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实践的统一、体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下)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知识与实践的统一、体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下)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知行统一,身体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身体力行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知行统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知行关系,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大意是说,人们的行动必须以认识为指导,随着实践能力的提高,认识会更深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推进践行的能力也越强。他在长期的知行关系探索中,积淀了丰富的智慧结晶,即不仅强调勤奋好学、敏于求知,而且更加注重知行统一、身体力行。所谓“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学者贵于行之”“知行合一”等都蕴含了这样的意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五四讲话”中,号召“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可见,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也是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那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等,成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纲领。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充分依靠群众、努力服务群众,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理想信念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只有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才能抓住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从而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解决认识问题和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贴近,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才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共鸣并发挥实效。

      4.坚持锐意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人民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途径。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五四讲话”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

      (一)“五四讲话”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体现了领导风范,真可谓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的重要作用。一是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二是拉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三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是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接着阐释了“五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前赴后继,“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中华振兴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撼天动地、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

      (二)“五四讲话”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对进一步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青年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新时期青年一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精神是一个人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支撑与动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挺直身板的脊梁、破浪前行的罗盘。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持久、最深层、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亿万中国人民,就能形成实现家国梦想、人生价值的伟大力量,就一定能创造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三)让“五四精神”放射夺目的时代光芒

      1.“五四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五四精神”历经90多年漫长岁月的磨砺,愈发彰显其精神力量和时代价值。今天,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这就是它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

      2.“五四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五四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曾是激发一代又一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的不竭动力。今后,它将成为一个古老国家重新屹立的精神底蕴,也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3.赓续“五四精神”,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价值取向,已经深深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只要我们今天赓续“五四精神”光荣传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就能更加笃实地追求伟大的梦想。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1.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第一,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层次、各领域、各环节。第二,学校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第三,学校要完善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形成三方携手、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2.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第一,注重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在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基地活动、公益活动、创新创造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通过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活动及设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给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以正面影响。

      3.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要着重抓好学校师德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学生做好示范、树立榜样,使每位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1.经济发展实践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2.使法律法规成为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依法治理的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3.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要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前思想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引领时代进步。要加强社会思潮动态理性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既要尊重差异、又要扩大社会认同,既要包容多样性、又要力求形成共识。

      2.发挥新闻媒体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中的主渠道作用。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的各种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舆论。

      3.利用网上传播阵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4.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在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培育高尚的思想境界,倡行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各项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2.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3.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4.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在陶冶情操、涵养心志、承载文明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要加大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挖掘传统文化思想价值,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不断发扬光大。

      5.发挥重要节庆文化传统的独特优势。要努力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流价值。

      6.发挥公益广告的引领作用。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积极向上、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富于感染力的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五)广大青少年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对于广大青少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要勤学。青少年要努力求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有了广博的知识基础,才能形成担当社会责任的能力,才有可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2.要修德。青少年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崇德修身是做人做事的第一位要求,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既要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小节起步,日渐积累,才能一步一步成就大业。

      3.要明辨。青少年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今天我们面对的世界深刻复杂、纷繁多变,青年人面对学业、情感、婚姻、家庭、职业、交际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冷静思考、善于理性分析、做出正确抉择。

      4.要笃实。青少年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青少年要把艰苦环境当作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只要我们胸怀梦想、目标坚定、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标签:;  ;  ;  ;  ;  ;  ;  

知识与实践的统一、体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下)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