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搏定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文斌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剖析室上性心动过速用异搏定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8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随机分成实验与对照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予以异搏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心律平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18.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86.0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针对1次复律成功率,实验组为97.67%,对照组为95.3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异搏定和心律平都能取得较显著的成效,但前者的用药安全性明显比后者高。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异搏定

快速性心律失常乃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病因,若患者发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引发严重血流障碍,有甚者亦可发生猝死[1]。对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选择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极其重要。本文旨在剖析异搏定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录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共86例,所有病例都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标准[2]”,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病历资料不全者、中途退出治疗者。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86例病例随机分成实验与对照两组(n=43)。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42.63±5.18)岁;有冠心病史者,13例;高血压病史者,1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42.58±5.13)岁;有冠心病史者,11例;高血压病史者,20例。两组性别、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应用异搏定,具体为:异搏定,5mg,加入适量50%葡萄糖液,并采取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对照组应用心律平:静脉注射心律平(50mg)+5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两组用药期间都予以心电监护与吸氧辅助治疗等措施。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用药后是否出现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与短暂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统计1次复律成功者例数,并作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疗效分为有效与无效两个等级,其判定标准详细如下:用药后0.5h内转为窦性心律则可判定为有效,反之即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的分析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3例,所占百分比为6.9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8例,所占百分比为18.6%。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6.98% vs.1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乃异位心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且多发于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群体,可引发休克亦或者是死亡,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3]。现阶段,常规药物疗法是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比如:心律平。有研究发现[4],心律平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实际应用,可取得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患者用药后也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短暂性低血压与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预后。对此,我们还应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另选取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异搏定乃罂粟碱衍生物,同时也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早期被用于冠脉扩张中,而现阶段则在多种疾病中皆有较广泛的应用[5],比如:手指血管痉挛;高血压;食道失弛缓症;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腹痛;心绞痛;预防早产;脑血管病。有资料显示[6],异搏定可通过抑制钙内流的方式,达到降低心脏舒张期自动去极化速率、减慢窦房结发放冲动与消除房室结折返的目的。除此之外,该药物还具备如下几方面的作用,即:(1)扩张外周血管;(2)增加冠脉流量;(3)舒张冠状动脉;(4)降低血压;(5)改善心肌氧供;(6)抑制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利用异搏定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进行对症治疗,可促进其病情的恢复,确保用药安全。并且,和接受心律平治疗的患者相比,应用异搏定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疗效有效率虽与前者无显著差异性,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显著低于前者,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相似。本研究中,实验组疗效的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18.6%。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针对1次复律成功率,实验与对照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异搏定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明确,用药安全性高。

总之,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施以静脉注射异搏定治疗,可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达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继霞,陆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0例[J].临床医学,2011,31(9):38-39.

[2]姚剑珩.ATP、异搏定、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98.

[3]刘永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异搏定和心律平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110-111.

[4]冷静,雪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异搏定和心律平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5-15,16.

[5]王小宁,鱼友武.心律平与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162-163.

[6]赵利军,张秀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4):148-148,149.

论文作者:李文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  ;  ;  ;  ;  ;  ;  ;  

异搏定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