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晨辉怡居养护院项目设计探析论文_李容君

广州市设计院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越来越严峻,所以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是极其重要的。其中,对于老年养护院而言,其将成为今后老年人养老生活以及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而目前养老设施普遍存在服务水平落后、功能单一、设施老化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应对日益老化的健康生活需求。这意味着无论是养老模式,或是建设模式,甚至是养护类建筑设计本身都需要从适老性、合理性和人文关怀层面进行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以晨辉怡居养护院为例重点对老年养护院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环境绿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设计中不断探究如何能使得设计更具人性化、适老化,使得居住其中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晚年生活环境。

关键词:养护院设计;医养结合;中心绿化庭院;规划与建筑设计

一、概述

项目位于湘潭市雨湖区,距离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湘潭市中医院约5到10分钟车程,距离湘潭市中心医院约10到15分钟车程。位置优越,适于打造机构型养老项目。

基地总用地面积为16981.63平方米,规划总计容建筑面积为27170.61平米,总建筑面积为40868.82平米,总容积率为1.6。场地地势平坦,无保留古木、建筑等。项目主要功能为诊疗所与老人养护院。

二、规划布局与总体构思

1.总体构思

随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加剧,空巢老人的增多,加之养老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力度不全面,越来越多的老人走进了老年中心。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简陋、护理服务滞后、医疗设备陈旧,而随着物质经济水平的提升,串通养老与单一的封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对养护院建筑的期望。而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年养护院不应该是一个仅满足老人基本生活的孤立而封闭的空间,而是一个“一直保持与社会与外部环境的接触”的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垂直城市之中。通过向社会开放的中心公园把城市活动引入养老中心的核心区域,给这个服务于老人的社区注入活力,使老人与城市时刻保持着联系和互动。同时,通过垂直分隔把老人活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分隔开来,两者之间既互不干扰,又能保持视觉上的联系。同时通过建筑的连接,为老人们营造共同的活动空间,增进老人之间的交流,配以基本的医疗养护设施配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图一:总平面图

2.规划总体布局

为了达到设计目的,主体布局采用“3+1”的模数化组团模式,即把主要的养老单元分成三栋相对独立的楼加上一栋行政管理及公共服务楼。通过二层的服务平台进行连接。

3.交通组织

1)基地对外交通

本项目在易家湖路设客人车行出入口,而在金桥路设后勤车行出入口。人行主入口设在易家湖路上,次入口(后勤人流)设在金桥路上。

2)基地对外内交通

a.基地内车行交通

本项目在易家湖路设车行出入口,车道与市政路可以围绕入口广场形成环路,落客后直接开走或通过4#首层的地库入口进入地下车库。而在金桥路设后勤车行出入口,后勤车道紧贴地块北侧设置,在入口附近设地下车库入口,方便车辆进出且汽车无需进入地块中心区域,保证环境质量。

b.基地内人行交通

项目中医疗人员及老人、老人家属等客人入口设在易家湖路,后勤人员则在金桥路,为减少人车混流,车行沿基地在建筑外围,主入口落客后的人流可直接在大堂登记后进入建筑中,院落式布局的建筑所包围的空间均只能人行抵达,围绕着中心环境优美的花园,设置休息连廊,供老人休憩散步。

c.无障碍设计

基地内主要人行道纵坡≤2.5%,并设置盲道,高差较大时设无障碍坡道。

d.停车配套设置

本项目分别沿车行出入口附近设置了地下车库出入口,机动车位数为226个,其中地上车位共22个(其中在金桥路出入口处设2个救护车位和11个普通车位,地块北侧设2个后勤车位和7个普通车位),地下机动车位数为204个;设置非机动车位217个。

4. 绿化环境空间设计

项目中除建筑外基地内的公共绿化空间外,四个建筑组团围绕着三个建筑内部大庭院,同时每个建筑中又设有自己特有的内部小庭院,建筑被层层绿化包围。位于正中央的中心绿化庭院创建了一个向城市开放的绿化空间。这个“中心公园”是未来的街区之中的一块宝贵的绿洲和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其将有助于引入城市的活动和活力,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了居住其中的老人希望继续与社会联系的心理需要,为老人院创建一个动静结合的核心空间。庭院中配置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和慢行步道,为老人交流休闲活动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空间。

三、建筑设计

1.建筑功能空间布局

1)建筑布局

本项目主要功能为诊疗所与老人养护院,共4栋多层建筑,按位置从东、北、西、南分别对应栋号为1#、2#、3#、4#,各栋均采用模数化的布局,柱网均为8.4X8.4米,每栋建筑均由两个相似的模块单元组合而成一个大的模块单元,每个单元中沿南向和东向为病房,北面为护理单元的办公服务用房,同时每个单元设置有一个公共的老年活动室。病房单元均采用8.4X4.2的单元设计,模数化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的养护单元在按需求灵活使用。

图二:沿易家湖路立面图

2)各栋功能

1#:全栋为养护院功能,首层为入口大堂,二层为活动室等,三层及以上为老人养护房间;

2#:首层为日间照料和营养餐厅,二层为养护院门诊医技用房,三层及以上为老人养护房间;

3#:首层为养护院后勤用房,二层为医技用房,三层临终关怀病房,四层及以上为养护院的老人养护房间单元;

4#:首层为诊疗所入口大堂,二层为办公和配套用房部分,三层及以上为诊疗相关的老人养护房间单元。

3)竖向空间分区

为了实现“一直保持与社会与外部环境的接触”的设计理念,设计中首二层为主要的医疗配套及公共活动和服务空间,三层及以上为病房护理单元。建筑由外到内,由下到上实现从开放到半私密再到私密的循序渐进的空间。其中首层除了局部为入口大堂、后勤用房外,主要为架空活动空间,二层采用连廊与平台连接各栋建筑,实现立体交通,保证首层公共活动与二层的区内半开放活动空间相对独立的前提下,能从视线上取得联系。

2.立面设计与建筑材料

项目的特点,强调领域感,建筑单体采用“土楼”式的环绕的空间形式,每栋单体南向为养老护理房间,北侧则布置服务、次要功能用房,各栋之间相互围合成院落,立面设计以横向线条作为主要手法,配合竖向分段,建筑轮廓与庭院连廊均采用了弧线倒角的形式,简洁大方。外立面主要采用浅灰色涂料配合铝合金饰面板,局部空间采用木色铝合金,以宁静和谐为主,迎合老年人内心的淡泊、宁静、祥和的心里特征,给老人以亲切感。

3.节能设计

1)围护结构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如下:

(1)外墙采用200厚烧蒸压混凝土砌块,导热系数λ≤0.220 W/(m.K),密度700.0(Kg/m3),修正系数1.00。外墙外保温材料采用60厚岩棉板,导热系数λ≤0.050 W/(m.K),密度140.0(Kg/m3),修正系数1.20。

(2)外窗玻璃采用断热铝合金-三玻两腔玻璃,传热系数K≤1.8W/m?2?.K,太阳得热系数系数为0.348,外窗东西面采用活动外遮阳形式减少能耗。

(3)屋面构造中隔热材料为90(计算值70)厚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导热系数λ≤0.030 W/(m.K),密度为28.5(Kg/m?3?),修正系数1.25。

2)采用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3)建筑为南北朝向,可自然通风,建筑布局合理。

本项目设计符合绿色建筑一星标准,节能环保。

4.消防设计

本项目建筑高度24米,消防建筑高度为23.9米,属于二类公共建筑,各栋建筑间距不少于6米;1#与4#已紧邻市政路,在2#、3#北侧设紧急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少于4米,坡度小于8%,满足规范要求。

四、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老年人养老机构建设的现状作了概述,重点对老年养护院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功能基础构成、建筑设备细节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室内设计要点,通过加强养护院细节设计,可满足老年人对晚年生活的环境需求,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老年人社区。

参考文献:

[1]适老化居住建筑研究. 张树君.??住宅产业.?2014(08)

[2]老年养护院建筑复合化设计研究.刘建兵. TU246.2

[3]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妇运.?2007(02)

[4]《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JGJ 450-2018

论文作者:李容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  ;  ;  ;  ;  ;  ;  ;  

基于晨辉怡居养护院项目设计探析论文_李容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