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高考改革以来,高中教育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有所转变。教师为了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务必要从目标到思想,再到方法进行更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展开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102-01
前言: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相应的教学目标也有所转变。教师在进行常规教学的过程中,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高效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能力和素养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从而推动历史课程顺利实现新高考教学改革。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仍然比较滞后,这既与当今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教育理念不符,也与高中历史课本的理念不符。如人民版必修部分,均渗透了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创新成果。如必修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必修二两次工业体现的科技创新,必修三中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的理论创新。同时,与新高考体制改革要求相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法,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素质培养,打造高品质历史课堂。
二、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增强文化意识
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学科,承载着民族的发展历程[1]。因此,在历史课上,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培养。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民族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丰富高中生的文化底蕴,从而为其更好的进行创新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的搜集历史典故、文化资料。丰富历史课堂上的知识包含量,也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背景,加深理解,从而更加深入的探究课程内容。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以搜集相关的史实资料,系统的呈现到课堂上。并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围绕具体的史实资料进行交流,从而引出学习课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构建课堂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在历史课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需要合理创建课堂环境[2]。积极引进多媒体设备,构建课堂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想象和联想,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学习思路和见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在讲解“辛亥革命”时,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影视片段,如《孙中山》等,或者播放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纪实视频和历史档案资料等,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该历史事件的内在含义,诠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三)组织小组讨论,培养探究思维
在历史课上,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构建开放的课堂环境,合理的安排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具体的历史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并且在此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探究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模块时,不妨合理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各个小组分别从物质、习俗、交通、通讯、传媒等层面搜集资料,提炼观点。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之后各个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经验,实现探究思路的进一步整合。同时,合作型、互助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行为品格。
(四)渗透时事政治,培养拓展思维
众所周知,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密不可分,历史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3]。因此,在历史课上,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合理的渗透时事政治,从而增强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性与延伸性。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拓展思维,为今后的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时,可以将当前社会领域的互联网变革与发展举措,以及国家在互联网革命方面制定的法规和政策,渗透到历史课堂上。让学生对当前的时事政治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通过历史的学习,了解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并且端正自身的价值定位和认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建设的贡献队伍中。
(五)组织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站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观角度考虑,构建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端正责任态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素质型人才。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历史类型的知识讲座,向学生渗透丰富的历史文化,健全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比较著名的历史纪念馆,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历史事件背后的革命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此外,教师可以利用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如九一八纪念日,组织勿忘国耻、纪念历史主题班会,或者组织丰富的红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内化历史知识素材,提升历史综合素养。
结论:综上,对于高中生来讲,历史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也是极具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学科。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改革。通过课程导入、构建情境、小组讨论、渗透时事、组织实践活动,完善历史教学环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整体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于会琴.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35.
[2]刘向东.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文教资料,2017(19):221-222.
[3]张士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6 (07):96.
论文作者:王化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科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