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数学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论文_朱惠梅

探索初中数学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论文_朱惠梅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队子弟学校朱惠梅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创建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就是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学指出:教育的本质是获取而不是给予。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高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学校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为造就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作为教师,应通过这个主渠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提倡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学生主体教师引导1 树立新型教学观,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即: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触到,只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厌学、难学的局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勤劳地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并以教师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渗有包办代替学生学习的成分,从而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久而久之,也就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已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实现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难学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尽管课后都布置了学生预习,但在每次检查时,总有大部分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没有”或“忘了”预习,为了改变学生坐等的现状,教师必须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从预习环节开始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会”为“会学”。①泛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框架和基本内容。②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精读教材。教学目标是教师从思想教育、认识要求、能力要求等各个角度,把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化而制定出来的,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把教学目标交给学生,有利于以目标激发求知意识,以目标引导求知方向,引导学生按照目标完成“课前自学”。③做作业。课后习题是对教学目标达到度的确定检查。学生自学后,让他们围绕课后部分思考题、习题以及教师编写的练习题完成作业,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消化、理解、吸收,并尝试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④收集疑问或提出新发现。要求学生设置一个“提问本”,记录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以备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引导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的思维领域狭窄,思维能力欠缺,学习中往往不愿多想、细想、深想。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带着问题上课,改变了以往学生接收信息的被动状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这方面,也收到了另一种效果,即学生的问题也使教师深入、具体地掌握学生普遍与个别的学习状况,经常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见的问题,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在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发现,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却缺乏问题意识,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提问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其次,要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特定情境。再次,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4 优化作业设计方案,实现“教”与“学”的及时反馈传统教学把作业活动排在课外,变成了学生课外单边完成的作业,然后教师课外单边批改作业。这样,一方面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始终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单纯指导过程,另一方面割裂了作业活动的双边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让作业进入课堂,就是将课本上的思考题与习题、教师自编的习题、作业题放到课堂上去完成,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学习引导”与“学生完成作业”和“交替转移、和谐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课堂作业,教师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运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并形成技能;另一方面,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实现教学的反馈调控,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果。

除课堂作业外,也要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层次发展的空间,将课内外学习视为有机的整体。如把作业分成三类:A 类,指定要求的书面作业。B 类,探索性作业。C 类,优化和改善作业组织形式,设立征题信箱向学生征集优秀试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些课外作业,既改变了学生“动手不动脑,答案书中找”、生搬硬套和抄袭作业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归纳知识、整理资料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初中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__2 唐松林.论创造性数学模式.外国教育研究,20013 丁刚.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 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5 辛莲凤.谈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2

论文作者:朱惠梅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探索初中数学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论文_朱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