核型分析。

二、微型养老机构无障碍产品设计

微型养老机构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在国内推广时间较短也存在一些发展阻碍,除了老年人受传统观念束缚难以接受这种养老方式之外,养老机构的设计问题也尤为关键。

如图1所示,微型养老机构应该具备生活、护理、管理、餐饮、后勤五个最基础的板块,其中生活区和护理区域是老年人最常用的区域,因此也是机构中最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板块。

优化微型养老机构的内部设施可以从无障碍设计着手,目前的长者照护之家的建设设施对于无障碍设计的考量还较少,这是由于机构的建设没有行业标准、改造而来的的机构场地和建设资金问题导致的。由于无障碍设计的缺失使得老年人在机构中的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隐患,久而久之就会流失许多老年用户。

相配套桌子也应该选择边缘圆润的圆角桌,避免金属锐角设计的桌子,防止老年人在行动的过程中磕碰带来的危险。在餐厅、棋牌室、图书室等类似公共活动区域的桌椅配置都应参考上述建议。

在微型养老机构中的生活区域多为公共活动区,老年的公共活动区域又可细分为在室内活动的公共休息区、棋牌室、图书室等和在室外活动的庭院、健身器材区等。这类生活区的特点是会同时有多名老人共同使用,为了保证老年人使用安全和使用方便,在公共区域放置的桌椅与相邻桌椅间的过道间距应该1500mm左右,保证使用轮椅的老人有足够的回转空间,其次根据中国老年人的坐姿,座椅的椅面高度应不小于395mm。

主要是针对图书、期刊等进行探究,展现了无形资源演变、人力资源演变、无形资源演变、资源创新演变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图1

微型养老机构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的无障碍化。对于部分老人而言,他们需要使用拐杖、轮椅、扶手等才能行走。这些器械或装置会占用场地,还要考虑这些老人在走廊上的碰面,因此走廊的设计要足够宽,通过已有研究证明走廊宽度为2000mm时,恰好可以在两侧墙壁上安装扶手,同时又可以允许两个轮椅并排通过。室内楼梯的设计要注意老年人使用时容易产生疲劳感的特点,台阶的踏面宽度和踢面高度以300mm×150mm为宜。

微型养老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 微”, “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规模的“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民政部也于2015年初出台规定,“10张床位就可办养老机构”,与传统的大型养老机构相比其规模缩减了不少。由于床位注册要求标准降低,规模小,微型养老机构开发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小,这是开发成本的“微”。

除了多人共处的公共区域外,微型养老机构的起居室也是需要无障碍设计的重要区域。机构中的起居室往往结合了养护照料的功能且与大型机构的私人单间不同,为了节约空间,微型养老机构的起居室多是多人共用,单个房间内一般配置有三张或三张以上的床位,且因为拥有离家近的优势,起居室内的储物空间相对较少,只有床是必须的基础配置。机构内配置的床,必须是单人床,老人翻身起夜时可以互不影响,方便护工一对一照料。床的两侧应该留有1000mm以上的间距,方便使用轮椅的老人能够上下床。床面高度要考虑能够方便老年人起卧和穿衣等日常活动,老年人腿脚不灵活,床面过高,不利于老年人上下,床面太低,增加了起卧的幅度。经过研究和实际调研,老年人床的高度为420mm左右比较合适,这样的高度老年人起卧方便。这个床面的高度,加上褥垫的高度,刚好和轮椅的高度一致,方便老年人从轮椅到床上的转移。除了考虑人体的身高外,还要考虑给头和脚两端留有一定余地。老年人由于椎间盘萎缩,脊椎弯曲度增大,老年人身高会降低,60岁的老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40mm,床的长度约为为2000mm比较合适。床宽设计一般为人肩宽的2.5—3倍,老年男性肩宽为469mm,所以老年单人床宽取1200mm适宜。由于老年女性的生理尺寸比男性小,所以此数据老年女性也同样适用。

截至目前,食品安全已经受到了较广范围的关注,而与之有关的食品犯罪管控措施也逐步达到了优化与健全。但是不应忽视,当前仍有某些经营者并没能真正关注整体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因此仍然遗漏了该领域的潜在犯罪隐患。为了在根源上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那么关键举措仍需落实于增大惩戒此类犯罪的整体力度。此外,制售食品的有关企业也应当拥有更强的安全保障认识,自觉遵从现阶段的有关法规来维护食品安全。

在生活区中卫浴间的无障碍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地面湿滑,卫浴间是老年人的事故高发地。卫浴间的基础配置有四个:盥洗池、坐便器、淋浴、卫浴椅。老年人卫生间的设计有着安全性和适老化的双重要求,首先要保证老年人卫生间要有足够的空间使轮椅回转,同时也保证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其次要预留介护如厕的护理人员空间,如在坐便器和浴盆旁边要留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的空间。为了保证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的门应朝外开,沐浴区不应使用隔墙,应使用软质、透明隔断等。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普通人不同,故不建议在卫浴间安装浴缸,淋浴更适用于老年人。在淋浴时为了减缓老年人的疲劳感,应该配有淋浴椅,让老年人可以坐着洗澡,在墙壁上安装辅助的卫浴把手,保障安全。在盥洗池的设计上也应该为坐轮椅的老年人考虑,设置一高一低两个盥洗池,使健全老人与使用轮椅的老人能够通用。

三、结语

微型养老机构的室内无障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国内的微型养老机构大多为社区旧场地改造而来,所以舒适度上有时无法与专业的大型养老机构相比,其对老年人的适老化无障碍设计也考虑得不够周全,机构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对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针对性、人性化设计,其舒适度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只有将无障碍设计深入到微型养老机构中,完善机构内部的硬件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社区中的的老年人走进微型养老机构,将这种在社区中的养护结合的方式推广到全国各个社区,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为推进国家的养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标签:;  ;  ;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微型养老机构室内无障碍设计-以室内产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