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华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城区第二小学 陕西 商洛 711400
【摘要】教师每节课上精心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为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呼唤有效的练习设计,如何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28-02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彰显个性的窗口、师生沟通的桥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效教学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
一、练习设计要注重趣味
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练习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设计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于一体的数学习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设计如下练习: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测被挡住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学生被这一游戏深深地吸引,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地寻求答案,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当学生意见不一时,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具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儿歌、小故事、数学游戏等形式的练习,寓学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练习设计要注重开放性
学生是应用的创新者,练习设计要注重开放性。课堂练习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个性的形成。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完“比例”单元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两个仓库共存粮3900吨,从甲仓库调出1/6给乙仓库,则现在两仓库存粮吨数的比为7∶6,问原来甲仓库存粮多少吨?练习多种解法,沟通了除法、分数、比、比例之间的内在联系,几种知识技能综合,使知识在纵向得到延伸,在横向得到拓展。练习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它对于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学生是知识的实践者,练习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自己的身边就可以发现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逐步成为一个应用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张伯伯家有8立方米的小麦,想用一块长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小麦,请你帮忙设计几种围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围成方形、圆柱形、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可见,练习设计要讲究方法,在“课堂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学生是实践的成功者,练习设计要注重层次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要从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使练习具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的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一节课的练习设计上,尤其是常态课,不需要花哨的形式、热闹的场面,而主要是对练习层次的精心设计,一般包括基本练习、专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等。有了合理的结构,再设计出适用于每一层次的习题,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生活性的数学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是打造轻负高效优质课堂的捷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指导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经过一年来的研讨,完满地完成了研修计划。在工作实践中感受如下: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它的意义是很大的。
几点的思考:
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处理好如何均衡发展”等。 就学生的参与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教师上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
另外,大多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整体的评价而忽视个体的发展!教师应该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针对以上的思考,我们将会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情况、现实、课型、人员差异等,分别制定实施细则,并为之锲而不舍的探讨着。
论文作者:何福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