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论文_李双双

基于环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论文_李双双

李双双

(河海大学港航学院,210009)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破坏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日益突出,港口航道的疏浚工程是其中较为引人关注的一项。为尽量减少疏浚工程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需将环保理念引入其中,并对疏浚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相应技术升级。

【关键词】 环保;港口;航道;疏浚工程

疏浚工程是指按照规定范围及深度对航道或港口水域的水底泥沙、石块等进行挖掘并加以处理的工程,其是开发、改善并维护航道和港口水域的重要手段之一。疏浚作业通常在挖运泥沙和加填溢流的过程中,容易使原有泥底层污染物和非污染的土颗粒被搅动而加剧扩散,搅动期间产生的悬浮物可使河、海水中悬浮物含量短时间内急剧增多,对水域生态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需将环保理念贯穿疏浚作业全程,尽量降低水域环境毁坏风险。本文从疏浚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加入环保理念疏浚工程的特点入手,对环保疏浚工程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1.港口航道维护性疏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周边环境均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水底泥层被扰动且污染物扩散加剧。沉积物是污染物和营养盐的主要积蓄载体,生活及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尘土降落、地表径流流入和水生生物死亡后的大量残骸容易使航道内营养盐逐渐增多,导致营养盐负荷加重,而在高温、洪水等外力作用下,沉积于航道底部的营养盐逐步释放,当其释放量超出水域自净能力时便出现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水体发臭甚至水生生物死亡。此时在未对污泥予以特殊处理情况下开展维护性疏浚,极易使航道底泥扩散加剧而污染水质,且若直接吹填疏浚废弃土,吹填区域附近环境容易遭受新破坏。

(2)大量无机悬浮物对水域周边生态系统危害较大。航道疏浚中无机悬浮物通常是最常见污染物,其污染原理为无机悬浮物通过提高水体浑浊程度,并加强沉降后掩埋作用,对水域内各类型水生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繁殖与生长等产生消极影响,进而破坏该水域生态平衡。另外,疏浚作业时距离挖泥船只越近处无机悬浮物含量越大,其对水域生态的破坏越明显[1]。⑶噪音污染。疏浚作业过程中挖泥船及相关设备会产生较大声音,其对水域内生物的成长均造成负效应。⑷船舶可产生污染。挖泥船只航行及停靠时舱底油污可能泄露至航道而影响水质,且员工生活产生的污水和船舶工业废水排放也极易污染水体。

2.环保理念疏浚工程的特点

2.1 定位、挖掘精度要求高水域中污染堆积物沉淀厚度通常不大,一般在10-50 厘米范围内,最厚处不超过1米。航道底泥的挖掘范围由底泥污染的分布决定,挖掘面需要与底泥的污染分布吻合,且疏浚过程中在去除底泥污染物的同时,还需尽可能降低非污染底泥的超量挖掘风险,以防航道底部天然泥层遭受破坏,并减少污染底泥的挖掘量和挖掘、处理费用,因此环保疏浚工程的定位、挖掘精度要求远高于无环保理念的一般疏浚工程。

2.2 疏浚过程中二次污染可控一般意义上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中,通常不对疏浚期间沉积物的再悬浮问题予以考虑,且在对工程生产量无影响前提下,泥沙运输期间的少量泄露也容易被忽略,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细颗粒泥沙短时间内出现急剧增多,但疏浚作业完毕后悬浮物便高速沉降或被运至施工区域以外场所[2]。而贯穿环保理念的疏浚工程施工期间减少沉积物悬浮及泥浆产生的二次污染尤为重要,因此需在作业船只上安装排污特殊装置,以确保有效清除污染物而不对该水域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3 沉积物可安全处理及专业监测疏浚工程作业人员应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对经清除的航道沉积物予以专业处理,以降低其对堆积场所及其附近地下水和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风险,同时排泥场所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控尾水排放量。另外,环保疏浚工程具备专业监测人员和设备,可对泥浆含量、泥浆扩散区域、回水浓度、悬浮污染物浓度等进行系统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环保理念疏浚工程的措施

3.1 疏浚水域沉积物调查疏浚水域沉积污染物的调查具体包括以精密仪器测量港口航道疏浚范围内泥沙淤积情况,细致分析航道底泥性质与分布情况,严密测算航道需疏浚总量和经污染底泥量,航道内一旦存在经污染底泥层,疏浚后则需以环保方式将底泥清除,再进行后续处理[3]。

3.2 环保疏浚工程的设备选择挖泥船样式、数量和疏浚环保工程相关机械设备需根据水域及周边地理环境、水体特点、航道淤积泥沙土质、疏浚区块及规模、质量需求和工期等客观因素进行选择。航道污染底泥清除可利用环保挖泥船只,直接采用专业环保型疏浚设备和对普通疏浚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则是两种常见做法。专业环保型疏浚设备涵盖日本研发的封闭旋转抖轮挖泥设备及螺旋式挖泥船、荷兰研发的海狸600或1600 型环保挖泥船和意大利研发的气力泵挖泥船等,但该类专业设备的造价与引进成本均较高[4]。而在普通挖泥设备基础上对其刀头予以技术升级则在我国疏浚工程中广泛应用,此类旧船改新船的做法可最大程度防止泥沙搅动,并减少泥沙泄露。天津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研制的绞吸挖泥船环保绞刀、上海708 所研发的小型螺旋绞刀、浙江中港集团研制的环保绞刀及防扩散拦污屏等各地区自主研发绞刀均可安装于不同型号挖掘船上。

3.3 疏浚施工过程控制

港口航道疏浚作业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⑴尽量减少对航道污染底泥的搅动,并采取相应防止扩散及泄露对策,以确保挖掘船对沉积物的高浓度吸收,进而减少水体悬浮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⑵尽可能提升定位、挖掘精准度,完全清除底泥污染物,并尽量防止超挖,进而在确保环保型疏浚成果基础上减少工程整体成本。施工控制具体可采用GPS-RTK 或DGPS 等测量手段[5]。⑶防止沉积物在运输过程中泄露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⑷疏浚作业清除的污染底泥需予以安全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其对堆积场所及附近环境产生威胁。

3.4 疏浚后污染底泥的处理

疏浚作业中清除的污染底泥含有多种重金属和磷、氮等常规有机污染物,上述污染物可随底泥转移至周边环境中,因此需对其予以妥善处理,具体包括选择吹填场所位置、设计堆积场所围堰、处理污染底泥等,以上处理方法均需在专业监测下进行。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⑴尽可能将地下水位低、土地吸附能力强、适合连接输送管的地块选为堆积场所。⑵堆积场所需予以防渗处理,如其围堰可采用内侧土工膜,若污染底泥含大量污染物(重金属等),则堆积场所应与水体保持一定距离。⑶疏浚作业清除的淤泥可灌入由特殊土工织物织成的管袋内,进而形成围堰。⑷根据泥浆余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与含量、存放余水水体的功能和技术水平对其是否需特殊化处理予以综合分析。

4.结束语

泥沙、石块等由于水流作用容易在港口航道底部淤积,影响船只正常通行,故应及时对沉积物过多的航道进行疏浚。传统疏浚工程难以避免水体内悬浮污染物对水域及其周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此需将专业环保疏浚设备或经改造的普通疏浚设施引入航道疏浚工程,并对疏浚作业后产生的污染底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实现航道疏浚与环境保护双赢。

参考文献:

[1]连增民,刘昕.基于环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2,20(15):71-72.

[2]刘鑫鑫.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分析[J].科技风,2013,18(04):178.

[3]宋叶青,廖苏理.基于环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研究[J].江西建材,2015,13(01):138.

[4]蒋毅.浅谈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J].城市建筑,2013,26(12):163.

[5]晋德明.探析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J].中国水运,2014,14(01):190-191.

论文作者:李双双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基于环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论文_李双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