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现代教育空间和传统文化氛围的平衡论文_陈学锋1,,,洪涛2

摘要:在现代教育空间的营造和传统文化氛围的体现中找到平衡,从校园形象、活动空间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建造平衡建筑理念的小学校园。

关键词:校园空间、城市文化、传统文化

1 项目概况

灵桥小学新建项目用地位于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地块西侧为小源溪,东侧为王家宕路,南侧为江南大道,用地面积约36369平方米。拟建标准36班小学,地上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是富春湾新城的重要文教项目。

富阳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称富春,地处丘陵,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是风景秀丽的山水城市。灵桥镇是杭州市富阳区辖镇,位于富阳区东部,北濒富春江,西南与大源镇接壤,东与里山镇为邻,离富阳区中心约7.5公里,距杭州市区45公里。

2 设计思考

2.1教学理念与校园空间的革新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种学习教学方式混合的模式。传统校园受制于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缺少体验式的教学空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课本以外的互动,已不能满足现代校园所应承担的功能。

2.2城市魅力与校园文化的传承

灵桥镇作为富春湾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规划设计遵循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智慧校园的学校规划原则。打造符合“灵桥?中国书画之乡” 地域文化品牌特色的校园,着重体现“两张纸?两笔字”(元书纸?毛笔字—再生纸?钢笔字)校园文化的积淀。强调人与自然,建筑环境与生态环境,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3 设计策略

3.1合理的校园整体规划

基地西侧拥有良好的绿化景观及河道景观,南侧江南大道为城市干道,道路等级较高车速较快,会有大量的噪音污染,但是沿路的绿化带会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校园主入口设置在东侧王家宕路,并留出宽大的校园前广场,校园整体布局沿南北向布置,把西向景观带引入校园;教学组团放置在较为安静的场地北面,运动区放置在地块南侧。

3.2层次丰富的校园空间

设计构建了一个整体、实用、便捷的架空层与共享平台体系。通过该体系将学校的各个功能组团串联起来,形成复合式的教育综合体。并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易于到达的拓展空间,鼓励他们自发自主的探索和创意使用。共享平台的构建也缩短了高楼层班级与地面的距离,丰富了校园的层次感。如图一所示;

图一

3.3立意书院的校园设计理念

新形式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相较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留给孩子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理念上的转变被完美的结合到了设计中,走廊不再是单调的过道,而是充满变化的复合空间,可以成为休憩、活动、展示、阅读等等多种功能的载体,自由组合的港湾空间更是为走廊增加了序列感,结合共享平台构成了多层次的立体校园。

3.4富有江南韵味的建筑立面

整个校园设计形成“校园与城市(富春湾新城)的对话”,注重外部临街形象的塑造,以功能出发,体现简约实用的建筑风格。内部立面则加入活泼的元素,营造阳光、生动的校园氛围,体现富有朝气的建筑风格。

3.5东西"轴线递进式"的空间层次

项目基地的西侧拥有良好的绿化景观及河道景观,将校园主入口开设在东侧并预留出校前广场,主体建筑群沿南北而立,通过入口校前广场进入北面教学组团,中部综合楼组团,再南面生活用房,以及沿台阶而上到达体育场馆,再到最西侧的体育场和升旗台,层层递进的空间组织关系体现总体布局动静分区的校园关系,以及江南古建筑中的院落层级递进之神韵。

3.6联结南北的功能轴线

为了规避南侧灵富路的噪音,教学组团被安排在相对安静的北面,行政办公及对音量控制要求不高的专业教室及辅助用房被布置在场地中部,体育馆临体育场布置在南侧。设计利用共享平台将南北两端的功能组团串联到一起,形成了一条联结南北的功能轴线。如图二所示;

图二

3.7营造开放多元的院落空间

校园中的各个组团经由两条轴线的联结划分又结合共享平台与架空层的设计形成了多个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每个院落各具特色,有的融入教学组团的体验空间,成为了孩子们彰显个性的场所,有的被赋予了特定的功能,结合下沉庭院成为了露天小剧场。各个院落围绕中心展开呈现出围而不合的空间姿态,于校园内穿行实有移步异景之体感。

结束语

我们在设计中尝试打造一座具有书香特色,绿色生态,江南韵味的智慧型校园空间,使得历史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在现代教育空间的营造和传统文化氛围的体现中找到平衡,从校园形象、活动空间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建造平衡建筑理念的小学校园。

论文作者:陈学锋1,,,洪涛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寻求现代教育空间和传统文化氛围的平衡论文_陈学锋1,,,洪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