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预测论文

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预测

曾 浩 方 敏 禹水琴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7)

摘 要: 随着数据成为驱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与规划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成都市也在2017年对本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由于近两年大数据产业出现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对该领域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重要因素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最后预测2025年成都的大数据产业产值可望接近4000亿元。

关键词: 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对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数据已经成为驱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我国在“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发展大数据产业提示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都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信息产业高地,具有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基础。2017发布的《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明确了到2025年,成都市的大数据产业产值应达到3000亿元,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2016-2018年间,成都市大数据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0%,远远超出规划预期。因此我们决定综合研究各重要因素对大数据产业的影响,并做出细粒度的预测,为各方面提供参考。

保守性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和输卵管功能,而随着临床对异位妊娠的不断研究,其保守性手术治疗方式不断改进和发展,出现多种手术方式,但是部分患者术后易导致持续性异位妊娠情况发生。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异位妊娠患者选择合适的保守性手术,从而达到最佳手术治疗效果,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和输卵管功能,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成型不超过10年,相关的统计资料极度缺乏,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几乎无法应用。此外,影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因素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难以定量描述其中的联系。为此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影响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投资规模、技术进步、人力资源)进行定性的分析;然后综合判定产业发展的大体趋势;最后应用指数增长模型对2019-2025年间成都市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做出预测。

(一)投资规模

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持续投入。由于企业一般不公开自身的投资与经营状况,我们无法得到大数据产业投资规模的准确数据。考虑到产业的产值与企业数量通常成正相关关系,我们选择每年注册的大数据企业的数量作为衡量大数据产业投资热度的指标。应当说明的是,对大数据企业的认定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本文依据企业注册的工商登记信息,将主要业务为大数据相关业务的企业认定为大数据企业。这一定义虽然略显片面,但是能够为我们考察大数据产业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基准。表1列出了成都市历年新增大数据企业的数量。

表1成都市新增大数据企业数量(数据来源:启信宝网站)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成都市的大数据产业在2014-2015年左右起步,在2018年投资热度达到一个峰值,2019年上半年投资热度却有所降低。这一现象出现在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资本充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软科学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后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等包含人、事、物的开放复杂系统,其研究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软技术是软科学在社会层面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社会科学的对象性与自然科学的方法性相结合的二象性特征。在职务犯罪调查中,软技术应用表现得并不明显,而是附随于调查讯问之中。具体而言,有心理咨询技术、营销技术与谈判技术三类软技术。

(二)技术发展

大数据技术在过去10年间,经过市场的挑选和沉淀,已经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以Hadoop生态圈为核心的工具链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标准。就市场热点而言,基础技术的研发正在让位于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成都市2016年拥有大数据企业68家,产业产值为180亿元,2018年有企业209家,产值400亿元。可以推断,与2016年相比,成都市2018年的大数据产业规模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企业的平均产值却有所下降。这可能是2019年投资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而平均产值下降的背后,是专业人才极度短缺,难以满足产业的急速扩张。后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4)粉煤灰为太钢优质粉煤灰,经检验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等均符合《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规定Ⅱ级粉煤灰要求。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检验结果见表4,满足设计要求。

大数据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从2016到2019年,各年增设大数据专业的高校数量为2所、32所、283所、196所。可见大数据专业成规模的招生始于2018年,2022年以后将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职场,初步缓解大数据人才紧缺的态势。

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高达150万。由于IT类技术人员跨地域流动性较强,成都市与其它地区一样,面临大数据人才严重供不应求的问题。

成都市具有典型的现代化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分别占据了国民经济体量的43%和53%。大数据技术对第二、三产业的渗透速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速度。根据我们前期的调研,大数据技术在成都市主要应用于第三产业,这一点基本上和沿海发达地区同步。

(三)人力资源

随着政府相关工作的推进,工业大数据的发展即将迎来春天。今年6月,我国政府向各大运营商发放了5G牌照,预计在2020年即可进入商用阶段,此后5G网络将为工业大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提供高带宽与低延迟的网络服务。另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我国将在2020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根据经验,从技术标准发布到产品与服务成熟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推断,在2022年左右,工业大数据技术将推动成都市大数据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占成都市经济总量43%的第二产业,即工业,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工业互联网的行业标准和电信网络支撑,全球范围内对工业大数据的采集和利用远远落后于其它产业。成都市开展工业大数据业务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四)综合分析

此前我们分析了资本、技术、人才这三个主要因素各自对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判断2022年是技术发展与人才供给的拐点。据此我们做出定性预测如下。2019-2022年,投资和技术发展趋向平稳,人才供给紧张,产业以中等速度增长;2022-2025年,人才供给激增,工业大数据技术开始落地应用,资本积极投入,产业加速增长。

另据《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预测,我国大数据产业至2020年可保持30%的年增速。我们认为此估计适用于2019-2022年的成都市大数据产业。此外,从2022年到2025年的增速将至少达到2016-2018年的水平,即50%的年增速。据此我们按年份进行了预测,结果见表2。

表2成都市大数据产业产值预测

三、结语与建议

《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设定了2025年成都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但是根据我们的预测,由于工业大数据技术的加速产业化,以及大数据人才供给的增加,2025的产值将超过规划的目标,接近4000亿元。

(2)第二时期是以公有云计算模式为基准,以其实际的发展需求定制定量的开展计费等工作,通过该种工作模式来尽可能的减小信息运营所耗费的资金费用,降低总体的运营成本,提升业务系统的实际使用效率。在油田内网大环境的基础下,集团公司以及油田公司等需要实时的提供云资源的计算模式,构建狭义层面上的公有云计算模式。

应当指出,工业大数据的技术路线和业务模式与商业大数据有较大差异。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我们建议产业界及早布局相关产品的预研工作,同时建议高校在师资与课程建设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成都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R],2017.

[2]成都市统计局.成都统计年鉴[J],2018.

[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Z],2019.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R],2018.

[5]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R],2017.

基金项目: 2018-2019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与高职学历人才需求预测》(项目编号:GS-2019-01-05)。

标签:;  ;  ;  ;  ;  

成都市大数据产业发展预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