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格特征探析大学生抑郁感论文

基于人格特征探析大学生抑郁感论文

基于人格特征探析大学生抑郁感

郭娜娜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摘 要: 为了探究人格特征与大学生抑郁感的关系,本文通过相关数据的调查研究发现人格特征的一些指标对于大学生的抑郁感是有关系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于大学生人格的现状进行展开论述,主要从人格的总体情况,人格的差异以及大血汗恶搞抑郁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展开描述,通过这些现状进行分析与讨论,探析了大学生抑郁感的差异分析,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以及大学生抑郁感与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感;人格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与思想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在如今这个市场竞争,人才竞争都极具激烈的环境下,大家的生活都充满着快节奏,对于人的心理问题也充满了各种挑战与冲击,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心理问题。有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校园中,还是有很多人能够很好的与周围同学和谐相处。但是也存在一些同学,十分的孤僻,平时喜欢独来独往,不结交朋友,或者说只结交几个朋友,这些人也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说负能量的话。

一 大学生抑郁感的现状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抑郁感平均数约为54.941,均分超过53分,说明部分大学生有轻微的抑郁感[1]。从总体上来说,大学生中普遍抑郁感不是特别的强。对于大学生抑郁感的差异来说,还是比较明显的,县官的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的生源地的大学生的抑郁感差异比较的大,总体上来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抑郁感相比较于城市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抑郁感还是稍微的强一些[2]。男女学生之间的抑郁感的差异没有太大的差别,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但是大学生不同的年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且这种差异性比较的明显。

二 大学生人格的现状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总体来说人格特征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抑郁感的出现。但是有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人格在道德纬度上的抑郁感与他们的生源地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性比较的强[3]。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他们的性别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男生女生的生活环境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大致是相同的,主要是生活环境不存在较大的差别。相关的研究海表明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他们是不是为独生子女不存在较大的差别,说明家庭生活中孩子的多少对于学生的抑郁感来说并不会产生影响。

根据皮尔逊积差相关的方法对大学生抑郁感与其人格特征的五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感在其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人格维度上呈负相关,而且大学生抑郁感在社交性上负相关较强,大学生抑郁感在其开放性、道德感人格维度上呈正相关,而且大学生抑郁感在开放性维度上正相关较强[4]。于是这就引起了我们下一步对于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抑郁感的探析。

三 分析与讨论

(一) 大学生抑郁感的差异分析

目前对于我国的大学生来说,抑郁感的平均分超过了五十分以上,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在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轻微的抑郁水平,只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罢了。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大学生刚刚进入到大学的时候,由于与之前的高中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生活环境变了,同学也变了,老师也变了,大学的一切环境都会让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去应对,因此在刚刚入学的时候会面临这些问题,因此会存在明显的抑郁感。到了大三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多的学生又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以及升学的压力,这个时候学生也会很大程度上感觉到压力很大,会出现轻微的抑郁,结合现实的情况,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焦虑以及轻微的抑郁感还是很合理的。

由图6可知,响应曲面坡度较平,随着重量值与烘干时间的增加和延长,感官评分分值都是先增大后缓慢减小,说明交互作用不明显。

智慧商圈系统有助于查找出传统商圈存在的问题,助力商圈信息化升级,对商圈的综合决策和智慧运营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智慧商圈系统适用于中大型商圈,对于客流量较少的小型商圈而言,需因地制宜,进行局部功能的建设和研究。随着新定位技术的出现,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对多种定位技术进行融合,作为附加参数来提高定位精度,同时保持合理的成本。

在对生源地以及对学生是否来自农村的学生调查他们抑郁感的影响,发现农村地区的学生的抑郁感会明显的强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农村走出来,会发现自己与这个大城市的差异以及与大城市出来的学生的教育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免会出现比较自卑的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学生感觉到轻微的抑郁。这种解释以及现实问题也是符合相关的调查研究说明的结论。

在适应性这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大学生的适应性普遍的比较强的,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比较的重视,孩子从小就会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思想也会比较成熟一些,再加上现在的社会比较的自由开放,大家都提前接触到电子信息科技这些,因此也会很容易的融入到这个社会,相关的数据调查也显示了现在的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比较的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群体年龄一样,他们都会有共同的爱好与话题,这也是有利于社交的。在开放性方面,很多的学生还是比较的开放的,他们的兴趣爱好比较的多,喜欢接触新奇的事物,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紧张的高中课堂,到了大学就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时间钻研下去。除此之外,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的受教育程度很高,喜欢与周围的学生进行合作,以此达到共赢,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会参加很多的社团,因此彼此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社团也更多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合作性与组织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以3种运动规律分别搭配Clothoid曲线,各运动规律下的相对能耗最小轨迹,其参数都为e=25,d=44。由此得出经验性结论:以Clothoid为过渡,配合3种运动规律,获得的Adept Cycle拾放轨迹,最优参数均为e=25,d=44。

其次的研究表明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性别差异没有关系。主要是因为现在男女受教育的程度几乎是相同的,他们从小接触的环境也是一样的,在学校学生们都是一样的发展,因此性别差异对于学生的人格特征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平等的观念的深入,这种差异性会更加不显著。

(三) 大学生抑郁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抑郁感与其人格特征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维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5]。这说明了如果大学生的社交不是很好,那么就会造成学生一定程度上的抑郁感,表现就是学生朋友少,而且很难与它打交道,不善言辞,这都会造成学生的抑郁感,并且随着不善社交的加深,那么这种抑郁感也会随之加深,如此还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更加不利的心理问题。较低的适应性以及学生们的自私自利,只会为自己考虑,而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一旦人际关系发展不好,那么很大程度上会让学生更加孤僻与抑郁,在也会加重学生的抑郁感,不利于学生养成正常的心理。这也是与学生的现实情况以及生活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的。

大学生抑郁感与其人格特征中的开放性以及道德纬度呈现正相关的问题,而且这种正相关表现的较为明显。这种表现特征我们可以这样去进行理解,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那么他一定会比较喜欢接触新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感到好奇,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也会受到挫折,这些困难会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沮丧感觉,随着自己对这个事物的爱好程度,这种沮丧感与挫败感也会随之加深。还有就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困难,那么一定会去求助,如果一些学生不是很热心的帮助它,或者别人都对这些不感兴趣,那么也会加深学生的挫败感。而较高的道德感会让学生具有较高的组织意识与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这种人一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原则,一旦原则遭到底线破坏,他会感觉到很崩溃,如果这在个事情中他做的不够完美,这种人就会苛责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深自己的挫败感,因此强烈的道德意识遭到破坏的时候,学生这时候的抑郁感会加深。因此较高的开放性或者说强强的道德责任感,会让学生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挫败感,容易产生不快乐的情绪,以此诱发抑郁情绪。

四 结语

人格理论的研究发展现在还在继续,并且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表现的越来越多,现在很多专业的心理医师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研究也是越来越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的越来越深入,那么在人格探索的分析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理论以及相关知识。对此,很多大学生的抑郁感的分析也在继续,大学生抑郁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希望通过全文的简单探析研究,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鹏生,信中贵.基于人格特征探析大学生抑郁感[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209-210.

[2] 李雪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223-224.

[3] 刘敏.自考生抑郁心理现状成因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5(03):29-33.

[4] 谢钰涵,陈有国,苏丹,等.重庆市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02):26-29.

[5] 王玮,陈金玲,韦红微,等.大学生多元性格特征及引导机制[J].教育现代化,2015(13):28-30.

本文引用格式: 郭娜娜.基于人格特征探析大学生抑郁感[J].教育现代化,2019,6(67):294-29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138

基金项目: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团体箱庭疗法对高职生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GH-15074)

作者简介: 郭娜娜(1982-),女,汉族,山西平遥,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研究。

标签:;  ;  ;  ;  

基于人格特征探析大学生抑郁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