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

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

洪玉华[1]2002年在《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矫治过程中,由于矫治器的戴用,患者牙齿的自洁能力下降,菌斑更易于聚集;同时,为了提高托槽的抗剪切力而酸蚀釉质表面,经酸蚀后的釉质矿物质含量减少,且表面变得粗糙多孔,更易于菌斑的聚集,菌斑中的致龋菌代谢产酸,使局部PH值下降,导致釉质脱矿。国内外的相关调查均表明,正畸患者的脱矿率均在50%以上,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46%)。在口腔领域中通常通过增强釉质对脱矿的抵抗力达到预防釉质脱矿的目的。氟化物能提高釉质对酸的抵抗力,抑制脱矿并促进已有龋损再矿化,增强牙的成熟程度,干扰致龋菌,抑制其生长。目前,氟化物在正畸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酸蚀前用氟;(2)酸蚀过程中用氟;(3)酸蚀后用氟。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含不同氟浓度的酸蚀液酸蚀牙釉质后,分别在酸蚀后的不同时期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有何变化,从而为氟化酸蚀液在预防正畸治疗中引起釉质脱矿的研究提供形态学的依据。 方法 选取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84颗,从根1/2处截断牙根,去除牙髓,抛光,冲洗,干燥。从中取出20颗牙随机分成5组(A、B、C、D、E组),每组4颗牙分别用含0%、1.23%、2%、3%氟化钠的35%磷酸溶液酸蚀牙冠颊面中央釉质60秒,冲洗,吹干,粘接托槽,粘接剂凝固后,将A组牙立即送扫描电镜室,经脱水、干燥、喷金处理后,置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余4组牙分别放入装有人工唾液的16个密闭小瓶中,置37℃恒温水浴箱中,分别于酸蚀后1周/周J 周上4周时各取一组做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片。 结 果 各组牙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如下: 二.未经酸蚀处理的釉质表面光滑平坦,无任何孔隙或凹坑。 2.经酸蚀处理的釉质表面呈两种形态:a型和p型。a型为排列规则的笋状突起巾型形态似蜂巢。 3.含氟酸蚀液处理的釉质表面蜂巢状结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微球状或球状颗粒沉积,其数量随酸蚀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随酸蚀液中含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4.不含氟酸蚀液处理的牙表面蜂巢状结构中沉积物的数量比含氟酸蚀液处理的牙表面的沉积物数量少,而酸蚀后立即做扫描电镜观察的牙釉质表面无沉积物沉积。 结 论 离体牙实验的结果表明,将氟化物加人酸蚀液中可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含氟酸蚀液促进釉质再矿化的作用随含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本实验中含3%氟化钠的酸蚀液促进再矿化效果最好;氟化物与人工唾液中的微量元素协同作用,可增强其促进再矿化的作用。

张丽军, 潘子昂, 孙兵, 吴燕丽[2]2000年在《固定矫正器对成人牙釉质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成人牙釉质酸蚀后以及用不同方法去除正畸托槽后牙表面结构的变化 ,用以指导临床操作及宣教。方法 :选择正畸待拔成人第一双尖牙 1 0颗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2颗牙。用几种方法进行牙面处理并去除托槽 ,拔除后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 :牙釉质酸蚀后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去除正畸托槽对牙釉质会有一定的损伤。去除托槽时 ,用釉质凿平行于牙面对黏结剂振动整片去除后橡皮轮打磨加抛光膏抛光能减少对牙质的损伤。结论 :固定矫正器对牙面的处理有一定损伤作用。凿去除黏结剂加牙面抛光能减轻损伤。

张扬, 冯翠娟, 马嘉, 洪玉华[3]2004年在《酸蚀液加氟对托槽抗剪切力和釉质表面氟化物沉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寻找在酸蚀液中加氟的最佳浓度,在保证托槽最大抗剪切强度的条件下达到最大的防龋效果。方法:应用含不同氟浓度的酸蚀液酸蚀牙釉质后,在酸蚀粘结后的不同时期,检测托槽的抗剪切强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抗剪切强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含3%氟化钠组的抗剪切强度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其余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酸蚀液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沉积物的数量与酸蚀后的时间和含氟化钠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含3%氟化钠的酸蚀液组沉积物数量最多。结论:在35%磷酸液中加入2%的氟化钠既能有效防龋,又不影响托槽的粘结力。

周春华[4]2009年在《CPP-ACP对釉质早期脱矿与再矿化作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釉质的破坏首先从脱矿开始,先是表层脱矿,继而进入表层下,形成肉眼所见的白斑,这时如果进行治疗,仍有使脱矿釉质复原的可能性。正畸患者往往是白斑的高发人群,并且有些白斑在正畸治疗结束后数年仍持续存在,严重影响了正畸的美学效果。学者们多年来对这类白斑病损始终是束手无策,但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肽(CPP-ACP)的出现,将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变。CPP-ACP通过富含的磷酸丝氨酸基团,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100倍以上的钙磷离子,防止它们发生自发性沉淀。本研究在已获得的较高浓度的CPP-ACP溶液为基础,采用激光粒度仪对溶液进行检测;然后用显微放射照相、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评估CPP-ACP在体外和体内的抗酸性和再矿化作用,以及与氟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已有研究证实CPP-ACP以纳米级晶簇的形式存在,而纳米级的粒子在溶液中极易发生团聚,但关于溶液中CPP-ACP微粒的群体存在状态却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往研究中使用的溶液浓度均为较低的浓度(0.1%~1%),本研究将CPP浓度提高到了5%,并相应增加钙磷浓度,得到了稳定的胶体状悬浮溶液。本研究通过对CPP-ACP溶液的粒度及粒径分布的检测,发现了在水溶液中CPP-ACP纳米晶簇以团聚的状态保持平衡,并且随CPP浓度的增加,团聚的程度越小,适当的氟离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这种团聚。通过显微放射照相技术量化研究了CPP-ACP在体外的抗酸和再矿化效果,结果表明,5%CPP-ACP具有显着的提高釉质抗酸性的作用,与20g/L氟化钠相似;而不同浓度的CPP-ACP在体外均可引起釉质表层下脱矿病损全层的均质性再矿化,再矿化程度呈浓度依赖性;同时对表层的釉质的SEM观察,发现CPP-ACP对表层下修复的同时还将表层釉质的破坏复原了,并且新形成的矿物质与残余釉质结构有机的结合,使修复后的釉质表面结构紧密、光滑平整,类似于正常釉质;在软化釉质模型中应用AFM观察了CPP-ACP的再矿化作用,结果显示在CPP-ACP的作用下,受损釉质的纳米结构得到了修复;将CPP-ACP应用于临床正畸后白斑的治疗,图像分析结果证实CPP-ACP可以显着减小白斑的面积,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可以完全消除白斑,提高正畸的美学效果。

邓娜[5]2005年在《唾液污染对正畸自酸蚀剂酸蚀粘结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正畸固定矫治技术不仅要求托槽定位准确而且要求粘结牢固,否则托槽的频繁脱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疗程。托槽的粘结强度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在粘结的过程中牙面受到了唾液的污染。正畸患者又多为唾液量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粘结托槽过程中易受到唾液的污染。本研究对新型正畸自酸蚀剂抗唾液污染能力做了初步探讨。 目的:在唾液污染的环境下,分别使用传统37%的磷酸和新型正畸自酸蚀剂(ESPE)处理牙釉质表面后,通过粘结剂对牙面的粘结强度(SBS)、粘结剂残留指数(ARI计分)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对比研究,探讨正畸自酸蚀剂是否较传统的酸蚀剂具有更能耐受唾液污染的优越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分组与牙表面处理方式:收集因正畸原因拔除的正常双尖牙共84颗,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2颗,牙表面处理方式分为以下4种:(1)酸蚀未被唾液污染(2)酸蚀前即被唾液污染(3)酸蚀后被唾液污染(4)酸蚀后被唾液污染,再酸蚀。七组分别为:HC组(磷酸酸蚀对照组);HA组(磷酸酸蚀后被唾液污染组);HR组(磷酸酸蚀后被唾液污染再酸蚀组);EC组(ESPE酸蚀对照组);EB组(ESPE酸蚀前被唾液污染组);EA组(ESPE酸蚀后被唾液污染组);ER组(ESPE酸蚀后被唾液污染再酸蚀组)。酸蚀剂分别为37%磷酸溶液和3M公司正畸用牙釉质自酸蚀剂ESPS,粘结剂为3M公司TransbondMT~(XT)光固化粘结剂,

洪玉华, 姜月[6]2008年在《不同氟化物处理酸蚀后牙釉质表面的形态学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应用氟化泡沫和含氟漱口液处理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将正畸治疗中拔除的30颗前磨牙分叁组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应用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处理牙釉质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经氟保护漆沫处理的牙釉质表面沉积物最多。结论:氟化物能增强口腔正畸治疗中酸蚀后牙釉质的抗龋能力。

顾晓霞[7]2009年在《氟磷灰石、氟羟基磷灰石/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釉质粘接剂复合物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正畸治疗已非常普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很多患者在固定矫治过程中或结束后,牙齿表面釉质脱矿,出现白垩色斑块,甚至龋坏,影响美观。国外正畸患者釉质脱矿的发病率约为50%,国内统计更高达59.4%。文献报道氟制剂如含氟漱口水,具有防龋,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目的:为验证复合粘接剂能否保留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RMGICs)的粘接力,又具有更强的氟离子释放能力,本实验将适量氟磷灰石(FA)和氟羟基磷灰石(FHA)分别添加于RMGICs,制成复合釉质粘接剂,研究FA、FHA/RMGICs复合物的释氟性能,并将其与牙釉质粘接,探讨其粘接强度的变化。方法:1.氟离子释放浓度的检测:1.1样本准备:采用SOL-GEL法制备FA和FHA,电镜观察颗粒直径。将FA和FHA分别以5%、10%、15%、20%、25%、30%重量比(wt%)与RMGICs(GC Fuji ORTHO LC,日本)混合的复合物以及单纯RMGICs固化制成5×5×7mm样本。1.2紫外分光光度法:25wt%FA/RMGICs和25wt%FHA/RMGICs组以及单纯RMGICs组的样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在第1、2、3、4、7、14、21、28天时,浸泡溶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其余组样本测定第1、2、3、7天的氟离子浓度。1.3 X线衍射:25wt%FA/RMGICs和25wt%FHA/RMGICs组以及单纯RMGICs组的样本采用X射线衍射仪(X′Pert PRO,荷兰)分析粘接剂固化后的物相。2.粘接强度检测:2.1样本准备:将离体前磨牙的颊舌侧牙釉质用600目砂纸带水打磨,获得粘接平面,面积约3×4mm。Z100树脂固化成5×5×7mm块状。2.2分组:将粘接剂分为叁组:RMGICs(GC组),RMGICs+25wt%FA(GFA组),RMGICs+25wt%FHA(GFHA组),用复合粘接剂将牙釉质平面和树脂块粘接,每组样本在水中分别储存3天和30天(3000次冷热循环处理)。2.3样本切割:用低速切片机(Buehler.USA)沿垂直于粘接面方向将样本切割为横截面积1.0×1.0mm的长条状,用于拉伸试验。2.4微拉伸试验:使用微拉伸测力仪(BIS-CO.USA)检测各组的抗拉伸力,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2.5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牙釉质端粘接破坏界面以及粘接剂纵剖面形态。结果:1.氟离子释放浓度:样本浸泡液中的氟离子浓度测定显示所有样本都表现高的初期氟离子释放,急剧下降,然后缓慢下降。当FA和FHA的添加比例为25wt%时,样本的累积氟离子释放浓度最高。GC、GFA、GFHA组近期氟离子释放量相近,随着时间推移,GFA组样本的累积氟释放量高于GC、GFHA组。2.X线衍射:结果显示添加FA和FHA的复合粘接剂固化后出现羟基磷灰石的衍射峰。3.微拉伸试验:结果表明3天组与30天组同种粘接剂比较,GC、GFA、GFHA的粘接强度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天组不同粘接剂之间比较,GC组粘接强度小于GFA、GFH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组不同粘接剂之间比较,GFHA组粘接强度大于GC、GF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组大于G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FA和FHA颗粒大小不一,FA直径约为10~100μm,FHA直径约为10~50μm,FA、FHA颗粒略小于RMGICs。样本粘接剂的厚度基本一致,约为400μm。3天组GFA、GFHA样本分别可以看到少量FA、FHA颗粒,30天组GFA、GFHA样本粘接剂较3天组更均匀,颗粒状物质数量减少,体积减小,GC组样本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FA和FHA作为添加剂的适宜浓度为25wt%,两种粘接剂复合物的粘接力与RMGICs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添加FA的RMGICs氟离子释放浓度增高,FA有望成为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牙釉质粘接材料的添加物。

李亚清[8]2013年在《用电镜和数字分析法定量比较叁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阻塞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定量比较叁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率,从而为临床治疗DH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4颗无龋的、新鲜拔除的人类前磨牙或者第叁磨牙,制成1mm厚的牙本质盘样本。在6%的柠檬酸溶液中酸蚀后,将24个牙本质盘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脱敏剂单次应用组和脱敏剂多次应用组,每组各12个牙本质盘。随后,单次应用组和多次应用组又各自随机地平均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各4个牙本质盘,每个小组的4个牙本质盘均从中间掰开,一半作为实验组(Ⅰ),一半作为自身对照组(·)。单次应用组的叁小组牙本质盘的实验组按照商家的使用说明分别用以下叁种脱敏剂进行处理:AdperTM Single Bond2牙科粘结剂(3M公司,美国),Gluma脱敏剂(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德国)和MS Coat牙科脱敏剂(日进齿科材料公司,日本);多次应用组的叁组牙本质盘的实验组分别应用以上脱敏剂重复处理20次。在进行扫描电镜(SEM)测试时,尽量在每个牙本质盘靠近中心的位置进行拍照。从每个牙本质盘中拍摄相对应位置的实验组一半和对照组一半各四张照片。SEM测试结束后,用Image-Pro Plus6.0软件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每张实验照片的牙本质小管阻塞率(BR)均经过处理和计算得出。所得到的数据再利用SPSS19.0软件的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在脱敏剂单次应用组中,叁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MS Coat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效果显着优于Single Bond2粘结剂;而Single Bond2粘结剂和Gluma脱敏剂比较以及Gluma脱敏剂和MS Coat脱敏剂比较时,其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效果均不具备显着差异。在脱敏剂多次应用组中,叁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Single Bond2粘结剂和Gluma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效果显着优于MS Coat。关于同一种脱敏剂的纵向比较发现,多次应用组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效果多显着优于单次应用组,而MS Coat除外,MS Coat脱敏剂单次应用组和多次应用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结论:1.对于牙本质小管的阻塞效果,Gluma和Single Bond2脱敏剂多次应用显着优于单次应用,MS Coat单次应用或多次应用,其效果无显着差异。2.Gluma、Single Bond2和MS Coat脱敏剂对于阻塞牙本质小管均具有一定的效果。

涂玉旺[9]2017年在《自粘接流动树脂与纳米流动树脂对体外细胞毒性及贴壁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新型的自粘接流动树脂Vertise Flow与临床常用的纳米流动树脂Filtek~(TM)Z350XT对人牙髓细胞与牙龈成纤维细胞体外细胞毒性及贴壁生长的影响。方法:(1)以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人牙髓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制备两种流动树脂Vertise Flow和Filtek~(TM)Z350XT浸提液,分别稀释成50%、25%和12.5%叁种浓度。(2)将四种不同浓度的材料浸提液培养细胞24h,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3)将原浓度浸提液培养细胞72h,Annexin V-FITC/PI荧光双染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4)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在含有树脂模型的培养液中培养72h后的贴壁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结果:(1)自粘接流动树脂Vertise Flow原液浓度组毒性分级为2级,50%、25%和12.5%叁种浓度组的体外毒性分级都为1级;纳米流动树脂Filtek~(TM)Z350XT各浓度组的体外毒性分级都为1级;(2)两种流动树脂Vertise Flow和Filtek~(TM)Z350XT都会诱导人牙髓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凋亡,细胞早期凋亡为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自粘接流动树脂Vertise Flow对两种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统计学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牙龈成纤维细胞晚期凋亡与坏死率统计学也具有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纳米流动树脂Filtek~(TM)Z350XT只有牙龈成纤维细胞早期凋亡率统计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种细胞晚期凋亡与坏死率上差别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3)牙髓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在含有自粘接流动树脂Vertise Flow模型的培养液中能够贴壁生长,但细胞较稀疏,且见部分细胞固缩,呈圆形或短角形;而在含有纳米流动树脂Filtek~(TM)Z350XT模型的培养液中贴壁生长的细胞较多,只见个别细胞固缩,大部分细胞形态仍保持较好,呈梭形样。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自粘接流动树脂Vertise Flow和纳米流动树脂Filtek~(TM)Z350XT都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且自粘接流动树脂Vertise Flow细胞毒性大于纳米流动树脂Filtek~(TM)Z350XT。

参考文献:

[1]. 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D]. 洪玉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02

[2]. 固定矫正器对成人牙釉质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J]. 张丽军, 潘子昂, 孙兵, 吴燕丽. 北京口腔医学. 2000

[3]. 酸蚀液加氟对托槽抗剪切力和釉质表面氟化物沉积的影响[J]. 张扬, 冯翠娟, 马嘉, 洪玉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04

[4]. CPP-ACP对釉质早期脱矿与再矿化作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D]. 周春华. 吉林大学. 2009

[5]. 唾液污染对正畸自酸蚀剂酸蚀粘结效果的影响[D]. 邓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05

[6]. 不同氟化物处理酸蚀后牙釉质表面的形态学观察[J]. 洪玉华, 姜月.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7]. 氟磷灰石、氟羟基磷灰石/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釉质粘接剂复合物性能的实验研究[D]. 顾晓霞. 浙江大学. 2009

[8]. 用电镜和数字分析法定量比较叁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阻塞效果的实验研究[D]. 李亚清. 浙江大学. 2013

[9]. 自粘接流动树脂与纳米流动树脂对体外细胞毒性及贴壁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D]. 涂玉旺. 福建医科大学. 2017

标签:;  ;  ;  ;  ;  ;  

含氟酸蚀液对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的扫描电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