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归因及疏解论文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归因及疏解论文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归因及疏解

林 婷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 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甚合理以及受外部复杂的教育环境影响等,部分家长束缚儿童的成长,这不但会给儿童的自我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家庭的团结和睦、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家长品德教育意识,转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不断优化儿童外部的教育环境,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关键词: 家庭教育;教育方式;专制型;儿童;品德行为

一、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原因

总体上来看,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品德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源于家长缺乏平等的教育意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观念趋于保守;教育方法不甚合理;另外,复杂的教育环境也使得对儿童品德行为的形成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大气氧化性OX(OX=O3+NO2)表征大气的氧化能力(安俊琳等,2007),同时可以很好地反映O3的化学生成潜势(Shiu et al.,2007)。OX区域贡献和局地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区域背景O3的影响,一般是夏季最强。

(一)平等的教育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越发重视,但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不高,对儿童品德行为的培养不够重视,对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甚了解,他们打着“一切为了你好”等旗号,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视儿童身心发展的真正需求,忽视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等特点。

1. 一些家长受陈旧观念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方面中,个别家长缺乏平等意识,认为“儿童就必须无条件听从父母的安排”,过多地干预儿童的想法和行为,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儿童。受陈旧观念教育的儿童,同时也会形成错误认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缺乏平等意识、对他人缺少基本的尊重,这类儿童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

比如一些家长受“学而优则仕”等教育观念的影响,把学习作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因此而忽略了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这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则是无益处的。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一味地强调文化知识学习,不时地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子女,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有时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长此以往,儿童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产生厌学甚至仇视社会等想法和行为,不利于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2. 家长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普遍缺乏品德教育意识

尽管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教育,但一些家长主要局限于关注儿童身体素质的训练、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甚者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就是满足儿童所有要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中智育与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对儿童品德行为教育存在某些缺失。儿童物质生活水平的满足与精神世界的匮乏形成鲜明的对比, “重智育轻德育”这种社会现象的持续加重,使儿童容易形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行,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二)教育观念趋于保守

2. 一些家长对儿童教育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

式中:I0为红外光源入射光强,I为有气体吸收时出射光强,k(λ)为CO2气体吸收系数,l为红外光光程,C为CO2气体的体积比浓度,单位为×10-6。

例如,在“狼爸”萧百佑看来,打孩子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的4个孩子在12岁之前,都生活在“狼爸”的打骂中,他声称“三天打一顿,孩子进北大”〔1〕。萧百佑的行为是违法的。他的孩子虽然学业成绩优良,但只能按照父亲的意志行动,缺少同龄人应有的快乐,无疑是不幸的。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儿童大多被剥夺了自主权,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对家庭缺乏安全感,对家长唯命是从,做事缺乏主见〔2〕

1. 一些家长存在陈旧的教育观念

“什么?”她的声音听着像是希望艾瑞克能大发慈悲,可她睁大的眼睛和苍白的脸却是另一种暗示。艾瑞克是谁,他怎么会让步。

半刚性基层异步连续摊铺技术能显著减少基层施工期间产生的早期破坏,加强基层整体性,提高施工效率,其特点在于底基层与基层的异步连续摊铺碾压施工,即在下承层有效碾压期间内同时完成基层的摊铺碾压施工,形成基层与底基层同时异步连续摊铺碾压的过程。为研究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异步连续摊铺技术,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在某高速公路试验路段采用该技术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铺筑,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分析,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尽管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难以撼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教育理念的地位,许多家长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要么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要么不惜重金送孩子到国外“游学”。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绞尽脑汁,家长之间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一种盲目攀比的趋势,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同龄人的发展,看似为儿童的发展尽心竭力,实际上却鲜有人了解儿童真实的想法和需要。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期许,本来合情合理,但是一味地盲目跟风,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无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忽视了对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这是典型的重智轻德的表现,也是导致现代许多儿童“高分低能”现象的根源。

(三)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2. 家长要增强科学的品德教育意识

1. 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存在“重言传而轻身教”的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工作压力,家长应接不暇,以至于无心顾及对儿童的教育,更有甚者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儿童身上,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有的家长虽然会对儿童进行教育,但仅仅停留在口头,偏向对儿童灌输道德知识,却未曾身体力行。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保护环境,可自己却随手乱扔垃圾;要求孩子要遵守公德,可自己却在公共场合吸烟、乱穿马路等,这些言行不一致的行为,未给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 一些家长采取极端化的教育方式,无视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

一些家长从孩子一出生便为其规划好了人生路线,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是由家长一手操办,为儿童制定各种条条框框,这种做法看似对儿童爱护有加,实则将儿童关进了“爱的牢笼”,使他们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在这种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大多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短期内貌似顺风顺水,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儿童一旦踏上社会,失去父母家人的庇护,容易迷失自我,这类儿童受挫能力较差、自尊心极强,同时缺乏自我调整能力,难以融入集体、适应社会,很难在社会中立足。

(四)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家庭的情绪气氛,指的是家庭成员在经常状态下占优势的、一般的态度和感受,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非自然的主观因素〔3〕。包括家庭情绪气氛在内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十分深远。

独立石油公司在资金和规模实力上的差距,使得其有选择地重点进入某一些国家,其开展业务的国家数量远低于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下降以来,独立石油公司实施聚焦策略,选择的国家目标更加精准。安纳达科(Anadarko)除本土外,勘探资产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阿帕奇退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勘探区块主要分布在埃及、北海、苏里南。独立石油公司勘探重心非常清晰,例如,康菲重点打造本土非常规以及阿拉斯加常规勘探,阿帕奇除了本土非常规外,还将埃及作为其重要勘探领域。

1. 家庭关系不和谐

1. 家长应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

2. 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扩大,当前家庭结构呈现以下特点:人口数量持续减少,隔代家庭(即老年人与未成年孙辈亲属共同居住的家庭)呈现增加趋势,离婚率不断攀升,导致离异家庭、重组家庭日益增加。另外,现代家庭有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使儿童拥有更多来自长辈的关爱和照顾,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几乎占据了主要地位。加之有些家庭是隔代教养家庭,这种家庭结构导致儿童多数情况下由祖辈照顾,与父母缺乏沟通,而祖辈的教育素养普遍不高,加之对孙辈的娇惯、宠溺,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儿童良好品德行为〔7〕

二、家庭中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品德教育意识

多数家长会为儿童的成长倾注更多心血,但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问题仍不断,究其原因多是家长教育意识匮乏、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不高。一些家长对于教育的目的认识不全,对儿童的品德教育意识严重不足。

校企双方根据俱乐部岗位需求和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上进行了修改,在学校阶段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注重掌握实践技能[3]。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特征。

我喜欢《水浒传》,是因为喜欢书中之人,觉得108将一个个是英雄豪杰,一个个都可敬可爱,连偷鸡的鼓上蚤时迁也不例外。可是,在近来的一天夜间,我忽然有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这108人不是在书中电影中电视中,而是在现实生活中,而且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还是那么可爱可敬吗?不,不仅不可爱可敬,还会让我感到十分惧怕。

1. 引导家长辩证地看待传统品德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便非常重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丰富经验并且流传至今。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先导性的意义,人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通过考试实现人生的价值,甚至光宗耀祖,这种思想至今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要改变以儿童的学习成绩衡量其发展水平,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限制儿童发展的做法,尤其不要忽视对儿童的品德行为方面的培养,要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对于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自觉给儿童树立榜样,始终做到言行一致,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培养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的目的。

从图4接收信号相关后的频谱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的和频和差频,以及对应的倍频分量等高频信号,以及去调制后的低频信号[9];本文对相关处理后的信号设计了低通滤波器以滤除高频分量,考虑FPGA的资源限制,设计了一个32阶的FIR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计为10 Hz[10];根据设计原理将低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平方和开根号处理后,可得提取的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信号[11],如图5(a)、图5(b)所示。

当儿童初出生时,家长主要是对其进行抚养,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但在儿童稍大点以后,家长需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儿童相应的指导,逐渐充实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行为。家长不但要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而且要关注儿童的品德发展状况,提高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意识,扩大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家长可以参加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也可通过参与儿童的校园活动或是社会活动,以提高自己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意识,了解儿童的品德发展状况,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8〕

(二)帮助家长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1. 家长要明确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中的可取之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因此家长首先应改变“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错误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儿童的品德发展作为前提,在满足儿童物质要求的同时,关注儿童的品德发展、注重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长应了解儿童的真正需求,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发展规律,主动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正视儿童成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儿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培养儿童独立的人格,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2.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须知每个儿童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家长的期望值对儿童品德的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期望值过高可能使儿童产生巨大压力,导致儿童信心不足、长期情绪低落,甚至抑郁、反社会等不良心理状态;反之,则会导致儿童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形成不良品德行为。因此,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结合儿童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因材施教,提出合乎儿童个体发展的要求和期望,避免盲目跟风、揠苗助长等错误的教育方式。

(三)协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有调查显示,家长不同的品德水平对儿童的品德形成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的品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品德面貌。儿童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儿童的模仿对象〔9〕。因此,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谨言慎行,做到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家庭的第一重要关系则是父母关系,父母之间的和谐亲密度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借鉴了《家庭诸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品德的影响》〔4〕中的调查研究,同时结合相关调查〔5〕可知,父母关系处于和睦、良好、一般、破裂或已离婚四种状态下,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另由于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谐,有的家长将生活、婚姻中的怨气和不满等负面情绪发泄到儿童身上,严重者会对儿童产生终生的心理创伤,给儿童造成心理阴影,导致儿童漠视道德等不良品德倾向,影响儿童的品德发展〔6〕

Then the velocity equation of the C point on the upper line is in the following

通过调查可知,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相关性,其与儿童品德行为发展存在正相关。家长的文化修养水平越高越能更好地与子女进行沟通,在处理儿童品德行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站在儿童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考虑,采取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家长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应共同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

2. 家长要主动学习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0〕这句话深刻说明了榜样示范作用的重要性。空洞无物的说教很多情况下收效甚微,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让子女发现身边的榜样,则会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品德。因此,家长应把对儿童的品德教育贯穿到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家长应时刻谨言慎行,处处以身作则,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榜样的教育作用,给儿童树立正面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总之,家长要不断提高学会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儿童,针对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不断优化教育环境

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的冲击,许多家庭存在“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现象,一些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常年在外务工,与儿童相处时间过短,虽然满足了儿童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精神需求;另外还有一类家长,本身沉迷于聊天工具和网络游戏等,回到家中各自玩手机、玩游戏,夫妻关系冷漠,同时对儿童缺乏应有的爱护和关注,对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品德发展可想而知。

灶灰洗麻线:把煮好的麻线用灶灰清洗,洗的过程中要不断敲打麻线,让它更好吸收,如若敲打,会使麻线漂白和软化。

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十分必要。首先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沟通,家长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儿童在心理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家长可以定期参加子女的家园互动活动,与子女多进行户外活动等,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其次,家长与儿童要有充分的情感表达。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爱大多比较内敛深沉、不善于表达,这导致家长与儿童间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沟通。要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家长要会分享自己的快乐甚至是忧虑,加强与儿童的沟通,了解儿童的近况,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 建设比较稳定的家庭结构

植物季相就是在不同的季节变化下,植物景观整体环境所表现出的变化概况。植物季相是由一个居住区的整体植物景观来体现的,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尽量确保居住区的整体植物景观在不同时节都能色彩协调、整体一致。

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扩大,家庭结构呈现出的家庭人口数量减少,离婚率上升导致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增加, 隔代家庭数量增加等特点,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育儿观,要对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负责,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其次,应明确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权责问题,避免将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全权交付祖辈的现象,父母要主动担负教育儿童的责任;另外,尽管现代社会提倡婚恋自由,类似于离婚这种事不再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婚姻、家庭的破裂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父母应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为儿童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建设稳定的家庭结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家庭则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但有利于儿童个体的成长发展,而且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有着不同忽视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为儿童树立良好道德榜样,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阿凤.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狼爸”“虎妈”的社会学分析〔J〕. 学理论,2013(18):78-79.

〔2〕李翠英. 谈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J〕.才智,2017(15).

〔3〕 〔4〕丁瑜.家庭诸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品德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101-108.

〔5〕王定华. 我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再调查与再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16(1):18-24.

〔6〕骆风, 叶立强.儿童少年品德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其家庭教育背景的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101-108.

〔7〕罗生. 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8〕王俊超. 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品德培养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

〔9〕肖文娥, 邢玉凤, 梁金辉. 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教育研究, 2002(10):70-76.

〔10〕杨伯峻. 论语译注 〔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作者简介: 林婷(1995-),女,山东烟台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比较教育等。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4-Y075-04

(责任编辑:赵 阳)

标签:;  ;  ;  ;  ;  ;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儿童品德行为的归因及疏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