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开颅切除术后瘤床出血情况论文_王鹤

王鹤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开颅切除术后瘤床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结果:瘤床出血的27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10.00%)、血管瘤型(20.00%) 术后瘤床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6.25%)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脑凸面脑膜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瘤床出血有关,过渡型、血管瘤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瘤床出血的可能性大。

关键词:病理亚型;脑膜瘤;瘤床出血;开颅切除术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颅内脑外肿瘤,可在颅内任意部位发病,其中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发病率较高[1]。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开颅手术切除治疗,而术后常并发瘤床出血。为探究不同病理亚型与术后瘤床出血发生率是否相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76例,行开颅切除术后观察术后瘤床出血状况。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膜瘤临床诊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手术禁忌症患者,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本组患者中包括男性92例,女性84例,年龄范围为24~66岁,平均(46.2±3.5)岁。术前经颅MRI显示肿瘤直径为3~7cm,平均(4.6±0.4)cm。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2]分级:Ⅰ级164例,包括上皮型48例,过渡型32例,纤维型31例,血管瘤型7例,微囊型4例,沙粒型21例,分泌型21例;Ⅱ级为非典型性8例;Ⅲ级为间变型4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开颅手术,根据肿瘤生长的具体位置选择手术入路方式,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患者,术前需经脑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并根据病情行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时需先以瘤内分块的方式切除大部分肿瘤以获取充足的手术操作视野,再沿蛛网膜间隙游离残余的瘤体,手术时阻断肿瘤相关的供血的血管。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避免使用脑压板,防止脑组织牵拉造成的脑组织的挫裂伤。手术时需在高倍显微镜视野中及时止血,手术结束关颅时需确定在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并观察瘤床不再渗血后进行。可能被瘤体浸润的硬脑膜需一并切除,并用人工硬脑膜修补;被瘤体浸润的颅骨需一并切除,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术后为避免癫痫发作,常规应用抗痫药物治疗,防止由于癫痫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引起瘤床血管破裂出血,对存在癫痫发作史的患者应预防性使用镇静剂,为避免术后血管痉挛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常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行开颅切除术后瘤床的出血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数据统计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P值小于0.05认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的176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中,经开颅切除术后共出现颅内出血15例,其中包括硬膜外血肿1例,对侧脑内血肿1例,瘤床出血13例。

瘤床出血的13例患者中,Ⅰ级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9.37%)、纤维型(9.68%)、血管瘤型(14.28%) 术后瘤床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0%)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 1。

3 讨论

脑膜瘤一种常见的颅脑肿瘤,以大脑凸面脑膜瘤更为常见。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3],术后极易并发瘤体出血,影响患者预后,增加治疗负担。根据WHO对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该类肿瘤分为Ⅰ、Ⅱ、Ⅲ级,Ⅰ级包括上皮型、过渡型、纤维型、,血管瘤型、微囊型、沙粒型、分泌型几种不同亚型;Ⅱ级包括非典型性,Ⅲ级包括间变型。在本研究中,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的术后瘤体出血情况,显示Ⅰ级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P<0.05),Ⅰ级中的过渡型(9.37%)、纤维型(9.68%)、血管瘤型(14.28%) 术后瘤床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Ⅲ级(0%)与Ⅱ级(0%)患者术后瘤床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经手术的患者中,由于瘤体组织的切除,大量血液涌入瘤床周围组织中,易发生瘤床出血。Ⅱ级与Ⅲ级患者中,瘤体分化程度低,周围血管分化较好,手术切除时切除瘤体组织及周围病理血管,降低术后瘤床周围出血发生的可能性。过渡型患者术后瘤床出血与瘤床周围血管与血流动力学有关,血管瘤型患者瘤床周围脑组织内存在大量微血管,部分可能分化不良,手术后可能破坏蛛网膜,增加瘤床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术后瘤床出血情况与不同病理亚型有关。

综上所述,大脑凸面脑膜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瘤床出血有关,过渡型、血管瘤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在接受开颅手术后,瘤床出血的可能性大。

参考文献:

[1]陈琪,李国强,李惊涛.MRI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4):23-26.

[2]杨学宁,吴一龙.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J].循证医学,2004,4(2):85-90.

[3]李建斌,李强,童竑章,等.非典型性脑膜瘤 49 例 MRI 诊断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440-441,461.

论文作者:王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研究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开颅切除术后瘤床出血情况论文_王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