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报告论文_何 芹 徐领先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报告论文_何 芹 徐领先

何 芹 徐领先(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医院 江苏 淮安 223200)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12-01【摘要】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取开放性临床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住院和门诊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一周起效。6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94.4%,显效率80.3%。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快、依从性高、安全性高。

【关键词】帕罗西汀;脑卒中后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伴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神运动抑制、食欲减退,甚至自责自杀等情感障碍的临床症状。笔者为观察帕罗西汀对PSD的临床疗效,进行本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病区住院和门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5岁,平均(62.1士6.5)岁。脑梗死22例(61%),脑溢血14例(39%)。入选标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无明显失语及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评分≥18分;无药物过敏;无严重自杀行为及不合作者;无精神障碍史和其它严重躯体疾病史者。1.2方法对所有符合选取治疗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已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者,需进行药物清洗1周后,服用帕罗西汀,起始量10mg/d,1周后加至20mg/d,最大40mg/d,早上顿服,疗程6周。严重失眠者晚间睡前口服佐匹克隆7.5mg或口服苯二氮类药物。(不超过—周)。不用其它抗抑郁剂和抗精神病药。1.3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评定疗效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各评定一次,同时测量体重及血压。

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1.4疗效判定标准HAMD减分率≥80%为临床治愈;79%..50%为显著进步;49%..30%为进步;<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统计学处理对观察评定所取得的数据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疗效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周起效。治疗6周末,治愈20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效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0.3%。治疗后HAMD评分逐次均有显著下降(P<0.01),见表1,治疗1、2、4、6周末时减分率平均为13.4%、36.6%、58.8%、77.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评分28.77±6.0220.60±5.52 15.77±4.81 11.03±5.14 8.53±5.26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 2.2不良反应在完成6周治疗的36例患者中,无一例因不良反应停药,不良反应有口干6例,便秘4例,体重增加2例,嗜睡2例,食欲增加1例,不良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1.2周,而且都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无需特殊处理。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3讨论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症状持续2周以上。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康复的速度和功能缺损的程度。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认为与遗传、生物学因素、内分泌等有关,是多种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内水平下降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脑卒中后由于中枢神经元的损伤,影响了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破坏后,不足以引起代偿性的受体水平上调而产生抑郁。也可能与躯体致残的严重程度有关。但也有文献报道是脑内的定位神经病理学改变,引起神经递质活动异常和脑内整合调节功能障碍[1]。脑卒中后抑郁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总发生率为20%.79%[2]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运动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认为左半球病变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尤以左额叶皮质背面和基底核受损者多见,运动障碍越严重,患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能力越受损,使其安全感和价值观消失,心里负担过重而激发抑郁反应[3]。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脑卒中急性期病死率已越来越低,人们越来越关注脑卒中急性期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充分认识脑卒中伴发的急性情绪,并加以必要的医学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高病后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研究证实脑卒中后抑郁如不予以干预治疗,可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导致躯体症状加重,而且加重精神痛苦,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甚至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4]。

帕罗西汀因其显著的突触前膜5.HT再摄取抑制能力而归类于SSRI,能迅速提高5.HT神经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同时也具有较强的NE再摄取抑制作用并增加细胞外液的NE浓度,更具同时缓解抑郁和焦虑的临床优势。内科疾病伴发抑郁障碍己越来越多的为临床医生所重视,诊断识别率也不断提高,帕罗西汀在一系列相关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5]。

本研究用帕罗西汀对PSD患者进行开放性治疗,结果显示其具有起效快,在治疗第2周即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这对于及早控制抑郁状态,降低急性期自杀率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不良反应少且随治疗的进行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依从性好,服用安全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帕罗西汀是治疗PSD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1]佟琳,李作孝,陈秀,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2):119.[2]龙洁,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3]刘永珍,龙洁,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1,9:245.247.[4]周锦泉,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康复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3):145.[5]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07.

论文作者:何 芹 徐领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报告论文_何 芹 徐领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