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论文

连云港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综合评估

付永虎1,2, 马星吉1, 刘俊青1,3, 胡 晗1

(1.淮海工学院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香港中文大学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 999077;3.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 基于连云港2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应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定量分析了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了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的态势;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海岸带;连云港

海岸带是海洋系统与陆地系统交互作用的生态交界地带,作为人类活动最密集、全球变化影响最敏感最显著的区域[1-2],海岸带已成为地球表面最为活跃、自然现象与过程最丰富,资源品种类别、环境条件和地理区位最为优越的地区[3]。近年来,随着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逐步提高,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亦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改变,其变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维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4]。因此,研究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了解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提高海岸带资源利用与制定土地开发、整治政策,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所形成和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5-6],强调在生态环境过程、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等多重约束和限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7-8]。人类通过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改变了地表景观格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着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强度[9]。作为自然与经济耦合系统的重要联结点,生态系统服务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10],同时又受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变化实质是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定量化反映,景观格局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显著的影响[11]。目前,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12-1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其时空演变[14-15]、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6-17],或是对海滨生态系统[18]、湿地生态系统[19]和红树林生态系统[20]等单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21]。对海岸带景观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22-23]、模拟与预测[24-25]及其驱动因素等方面[26-27]。然而,上述研究成果,将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研究相对匮乏,有关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仅见童晨和李加林,研究了东海区海岸带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28]。连云港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自1996年江苏省实施“海上苏东”开发战略以来,连云港海岸带已成为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核心区域。随着2009年“海上苏东”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巨大,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凸显。深入分析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连云港海岸带为例,运用ArcGIS、ENVI、eCognition、FRAGSTATS等软件,选取2002年和2017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深入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连云港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连云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图1),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连云港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年均气温14.1°C,年均降水量883.6 mm[29]。连云港土地总面积约7 615 km2,海域面积约6 677 km2。辖区海岸带狭长曲折,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灌河口,海岸线长达211.59 km,主要用于旅游、海水养殖、港口码头、工程用海等,拥有江苏省最大海港连云港港。新沭河、蔷薇河、盐河与烧香河等河流从连云港海岸带穿过入海,大量泥沙堆积在入海口,对海岸带产生一定影响。海岸带类型多样,以粉沙淤泥质海岸为主,另有部分砂质海岸与基岩海岸。区内主要的景观类型有农田、森林、滩涂、水域、湿地和建设用地[27]

图1 研究区位置示意

(二)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的主要数据包括连云港社会经济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连云港市行政区划矢量图。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7年《连云港统计年鉴》和《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遥感影像数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获取,选择研究区2002年11月09日Landsat7 ETM+和2017年2月11日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

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总体上呈现破碎化的趋势,景观优势度下降;人类活动对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干扰在不断增强,研究区不同斑块类型聚集度下降,空间分布趋于分散,景观复杂程度升高。

在ENVI软件的支持下,对2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组合、拼接、GS融合等预处理。基于ArcGIS10.1平台,以融合后的2017年的遥感影像为基准,提取海岸线。参照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图进行修改后,得到连云港海岸带矢量范围。参照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时所采用的方法确定连云港海岸带的具体范围[30],同时结合连云港海岸带的区域特点,确定海岸带的范围为海岸线向陆地缓冲5km作为海岸带上界,向海域缓冲2km作为海岸带下界。运用eCognition软件对2002年、2017年的2期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同时结合Google地图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人工交互解译。解译结果采用混淆矩阵法进行进度验证,2002年的Kappa系数为0.803,2017年的Kappa系数为0.897,分类的精度较高,满足本研究的需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17)并结合连云港海岸带特有的地类物种,将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成耕地、林地、滩涂、水域、盐场、居民区、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图2)。

图2 2002年和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

(三)研究方法

1.土地利用动态度

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来看(表8),总体上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文调节为主,其服务价值均在50亿元以上,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76.11%左右;其次是水资源供给和净化环境,其服务价值量分别约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12.09%与9.53%左右;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与维持养分循环功能较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1亿元以下。这表明连云港海岸带在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相对薄弱,主要以调节服务为主。2002—2017年期间生态系统各服务价值量均呈减少的态势,其中水文调节和水资源供给功能的服务价值减少较大,降幅分别为26.80%和25.60%,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其服务价值贡献率较大的水域面积的减少;其次是食物生产、净化环境、维持养分循环、气候调节、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分别减少了24.80%、21.70%、13.40%、12.90%、12.30%和11.20%;保持土壤和提供美学景观的服务价值变化相对较小,分别减少了0.12亿元和0.15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最小,从2.98亿元减少至2.84亿元,变化率为4.50%。随着连云港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港口码头的建设,大面积的盐场变为采矿用地,海岸带生态系统美学景观价值有所下降。

2.1 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53,P<0.05)。见表2。

(1)

式中:C 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L a 、L b 分别为研究初期和末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T 为研究时段长度,当T 的时段设定为年时,C 为该研究区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2)综合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公式:

(2)

随着海岸带的开发与利用,连云港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表2)。总体上,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的耕地、林地、水域、盐场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中盐场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100.18 km2;滩涂、居民区和其他建设用地整体呈增加的态势,其他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最多,增加了178.60 km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大幅增加,耕地与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表明连云港海岸带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显著加强。

在制定还管理制度以后,为了避免员工执行的问题,使经济管理达成应有的效果,企业还要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不要求一成不变,而要求根据经济管理模式的情况来进行完善与调节。另外,企业还要根据市场营销的模式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企业的经济管理监督措施,发挥监督机制的经济管理职能。

2.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

2.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二是科学细化评议的内容。制定了规范的旁听庭审意见表,包括旁听案件及审判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庭审程序庭审能力庭审形象的评议、对庭审法官和法院的意见和建议三个部分,对庭审程序庭审能力庭审形象的评议进行了细化,既有详细的评价内容,又有不同的评价等级,使评议的内容能够充分体现人大监督的着力点。

依据谢高地等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32],结合其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提出的价值当量换算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定为连云港市2002—2017年单位面积粮食产值的1/7,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与相关文献[29,33],得到连云港市土地生态系统每个当量的生态服务价值为2 393.89元/hm2。同时,将连云港海岸带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与最接近的生态系统类型对应起来。考虑到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效应为负值,本文不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数据库由规划目标与完成情况两部分构成。其中,规划目标来源于全国各省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皆会回顾过去五年指标实现情况,并对未来五年的指标进行预测,对发展目标进行制定。

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单项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ESV =∑P i ×L i

(3)

ESV j =∑P ji ×L i

(4)

式中:ESV 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元);P i 为单位面积上土地利用类型i 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hm-2·a -1);L i 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hm2)。ESV j 为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元);P ji 为单位面积上土地利用类型i 的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元·hm-2·a -1)[34]。依据公式(3)和公式(4)确定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系统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

表1 连云港海岸带各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103元·hm2·a-1

三 结果分析

(一)土地利用变化

1.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为民而生,也一定要为民所用,美国政府包括医改在内的改革措施如果不得民心、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其前景就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

式中:D i 为监测起始时间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ΔD i 为监测时段内第i 类土地利用类型转为非i 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绝对值;T 为监测时段长度。当T 的时段设定为年时,D 值即为该研究区土地利用年变化率[31]

表2 2002年和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百分比统计

本文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尺度选取斑块类型面积(CA)、斑块数(NP)、斑块密度(PD)、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PLAND)、聚集度(AI),斑块数(NP)、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分离度指数(DIVISION)和蔓延度指数(CONTAG)11个景观指数,借助FRAGSTATS软件对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

在结婚的十年生活中,苏怀青对于丈夫徐崇贤虽然有着种种的不满抱怨,但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之下,女性依然渴望得到男性的认同与赞赏,甚至是委曲求全、极力讨好男性,对于男权社会的依赖始终难以摆脱。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具体地刻画出研究区各地类变化的方向,常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从表3中可以得出2002—2017年间研究区共计419.23 km2的土地发生了转移。耕地主要转化为其他建设用地和居民区,分别转移了22.36 km2和12.63 km2;水域主要转化为其他建设用地和滩涂,分别转移了46.35 km2和48.74 km2,水域向其他建设用地的转移主要是受填海工程的影响,而水域向滩涂的转移主要是受到潮汐作用的影响。盐场向其他建设用地的转化量最多,为112.24 km2,11.28 km2的盐场转化为居民区;居民区、林地、滩涂和未利用地向其他建设用地的转化量分别为18.50 km2、12.30 km2、19.98 km2和1.68 km2。其中耕地、水域和盐场的减少是其他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滩涂和盐场向其他建设用地的转移则主要归因于连云港矿业、临港工业和海洋资源加工业的建设与开发占用了部分滩涂与盐场。

表3 2002—2017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km2

3.土地利用转移速率与综合动态度分析

转移速率是衡量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快慢的指标,综合动态度则是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或者综合活跃程度的指标[35]。2002—2017年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其中其他建设用地的转移速率最高,达8.70%;其次是未利用地、滩涂和盐场,分别为-6.17%、3.11%和-3.09%;耕地、居民区与水域的变化较小,分别为-2.34%、2.28%和-1.99%;而林地的变化最小,仅为-0.517%(表4)。

表4 2002—2017年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速率及综合动态度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

(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1.斑块类型水平特征

从各景观类型的景观指数来看(表5),2002—2017年,随着海岸带的开发与利用,连云港海岸带的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水域、盐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等斑块类型面积和斑块面积比呈下降的态势。其中,盐场和水域面积构成比例下降显著,分别下降11.48%和10.02%,聚集度分别下降了7.83和3.06,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呈增加的趋势,表明水域与盐场的破碎化程度提高。伴随着耕地、林地、水域、盐场和未利用面积的减少,其他建设用地、滩涂和居民区面积构成比例分别增加了20.57%、2.56%和1.91%。其中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构成比例的增幅最大,其斑块数、斑块密度与聚集度均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提高,成为连云港海岸带优势景观类型。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从海岸带获得利益的大小与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2002年以来,随着“海上苏东”战略的深入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海岸带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港口码头的建设、矿业开采等活动,导致了海岸带其他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近海水域和盐场面积逐渐萎缩和趋于破碎。

他喜欢叫我小妖精。他常常对我说,小妖精,我一点也摸不透你。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双手一般都在我身上游离摸索,我往往顺势一笑,别,你已经摸透我了。

表5 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指数

2.景观水平特征

景观水平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表6),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景观类型中斑块数由3 321个增加至5 806个,增加了74.83%;斑块密度由3.84%变为6.71%,增加了2.87%,聚集度由90.25减少至86.81,分离度指数由0.89增加至0.97,提高了8.99%,表明随着海岸带开发利用强度的提高,研究区域内斑块组成愈加破碎,空间分布趋于分散。2002—2017年,研究区景观的蔓延度指数由48.96%减少至46.55%,斑块的团聚程度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景观多样性是反映区域景观复杂性的重要指标,均匀度则是描述区域景观由主要景观类型控制的程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这15年中有小幅下降,但研究区的均匀度均在0.8以上,说明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有较大的多样性。

2.数据预处理

2014年,重庆水利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水利部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为引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围绕五大功能区建设对水的需求,进一步贴近民生,深化改革创新,科学合理布局水利设施,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表6 连云港海岸带景观类型水平指标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景观格局变化改变了海岸带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过程,对海岸带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及其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导致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根据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1)和2002—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表2),依据公式(3)和公式(4)估算得到连云港海岸带2002—2017年各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7),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由2002年的96.41亿元缩减至2017年的72.81亿元,降幅达24.48%。这期间水域景观面积的缩小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耕地和林地。滩涂面积的不断增加,成为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景观类型。

表7 2002—2017年各景观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亿元。

(1)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公式:

表8 2002—2017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注:表中数据单位为亿元。

(四)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关联度是衡量两个系统或者两个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一种方法[36]。灰色关联模型作为一种兼备精确性与操作便捷性的方法,用来研究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复杂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而确定影响事物的本质因素,可用于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分析。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紧密程度(表9)。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其中,分离度、聚集度和蔓延度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具有较高的灰色关联度,均在0.720以上,聚集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联系最为紧密,灰色关联度为0.754。多样性与均匀度对维持养分循环的影响最大,为0.972,与水文调节的关联度最小,为0.712;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与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保持土壤、维持养分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美学景观的服务价值有较大的关联度,均在0.950以上,分离度指数对此类服务价值的影响也较大,都在0.970以上。

表9 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四 讨论

探讨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内在机制,对于了解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提高海岸带资源利用与制定土地开发、整治政策,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连云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海岸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使得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与生态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借助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连云港作为江苏省沿海开发的核心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交汇点,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是其支柱产业。连云港在重点开发海洋产业,完善涉海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对海岸带的景观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干扰,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近岸海域的锐减,进而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因此,连云港在发展临海工业的同时,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原则,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控制耕地转化为其他建设用地的数量,修复近海重要生态系统功能区,保护海岸线和滩涂资源,构建优美的海岸带景观格局,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使连云港的海洋产业现代化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而促进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土地利用转移速率、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可准确刻画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深刻理解人类海岸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的基础。本文主要基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来指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初步探讨了研究区各景观类型变化的方向。然而囿于社会经济数据有限,未能对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在数据较为丰富的区域,可采用CA-Markov等模型,深入分析与模拟景观类型变化的结构特征与各类型变化的方向,以期为海岸带规划与管理,提供更为精准的方法支撑。海岸带生态系统位于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地带,同时包括了陆地和海洋的多种生态系统,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提供了独特的服务,海域部分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与陆域生态系统服务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的界定比较复杂和困难[37]。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本研究采用谢高地提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该方法是在全国层面以各项生态服务的可能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为基础构建的,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虽然本研究结合连云港实地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正,可较为精准地反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然而,鉴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本文未针对海岸带特殊性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如海岸防风暴潮和稳定岸线服务等服务价值。在其他数据资料丰富的地区,可在综合各类文献资料、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以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为基础,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对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分布状况的模拟分析。同时,可采用InVSET模型进行海岸带特殊性生态服务价值的测算与多情景分析。

五 结论

本文借助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理论,基于2002年、2017年的2期连云港海岸带遥感影像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连云港海岸带的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导致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具体结果如下:

设计的集成清扫装置配置包括:物料清除装置、物料回收机构(集料斗、给料机或其他卸料装置)、控制箱及管道等(见图1)。物料回收机构采用雾化抑尘系统,有效降低硫磺粉尘浓度。

(1)2002—2017年,伴随着耕地、林地、水域、盐场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滩涂、居民区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逐步增加。其中盐场面积减少最多,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这主要是由大面积的盐场转化为其他建设用地造成的。2002—2017年间有419.23 km2的土地发生了转移,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其中其他建设用地转移速率最高,达8.70%。

混凝-加核絮凝组合工艺将无机混凝与有机混凝相结合,既能体现出有机混凝与无机混凝的“吸附架桥”作用,又能发挥出介孔材料的“加速沉降”作用,携带出更多的污染物,恰当地弥补了无机混凝法与有机混凝法各自存在的缺陷,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胶体状污染物和一部分细小悬浮物处理效果明显,但是对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差。

(2)水域的聚集度最大,是连云港海岸带的优势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蔓延度指数呈减少的态势,分离度指数逐渐增加。连云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不规则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景观格局的影响不断增加。

(3)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在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中,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文调节。

(4)研究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其中,分离度、聚集度和蔓延度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具有较高的灰色关联度,均在0.72以上。研究区聚集度、蔓延度指数、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的减少,导致了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减少。

参考文献:

[1]吴孟孟,贾培宏,潘少明,等.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量化研究[J].海洋通报,2015,34(5):530-539.

[2]陈诚.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1):138-147.

[3]苏盼盼,叶属峰,过仲阳,等.基于AD-AS模型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估——以舟山海岸带为例[J].生态学报,2014,34(3):718-726.

[4]张婷.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5]Daily G C.Introduction:What are ecosystem services?[M].In Nature’s Services.Washington,D.C.:Island Press,1997.

[6]Costanza R,D Arge R,Groot R D,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1):3-15.

[7]Daily G C,Polasky S,Goldstein J,et al.Ecosystem services in decision making:time to deliver[J].Frontiers in Ecology & the Environment,2009,7(1):21-28.

[8]Oudenhoven A P E V,Petz K,Alkemade R,et al.Framework for systematic indicator selection to assess effects of land management on ecosystem service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2,21(3):110-122.

[9]虎陈霞,郭旭东,连纲,等.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嘉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3):333-340.

[10]李双成.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1]邹月,周忠学.西安市景观格局演变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8):2629-2639.

[12]Beaumont N J,Austen M C,Atkins J P,et al.Identification,defini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vided by marine biodiversity:implications for the ecosystemapproach[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7,54(3):253-265.

[13]Pert P,Costanza R,Bohnet I,et al.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coastal wetlands for cyclone protection in Australia[M].Australia: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solutions publications and presentations,2012.

[14]叶梦姚,史小丽,李加林,等.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7,36(3):427-437.

[15]喻露露,张晓祥,李杨帆,等.海口市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异[J].生态学报,2016,36(8):2431-2441.

[16]Mendoza-Gonzlez G,Martínez ML,Lithgow D,et al.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ffects o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Gulf of Mexico[J].Ecological Economics,2012,82:23-32.

[17]Andrés MD,Barragn JM,Sanabria JG.Ecosystem servic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coast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The Bay of Cdiz case study[J].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2018,154:155-167.

[18]Castano-Isaza J,Newball R,Roach B,et al.Valuing beaches to develop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schemes in Colombia’s Seaflower marine protected area[J].Ecosystem Services,2015,11:22-31.

[19]Camachovaldez V,Ruizluna A,Ghermandi A,et al.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coastal wetlands in northwest Mexico[J].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3,78(3):1-11.

[20]Rönnback P ,Crona B ,Ingwall L.The return of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in replanted mangrove forests:perspectives from local communities in Kenya[J].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2007,34(4):313-324.

[21]Liquete C,Piroddi C,Drakou EG,et al.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arine and coastal ecosystem services:a systematic review[J].PLoS ONE,2013,8(7):e67737.

[22]Leyva C,Espejel I,Escofet A,et al.Coastal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by tourism development:impacts and conservation alternatives[J].Natural Areas Journal,2006,26(2):117-125.

[23]Parcerisas L,Marull J,Pino J,et al.Land use changes,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ir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in the Spanish Mediterranean coast (El Maresme County,1850—2005)[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12,23(5):120-132.

[24]许鑫.荣成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25]罗艳,娄全胜,谢健,等.深圳湾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12):46-50.

[26]徐画,吕耘硕,翟宇宁,等.基于遥感数据的围填海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以大连海岸带地区为例[J].中国新通信,2018,20(23):237-239.

[27]高祥伟,费鲜芸,韩兵.面向对象的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海洋科学,2014,38(4):81-87.

[28]童晨,李加林.东海区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价[A].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国际化研究”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C].浙江省地理学会:浙江省地理学会,2018:2.

[29]卢霞,谢宏全.基于RS的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2):85-88.

[30]姚国权.江苏省海涂围垦与海岸防护概况[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5,(2):36-39.

[31]张骞,高明,杨乐,等.1988—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生态学报,2017,37(2):566-575.

[32]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8):1243-1254.

[33]叶梦姚,史小丽,李加林,等.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7,36(3):427-437.

[34]魏慧,赵文武,张骁,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7,37(11):3830-3839.

[35]武爱彬,赵艳霞.坝上高原生态用地时空格局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283-290.

[36]孙芳芳.浅议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7):886-888.

[37]刘红梅,吴晓青,都晓岩,等.海岸带生态系统科研价值评估——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4):153-157.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of Lianyungang Coastal Zone

FU Yong -hu 1,2,MA Xing -ji 1,LIU Jun -qing 1,3,HU Han 1

(1.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2.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999077, China;3.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Lianyungang Phase 2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coastal zon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ecosystem service theory,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of coastal zones and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The results showed that:From 2002 to 2017, the comprehensive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 change was 1.61%;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study area became more fragmented.From 2002 to 2017,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coastal zone of Lianyungang decreased by 2.36 billion yuan, and the water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value of coastal ecosystem services, accounting for 87.19%.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different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to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as follows: aggregation degree>contagion degree>separation degree>diversity and evenness degree>patch density>number of patches.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stal resources in Lianyungang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oastal areas.

Key words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ecosystem services value;coastal zone;Lianyungang

doi: 10.3969/j.issn.1009-4210.2019.03.002

收稿日期: 2019-04-15;改回日期: 2019-05-14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1694);淮海工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2016005);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LKT2030)

作者简介: 付永虎(1982—),男,博士,讲师,从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E-mail:huhu_0902@163.com

通信作者: 刘俊青(1984—),女,从事海岸带开发与规划研究。E-mail:pinle533@163.com

中图分类号: K902;F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210-(2019)03-012-15

标签:;  ;  ;  ;  ;  ;  ;  

连云港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