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玉[1]2001年在《金融危机后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探析》文中提出中小企业的崛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搞好中小企业,多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扶植,促进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中央仍然强调“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高度重视发展中小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政策的调整,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启示。论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小企业一般理论,包括中小企业的界定,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优劣势分析;第二部分金融危机之前,韩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演变,包括:经济开发初期对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重工业化时期中小企业的政策向专业化和系列化推进,80年代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立法,90年代对中小企业政策从宏观管理走向微观管理;第叁部分金融危机后韩国中小企业的政策变化,有七点组成: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定的经营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促进中小企业引进外资的对策,积极培育风险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工团,协助中小企业扩大产品销路,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合作,进一步对韩国中小企业的政策进行评价。第四部分韩国中小企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认识,(二)制定相关法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叁)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五)积极创建风险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六)提供税收优惠待遇,增强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七)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八)扶持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
杨建生[2]2011年在《韩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在活跃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扩大就业、保证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中小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是不平衡的。给予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相对滞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方面,韩国鼓励中小企业的融资措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政策,非常值得各国借鉴,这些政策包括发展金融租赁业、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境内外融资招商、在国内主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等。论文主要通过对韩国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从企业内部因素、金融安排、政府政策等方面来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服务的对策,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大环境,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祝展红[3]2009年在《现阶段世界金融危机压力下的宁波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信贷膨胀的背景下,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由于全球金融机构高度国际化,全球的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过度依赖美国和美元,使得美国的次贷危机变成了全球的金融危机。而宁波这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城市,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尤其是中小企业纷纷面临利润率下降、裁员等问题,一些企业更在此次危机中宣告倒闭。本文以次贷危机的发生入手,在第二章分析了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第叁章系统梳理了宁波市中小企业的经济现状和呈现出来的特征,在第四章中深入剖析了本次金融危机对宁波市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融资、生产成本、企业创新等方面形成的影响。本文在第五章全面总结韩国在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经验和有效做法,如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定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营造投资环境,积极培育中小风险企业,构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体系,协助中小企业扩大产品销路等对策等。本文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宁波市中小企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因应之策,以促进宁波市中小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在政府层面: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转换职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搭建平台,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结合实际,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等。在企业层面:提出应调整发展战略,扩大市场内需;调整出口市场,丰富市场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品牌;加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合作;关注金融政策变化等。
刘曾山[4]2016年在《叁维金融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0万家,则解决80%的城镇就业岗位就业。快速崛起的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也面临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技术创新、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难题。2016年最新颁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核心为中小企业以创新创业为主的转型发展。实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改革,还需要有效的融资制度。要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快速发展,需建立叁维金融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叁维金融强调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对于中小企业等“强位弱势群体”,特别强调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叁维金融,也就是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视角探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信用等原因,还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相关。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体系不完善,过于集中在商业性银行融资,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缺失,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单一。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制度较为完善,通过规范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专门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有效支援中小企业融资。基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现状及韩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经验,本文提出应构建叁维一体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配套制度。应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构建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还应不断完善和修订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法律制度和多元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制度,使中小企业及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合作性金融机构等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
刘娟[5]2009年在《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析》文中提出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了一批批分布在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着极其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等因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不容乐观。特别是面对2008年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金融危机引发了大批中小企业的倒闭或陷入困境。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就是通过影响财务风险的起因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财务风险成为摆在中小企业管理者们面前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自从1930年第一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之后,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谓千差万别,但大致可归纳为外部环境的变迁和内部控制失控。因此,本文拟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有效控制的对策。本文以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大致分为内因与外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同时也承认它们之间内在的关联。本文运用逻辑归纳与辩证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比较研究的方法,构建全文的框架结构,并提炼和表述基本观点。本文共有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一章对写作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是全文的基础。首先介绍了叁次重大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然后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基本特征,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包括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等。第二章根据广义的财务风险分类,结合实际的统计数据与案例,试图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确实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后,拟从外部和企业内部的角度出发,找出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因素。内部问题是根本原因,包括企业融资不合理、资金管理不规范、收益分配不当等;而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外部因素则是扩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第叁章是借鉴金融危机下国外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经验。介绍了1929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中小企业的扶持;介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与韩国采取的有助于控制中小企业风险的措施;还介绍了此次金融危机下,美、日、德等各国为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所做的努力。总结出从中汲取的经验,应找到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应对的方法。第四章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外部的建议主要是指政俯的扶持,政府应采取有利举措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等等,政府的扶持是最紧急、见效最快的方法;而内部的解决对策是指加大企业自身的建设,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如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技术创新等等,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一部分包括对全文的总结及本文的局限性。经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从文中归纳出若干相关的结论,并且说明由于作者水平与资料的有限,论文中有许多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阐述和深入的挖掘,相关方面的探讨还有许多可供挖掘的领域,有待将来不断去探索和创新。
陈佳[6]2012年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市场上流动资金变少,而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比较差、信用低,因此中小企业想要从外部融资变得更加困难。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对宏观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在帮助就业、创新研究、开拓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带动地区性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利用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和资金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做出担保。本文首先介绍了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相关的理论,提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而信用担保作为信息传递的第叁方,可以有效的修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再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作为一个第叁方,有效的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国际借鉴方面,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和完善的建议,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初步的设想。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第一融资困境成为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首要问题。对比分析中小企业的内源和外源融资方式后,银行贷款的门槛相对较小,适用的中小企业范围广。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由此产生的信贷配给、市场失灵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而信用担保的作为银企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政策性、互助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扶持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成为制约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第叁结合部分国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提出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资金补充机制,改善与银行的合作关系,政府方面也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希望可以成为中小企业一体化融资服务商。
李先军[7]2015年在《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是否存在治理问题?这是现有治理理论研究的盲区。主流理论认为,治理问题源于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在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也就不存在治理问题。事实上,由于代理问题所导致的治理问题实质上是解决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作与冲突问题。从这一视角来看,中小企业尽管代理问题不显着,但不同资本所有者合作和冲突所引致治理问题依然存在,且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背景下这一问题较大企业更为严峻,现实中具体表现为融资难和人才不足两大问题。构建一个运作精良的治理结构,保护不同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并对其予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从不同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现实来看,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显着差异,这些差异难以用单一的市场因素来解释,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文化制度、技术制度等因素也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事实上是中小企业对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产生显着的影响作用。立足于对现实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和人才不足的问题,结合公司治理理论,论文试图用改善治理结构的方式来促进上述问题的解决。基于中小企业的复杂性,论文最终选择从制度环境角度探索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论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进行了概要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上以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并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归纳出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从制度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探寻导致治理结构问题的制度环境原因。为解决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论文对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的制度环境及其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环境及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调整给出了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探索解决治理结构问题的方式。受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范式的影响,理论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代理问题不显着,也就不存在治理结构问题,事实上,企业作为资本和劳动合作的产物,在合作过程中必然面临对不同资本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不同资本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合作和冲突问题依然存在,而解决这些冲突问题(即治理结构问题)不能完全模仿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设立正式的治理机构来规范企业管理是不必要的,甚至是不经济的,应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选择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及解决方式。2.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显着的影响,且不同的制度环境要素对其的影响机制不同。政治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经济及市场制度通过竞争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社会文化制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其产生内化性的影响,技术制度则为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需要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为中小企业优化和改善治理结构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3.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中小企业对不同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以及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各国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比较来看,更好的制度环境对于整体经济发展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更为有利,制度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并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4.可以通过调整制度供给和自身治理结构的调整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这一群体自身的复杂性及多元性,不存在一个标准且最优的治理结构框架,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规范的制度框架保证中小企业实现有效的治理目标,因此,优化影响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制度环境因素,并促进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持续改善是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从四个维度对制度环境改善和中小企业自身治理结构调整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叁个方面:第一,将中小企业纳入治理结构的研究体系内,拓宽了治理结构的内涵。基于对中小企业现实问题的发现,结合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论文认为治理结构在中小企业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从更加一般意义上界定了企业治理结构,为研究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充实了理论基础。第二,探索制度环境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作用,为全面地理解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和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不同的制度环境共同作用于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并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而现实中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是对制度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要改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必须关注制度环境变化,尤其是从供给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叁,从制度环境供给和中小企业自身调整两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分析,找出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制度环境原因,并借鉴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在制度环境因素的优秀基因,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改善的环境供给和自身治理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姚静[8]2016年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事实一直困扰着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本身。在某项调查中,只有约16%中小企业表示容易获得贷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财务透明度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融资渠道单一。2015年全年平均数来看,小微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度指数比大型企业高出近10个百分点1。鉴于中小企业目前的情况,从融资渠道的拓宽到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等内外各方面来看,对中小企业进行适合其特征的信用评级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将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未被考虑充分。对于已经稳定发展的大型企业,主要的评级体系是较为合理的。但对于尚未稳定的中小型企业,这样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反馈出其信用情况,所以不够公平。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信用评级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分析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信用评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应当如何改进定量指标及提出了应当增加的定性指标。建立该评级指标体系主要应考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评级指标;第二,各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评分标准应如何确定才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本文共分七章,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即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当前资本市场新发展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章简要概述了信用风险和信用评级理论,对国内外信用评级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第叁章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重新界定,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系统整理了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并介绍了国际上叁大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之后对国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信用评级系统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小企业应当有适合的针对性较强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尚没有系统的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单独的指标体系。第六章提出中小企业评级的定量指标(财务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定性指标进行了权重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可以适当修正某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第七章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定性指标(非财务指标),基于对评级现状的发展,提出了新增企业景气度(行业景气度和地区景气度两个方面)、征信数据指标两个重要指标的建议。原创性:(1)加入景气指数包括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指数和所处地区的经济景气指数。行业景气指数作为重要参考的优势在于:行业细分才能精准定位企业真实背景,是对企业的精细化分析,是未来中小企业评级不可跨越的分析路径,应尽早建立行业分析体系。其劣势在于:容易推波助澜,加大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此外,还加入了征信数据作为定性指标。目前各类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都还未将征信指标作为单独的定性指标来考察。企业征信数据和企业主的个人征信数据的重要性在未来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出来,在定性分析中应当加大对企业信息和实际控制人个人信息等方面的权重。(2)在定量指标的分析中,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进行了梳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够规范信息不够透明的情况,建议在评级中酌情对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另外,本文也针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问题做了重新解释。(3)本文中小企业评级适用的范围:本文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除可以针对商业银行内部评价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之外,还可以针对中小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互联网金融等其他细分融资领域。
孙河华[9]2011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2007年对河北省482家科技型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展开分析,然后进一步延伸并辐射到全省的中小企业。运用统计方法对河北省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模式进行研究,得出我省中小企业在危机之前,自主创新方面比较匮乏,主要是因为我省在自主创新方面资金投入不足,金融风险抵制机制不是很健全,企业在投资方面信心不足,无法承受创新带来的负面效应,企业家的学历、年龄相对合理,企业绩效显着,创新产品效果显着。但是在创新动力投入现状来看有所缺陷,主要是我省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融资难、企业劳动密集严重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严重的冲击,河北省中小型企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的冲击,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产品知识产权,不断地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立,不断地引导企业走向自主创新的新格局,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借用国内外先进的模式体系,选择适合我省企业模式。目前,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主要是采用自主研发,外部研发水平较差,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的机会较少不能真正的实现产学研的相结合,主要原因是我省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上存在空缺,无法实现资金和自主创新体系融合,我省小型企业在外部研究和获取技术设备上面与大中型企业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小型企业大部分属于私营企业无法实现资金的融资,尤其在经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抵御机制较差,无法实现技术上面的再次突破,面临着破产和倒闭,而我省中型企业在获取技术方面上面较为突出,略微高于我省大型企业,明显高于我省小型企业,在其它内部研发、获取设备、外部研发方面基本上处于居中状态,而从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排名得出排名为大中小,同上面的结论是相符的,基本上反映了我省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存在的问题,而我省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弊端使得企业在危机之后,中小型企业开始逐渐注重加强资金投入,设备引进、技术引进,加强了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和理念,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
郭帅[10]2010年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扶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繁荣市场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去年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扩展到全球范围,不利的外部经济形势使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面临发展困难。应该看到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既有内部的因素又有外部的因素,既有长期痼疾又有新问题。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和“领航”作用,关注并引导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责无旁贷,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也就成为必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更是密集出台了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以期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主要包括: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创业板上市。论文在对我国政府中小企业主要分管机构和我国近几年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研究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国民待遇”没从根本上得到落实,政府管理体制不顺,融资难、渠道不畅,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当前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制定,既应掌握一般政策制定的原则又应因地制宜注意灵活,既要借鉴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又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小企业特性,优先解决重点问题。论文在明确政府扶持政策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建议,主要包括:改变旧有的歧视观念、健全中小企业立法、完善机构改革、理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善市场环境、改变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帮助中小企业扬长避短逐步走向繁荣发展,才能使整个经济环境保持竞争与活力,才能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融危机后韩国中小企业政策探析[D]. 金明玉. 延边大学. 2001
[2]. 韩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杨建生. 吉林大学. 2011
[3]. 现阶段世界金融危机压力下的宁波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 祝展红. 复旦大学. 2009
[4]. 叁维金融视角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研究[D]. 刘曾山. 华侨大学. 2016
[5].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析[D]. 刘娟. 江西财经大学. 2009
[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D]. 陈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 制度背景下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D]. 李先军. 云南大学. 2015
[8].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 姚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9].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力分析[D]. 孙河华. 河北大学. 2011
[10].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扶持政策研究[D]. 郭帅.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论文; 企业信用评级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论文; 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