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界定的理论梳理_创业孵化论文

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界定的理论梳理_创业孵化论文

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界定的理论梳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孵化器论文,内涵论文,理论论文,科技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9;F0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72(2007)04—0038—06

一、一种发展较快的典型科技中介

中介是以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机构。市场经济体系下比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应该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结构形式,作为最高权力的主体——政府应该处于最高位置,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市场是经济活动和经济体系的基础;而中介联结二者,使整个体系综合完整起来。这种中介作用的发挥是由中介的本质性质决定的。科技中介是在市场经济和特定的宏观制度背景之下形成的,发挥中介的一般功能。但科技中介在成长过程中也有适应性的制度变迁,形成了在服务体系中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特色。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特殊性体现在其组织创新,这种特殊性总是与高科技密不可分。另外,这些中介与其服务的高技术的公司一样充满活力,一样富有,一样承担风险。在国外,科技中介发展历史悠久,习惯上被称之为科技咨询机构。其机构组织的发展规律大体上是从个体→集体→综合→联合,其活动规律大体上是从单项→综合→单项往返运行。在活动中,大都以自身的业绩,赢得社会的关注与信任,赢得政府及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些机构不是上门求项目,而是用户主动上门寻项目,现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决策时的重要智囊机构,所作出的方案,成了政府及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在国内,科技中介是随着政治、经济、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出现的,最初也是以咨询的面孔展示,业务从单项咨询发展到综合性咨询,组织从个体到集体,然后发展成多科综合性的咨询机构。作为技术和经济结合的桥梁和纽带,科技中介在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服务(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方面以及通过建立技术市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服务。任何组织都要履行一种或几种功能,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然而它的实际功能同公开宣称的功能并不始终相等[1]。罗歇·巴斯蒂德认为“功能主义很好地说明了事物为什么存在,但没有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变化”。“功能分析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其主要不足是,仅仅依据事物的功能解释其存在,若要深入分析某种事物(或现象)怎样出现,应当自宏观社会水平移至微观行动者水平,即放弃功能分析的理论范式,采用行动理论”[2]。将抽象、综合的高层理论分解为应用型的中层理论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一种研究趋势。作为中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中介,国内外对其研究也同样是偏重于分门别类的探讨。而作为一种发展较快的典型科技中介,科技企业孵化器(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TBI)的相关研究可谓是科技中介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被尊称为“中国TBI之父”的拉卡卡对TBI有一个简单的定义:TBI本身是一个系统,是专门为扶持新创的科技型企业而设计和运作的体系。这个体系首先应该是一个“中介性体系”。已经有不少人越来越意识到TBI中介服务功能的重要,强调TBI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以盈利的“特殊中介服务机构”。事实上,中介服务是我国TBI最大的弱项,除少数经营较成功的TBI外,大多数TBI开展的中介服务项目少之又少。TBI没有中介服务,充其量只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而丝毫不能帮助企业发展,这样的TBI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TBI没有中介服务,就没有经纪、融资等等TBI的主要企业行为,就没有一般增值收入和高增值收入,也就没有TBI的自我发展。然而仅仅满足于中介也是不够的,在进行中介的同时,TBI还应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使尽可能多整合后的资源特别是智能资源集合到TBI及在孵企业周围,把TBI变成最集中、最有效的资源整合工具和资源体系。有了上述中介及整合能力,TBI就具备了通往官、产、学、研、银行、风险投资等的广泛渠道和网络,具备了自我繁衍和繁衍“他人”的能力。

(一)TBI与科技园区的区别与互动

科技园区的概念始于美国的硅谷,园区内集聚了大批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具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公司和企业。硅谷原来是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片果园谷地,由于该校师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把科研成果商品化的需求,但却苦于没有创业的资金和土地,于是校方把这片果园谷地无偿提供给师生用于创办企业和科研开发,如今硅谷已发展成为一条绵延150公里的高科技产业带,为美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我国,一般把科技园区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把TBI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园区概念的内涵要大于TBI。TBI只完成科技创业的前期工序——即“孵化”企业,一旦孵化成功,创业公司或企业就必须从TBI中迁出,空出来的位置再接待新的高技术创业者。由于TBI的职能较为单一,因而对建立一个普通的TBI的要求并不高,有时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或附近地区,辟出一小块地方甚至只有一幢楼,接受高新技术创业者进入创办企业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就可以成为一个最简单的TBI。而建立科技园区的要求则要高得多,如:必须有相应的园区场地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交通方便、信息灵通;能够集中大量的科技创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能够集中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应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简单说来:科技园区侧重环境建设,接纳规模稍大一些的科技企业;TBI注重小环境的营造,强化服务功能,接纳规模较小的新企业。虽然科技园区和TBI的侧重点不同,但两者具有互动关系,科技园区内大都建有一个以上的TBI,用以扶持高新技术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并使TBI成为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中心。换言之,处于良性运作状态的TBI的存在,能够使科技园区的服务功能得以完善,从而提升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仅就如上分析层面来比较科技园区与TBI便可看出,TBI是科技园区的一个子集,是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基础,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当投资、园地等条件不具备时,创办TBI可以完成扶持高新技术创业者创业的功能。而科技园区则是TBI在成熟条件下的更高形式的发展,当科技园区中的TBI完成了“孵化”企业功能之后,科技园区则继续完成发展、完善企业的功能,从而避免了那些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成功企业必须迁出TBI时所面临的困境。

(二)TBI与一般企业比较分析

与一般的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相比,TBI在产品、客户、宗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与一般企业产出的是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不同,TBI的产品是企业与企业家。TBI为入孵企业提供便于其产生和发展的各种相关条件,提高其初始阶段的免疫力,使其迅速成长,当企业自身达到TBI的毕业要求后,会脱离母体,成为一个在市场中独立生存的个体;与此同时,该企业的领导者通过企业自身的发展,从当初的一个创业者转变为一个独立企业的领导者,完成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成为在市场环境中有创造与领导能力的企业家。从产品的生产周期来说,TBI的产品——创业企业从开始孵化到孵化完成毕业所需的时间一般为3~5年,而其他企业的产品远不需如此长的生产过程。

2.由于TBI行业孵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企业被孵化成功之前,在孵企业在TBI内实际上既是半成品又是客户,这种双重身份是其他的生产型或服务型企业中找不到的。正是由于这种客户的身份,TBI在企业在孵期间,要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和必要的设施;提供技术支持,管理帮助,以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资金,帮助资金融通和进行资金管理以及帮助初创企业开拓市场等等。而这种向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又是孵化企业的必然过程,即“产品”的生产流程。因此,TBI的客户和产品实际上又是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客户就会转化成产品,而这个条件,就是在孵企业达到了TBI企业毕业的目标,离开TBI自我发展的时候。

3.企业运作的宗旨是为了盈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TBI却并非如此。TBI的创立是为了帮助中小型创业企业快速成长,提高企业成活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作为一个政府的政策工具和经济发展手段而建立的,因此,在对TBI进行考察时,往往从其孵化功能的提升、效率的提高以及附加价值的创造等方面入手,重点考察的是TBI的社会效应,这一点也跟TBI创立的背景和其性质的特殊性是密切相关的。当然,随着TBI是否盈利的争论愈加激烈,有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认为TBI作为一个企业,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追求经济效益,毕竟TBI要想正常的运营和发展,一味地依靠政府扶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尽管有这种趋势,但目前TBI仍然是考虑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次之。

(三)TBI与在孵企业及与毕业企业的关系

1.在孵企业是TBI的孵化对象,它们之间是孵化与被孵化的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TBI的价值在于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与传统大企业竞争中能够获胜。孵化企业在市场中获胜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管理,而不是规模。TBI为在孵企业提供的是一种外部服务,如培育创业团队,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为新创企业配置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资源。TBI一般不参与也不应参与更不能干涉被孵企业的内部管理,即使对于参股孵化的企业,也只能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在孵企业的决策。

2.如果把TBI比作一所大学,那么毕业企业就是大学的毕业生,是校友。因此,TBI与毕业企业的关系,是母校与校友的关系。孵化企业毕业后,TBI一般不再为其提供日常服务。但是,TBI要像学校关心校友的成长一样,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保持与毕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①通过定期评选毕业企业贡献奖,强调毕业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强化毕业企业对TBI的归属意识。通过评奖,一方面会对在孵企业产生激励,促进其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获奖企业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并能加强其与TBI之间的感情联系,使其在毕业后仍能感受到TBI的关怀,从而产生对TBI的归属感。②TBI利用建立的孵化基金向发展较好的孵化企业参股投资,企业毕业后通过上市或回购,使TBI作为股东在毕业企业投资增殖后退出。③通过在企业最初申请进驻TBI时签订协议可以规定,被孵企业在毕业后的一定时间内,应向TBI返还一定的资金,建立由毕业企业参股的孵化基金,以帮助孵化企业的发展。④TBI可以经常性地向毕业企业推荐在孵项目与在孵企业,以实现在孵项目向毕业企业的有偿转移及毕业企业对孵化企业的并购,以加快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提高毕业企业的竞争能力。⑤ TBI可以通过自身逐渐建立的强大信息和资源网络,为毕业企业提供技术合作、市场合作和投资合作等机会。

二、中西方TBI定义的性质差异

(一)西方研究者的定义

西方学者强调TBI的创新服务功能,认为TBI主要是培育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3]。(1)美国著名的TBI专家、印度人鲁斯坦·拉卡卡(Lalkaka)认为,TBI是一种受控制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试图创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家和盈利的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通常支持TBI的建立并在其初期运营中给予帮助,但TBI本身一般实行企业化运作并有经过最初几年运营后达到经济自立的计划。(2)美国的金娜·B·马休斯博士和马克勤克俭·P·雷斯博士是这样定义TBI的:“TBI是一种企业辅助机构,为企业家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服务,并根据需要作为其他人及资源服务的转换中心。典型地说,企业可以共用租用场地,分享各种服务设施。因此,TBI可以包含三部分:可提供建议(或咨询)并可进入资源网络服务的人(或秘书);共享服务,这意味着设立在孵化中心的企业不需在秘书、电话、传真、复印等服务方面花费资金;灵活的租房,可以月计租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订立租房合同。”(3)美国国家TBI协会(NAIA)认为,企业孵化是一个商业企业发展的动态过程,TBI孵化年轻企业,在它们非常脆弱的启动时期帮助其生存并成长,TBI为企业提供内行管理帮助,将企业引向融资之道,为危机企业暴露风险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美国研究者的观点基本上概括了TBI的外在特征,对于了解TBI到底干什么有着指导意义。(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题为《经济发展中的TBI——在发展中国家的初步评价》的研究报告中,对TBI的定义借用了拉卡卡的“受控环境说”,指出“这个环境有许多明显的特点:审慎选定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建或处于初始阶段的企业;给每个承租者提供工作空间,分配企业运作所需的诸如通讯与办公等方面的共用设施;有负责训练、开发和协助新生企业的小规模管理队伍;提供关键的专业性服务,如法律和金融方面的帮助;可以接受的房租和服务收费;企业进驻TBI三四年后,将“毕业”离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比较准确地界定了TBI的内涵,并在结论中将TBI视作小企业支持计划“工具箱”中的一件工具,是对其他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手段的一种补充,这无疑是对TBI本质特征的一种较好概括。(5)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是推进欧洲“企业创新中心”建立与发展的主要主体。该委员会认为,要唤起沉睡的企业家精神,必须运用社会及行政的力量通过审慎的步骤创建新的创新型企业。因而,欧共体积极创建“中心”,为潜在的企业家提供支持与服务,包括进行企业家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的培训、有关建立企业和准备商业计划的咨询等等。照欧共体委员会官员D·J·Dekker的观点,这类企业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是:进入运营中期后,应能自负盈亏;以标准化的形式提供一揽子服务与支持;具有一套选择潜在企业家的程序。(6)对于德国来说,“大多数TBI基于这样的概念:一个能够改建成可容纳10至30家小企业的建筑,其中具备为所有新企业家服务的公用设施,包括装备良好的办公室和会议室、秘书及行政管理人员。这些设施的费用在租户之间均摊,租户可以在房租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德国学者克瑞斯特(H.Krist)认为,创新中心具有如下特征:创新中心聚集了一些当地的年轻企业,其中多数是新建企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在其他情况下是自然生长起来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工环境;创新中心在“内生型地区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研究者的定义

我国学者强调TBI的孵化空间,认为TBI是一种减少干扰,具有温室效应的避风港。(1)我国TBI管理专家景俊海认为:“TBI是新生中小企业聚集的含有中小企业生存与成长所需的共享服务项目的系统空间。”他进一步阐述这个“系统空间”包括在孵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和环境,并指出:“孵化企业是创造就业、技术创新和实现技术商品化的主体,是TBI扶持的对象;管理服务机构包含TBI的管理机构及进驻TBI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素和服务项目的各类服务机构;环境包括孵化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所需的工作场地以及孵化企业共享的商务服务和孵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项协调服务。TBI所提供的系统空间能够有效地为孵化企业配置共享服务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服务,降低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投资风险,提高新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培育创业者成为成熟的企业家。”这种观点较好地揭示了TBI的功能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上认识TBI。(2)科技部1999年出版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中是这样描述的:“TBI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此后,科技部又于2000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TBI的定义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及企业家为宗旨的社会公益型科技服务机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技术创新基础,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此定义比较深刻地揭示了TBI在科技及经济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TBI。另外,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TBI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TBI是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三)比较后的归纳整理

定义侧重点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TBI性质上的差异:西方TBI是企业性质的,主要通过提供创新服务帮助企业起步;我国TBI大多数是准政府性质的,主要靠优惠政策来扶持弱小企业。事实上,随着TBI发展中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TBI的定义也应该是“集大成”的。通过对现有TBI概念的梳理,结合TBI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TBI是“新生中小企业聚集的拥有企业生存和成长所需的共享服务的系统空间,是以制度框架与中介体系为根本特征的智能服务产业。”这一定义,除强调TBI是一个包括在孵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创业文化与环境等在内的系统空间及TBI是一个中介体系外,还有另外两层含义:(1)TBI是一种制度框架。美国一些专家把硅谷的成功归功于两种经济的互补[4]:第一种经济是人们所熟悉的,主要以利润和增长为目标的经济;第二种经济是一种制度框架,其主要产出是各种概念的新公司和企业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智能服务业是其经济主体。社会制度对于社会经济不仅仅是个变量而已。总的社会制度及其中的政治、经济、产业制度对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毋庸置疑。我国高新区在最初的组织设计、启动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对硅谷的借鉴和模仿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规模发展TBI并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是我国在紧随建立并发展高科技园区的“本世纪最伟大的创举”之后又一重大的制度选择!由于政府主导经济的强烈动机和直接参与经济的广泛行为,我国TBI的“制度框架”特征尤甚于美国,似乎全社会都在力图建立一种强有力的制度来推动TBI的发展。TBI作为一种制度框架,具有制度框架的一般特征,就我国的TBI而言:作为制度性机制,TBI在我国是政府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使TBI获得了纳入政府机构框架的组织设计和超出政府机构框架的组织创新空间,制度化的创新机制和准公共机构的体制,使得TBI及其在孵企业获得了特殊的生存和发展机遇;作为制度性产品,TBI在我国获取了大量的政府投资,成为政府的大规模采购品,政府并不要求这种制度性投资的产品或者说是采购品短期内有多少直接的回报,其作为重要政策工具的社会性与当初发展高新区的初衷也大不相同,也可以说,TBI和高新区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性产品;作为制度性服务,TBI在我国享有特别的法律地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特别立法或者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支持和保护TBI优先发展,TBI得以有组织地为本土和回归本土的创业者提供公共的完整的制度化的服务。创办新企业在我国变得空前的容易,启动新创意和开展技术创新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拥护和支持;作为制度性目标,TBI在我国要实现明确的政府目标或者说是公共目标,即创造并维持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创业环境;迅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批量生产企业,批量提供就业三大目标。其中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就业均是TBI生产的“公共产品”。顺理成章,“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自然成为TBI刻意追求的目标,或者说是制度规定的一部分。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TBI诞生到今天,体现上述四大制度性特征的“制度框架”不仅没有弱化,而且还有日益强健的趋势。(2)TBI已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智能服务产业。智能服务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智能资源的内化,即TBI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智能,以团队、个人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为在孵企业开拓、挖掘、配置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发展战略在内的大规模的咨询服务和经纪、融资等中介服务都在此之列。沃尔玛、麦当劳等依靠经营者的智能把小杂货店、小吃店发展成了世界级的超级连锁店。在使企业快速由小变大的智能服务及资源整合的意义上,TBI与沃尔玛、麦当劳等可谓异曲同工。TBI产业实际上是依靠以中介服务为核心的强大智能服务实力,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组合。亦即TBI是一种以中介为根本手段的高级智能服务产业。TBI的智能是一种“人工智能”,没有杰出的甚或等而下之的一般的“人工”,TBI的智能便荡然无存,TBI智能服务产业也将土崩瓦解。同时,TBI智能服务产业是一个“人性化产业”。从孕育它的“制度框架”到它孕育的企业、企业家、企业员工,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它人性化。以智能服务为主的中介服务的结果是智能资源的外化。强调TBI行使“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又可以盈利的特殊中介服务”的企业行为,可以使得TBI更好地发展。业界人士认为这种定义代表了TBI的精髓和本质,是TBI的灵魂所在。从以上的描述来看,TBI既有它外在的、静态的、空间的一面,又有它内在的、动态的、系统的一面,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地诠释TBI的概念。

标签:;  ;  ;  

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涵界定的理论梳理_创业孵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