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_冯春梅

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_冯春梅

冯春梅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精神病伴进食障碍患者45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精神病伴进障碍患者45例,拒食25例,厌食9例,暴饮暴食6例,异食5例。经临床护理干预,拒食、厌食显著减少,暴饮暴食有所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营养失调、体液过多及便秘的症状减轻或消失,体重恢复和保持正常。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重建良好的饮食习惯,恢复社会功能。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169-02

进食障碍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等。治疗的目标是纠正营养状况,重建正常的进食行为。治疗方案包括营养状况的恢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精神病伴进食障碍患者45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健康教育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精神病伴进食障碍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8年。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情感类精神病患者9例,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3例,偏执性精神病患者2例,更年期精神病患者1例。

1.2 方法

针对不同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如供给高热量饮食,给予静脉输液或高静脉营养治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锂盐、抗癫痫药物均可试用。舒必利对单纯厌食者效果较好;丙米嗪、阿米替林对伴贪食诱吐者效果较好;氟西汀对暴食伴有情绪障碍的患者效果较好。心理治疗首先要取得患者的合作,了解其发病诱因,给予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和家庭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认知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体像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1]。行为治疗主要采取阳性强化法的治疗原则,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重建正常的进食行为。家庭治疗针对与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系统的家庭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抑郁情绪及减少复发。

2.护理

2.1 营养失调

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文化、宗教、经济情况、家庭饮食方式等情况制定病人的每日食谱及进食量,并根据病人的体重情况不断修改。制定食谱时,各种营养素的搭配要均衡合理,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保证病人身体的营养需求。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可集体进餐。餐前适当休息和注意水分摄入[2]。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特殊情况可给特殊饮食,也可请家属携带病人喜好的食物来院。限制病人过量运动,活动量以能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增加食欲为宜。督促监测病人进食,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准确记录出入量,监测体重。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传授有关新陈代谢、营养素摄入量、体重及健康之间关系的知识。

2.2 体液过多

评估病人水肿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发展速度以及引起水肿的原因。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遵照医嘱静脉给予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治疗,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适当限制液体摄入,减少饮水量;尽可能减少静脉输液量;均衡合理的膳食,保证适量的蛋白质和盐分的摄入。让病人适量活动,经常变换体位,卧位时抬高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每2小时帮助翻身1次[3]。保护好水肿的肢体,免受损伤,告诉病人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多用护肤脂,以防皮肤干燥、脱屑。详细记录每日出入量,监测体重及电解质的有关指标。

2.3 有感染危险

保持病室的清洁卫生,并将病人与感染性病人隔离。做好病人的口腔、皮肤、外阴的护理,保护好水肿的肢体,避免受压及反复洗涤,防止皮肤破溃。各项护理操作要严格按无菌操作执行。给予富含营养的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对症处理。

2.3 体温过低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评估病人年龄和体重对体温的影响。)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21℃~24℃),做好病人的保暖护理。

2.4 不合作

评估不合作的原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允许病人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密切观察病人的进食量、活动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当症状有所改善时及时肯定表扬,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避免使用强制性措施,以免增加病人的抵触情绪[4]。

2.5 恐惧

评估病人恐惧的来源并设法减少或消除这些因素。病人恐惧时在旁陪伴安慰,鼓励其表达恐惧的感受,教会病人运用放松等技巧正确应对恐惧。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减轻不适体验。

2.6 便秘

评估病人的排便习惯,找出便秘的相关因素。训练病人良好的进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包括每日保证足够的进食量,提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活动及定时如厕等。

3.健康指导

评估病人知识的需要点,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排除学习障碍。讲解有关疾病的病因、相关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护理知识,提供与疾病有关的健康信息。向病人宣传进食障碍行为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指导病人树立恰当的体象感知观念,教给病人合理的情绪释放方法,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保持健康的进食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长春:吉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8.

[2]熊应菊,熊启艳. 精神病病人进食障碍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 16(7):420-421.

[3]吴晓丽.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9):1250-1251.

[4]叶冬.抑郁症住院患者进食障碍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z1):229-230.

论文作者:冯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_冯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