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电大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结合_自学考试论文

新世纪电大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结合_自学考试论文

新世纪中国电大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结合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电大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72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7427(2000)01—0080—04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全国电大系统20年为国家输送了260 万高等教育专科毕业生,100多万中专毕业生,中小学师资学历达标127万人,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3500 万人次,并且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 又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开办以来,先后有2600多万人报名参加考试,至1999年1月,近200万人获得了本、专科毕业证书[2]。但是, 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远程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不够顺畅,远程教育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电大和自学考试各自的优势没有得到良好发挥等等。早在1988年,原国家教委就颁发了《关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联合办学的通知》,强调要促使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远距离教育相互沟通。此后,一些省市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别是电大与自学考试的联合与沟通办学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果。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手段。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和学习社会的多重挑战,如何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新形势下远程高等教育内部新的联合与沟通,从而建构中国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便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严峻而现实课题。本文立足于中国远程高等教育的20年实践,从逻辑分析、价值分析和实证分析等不同角度,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电大与自学考试相结合的逻辑基础

电大(含电视师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高等函授教育同属远程高等教育范畴,共同构成现行中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部分。研究三者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三者之间的异同,能够为三者的结合提供初步的逻辑依据。国内有位学者早在1988年前后就对电大和自学考试这两类远程教育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两者各自的优劣和“互补性”特点,初步提出了实现二者结合的必要性[3]。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发展背景、办学特点、教育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对电大、自考、函授作点比较。

1.发展背景

全国性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兴起和发展有着大致相同的历史背景。一是顺应当时急迫而广泛的教育需求而产生;二是依附自上而下的各级行政管理网络发展。

“文革”结束后,我国政治和社会亟需稳定,经济亟需恢复和发展,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浪潮冲击,等等。就教育界而言,内外需求急迫,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教育低谷时期储备的一大批生源急待开发利用。而国家要想通过大幅度增加对传统院校的投入的方式来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极不现实,而且传统教育方式难以克服工学矛盾问题。在这一教育发展背景下,具有开放性、大容量、广覆盖等特点的电大和自学考试教育形式便应运而生。在组织形式上,电大和自学考试都各自形成了一张依附于各级行政的教育管理网络。其中,电大的“五级管理”也主要源于我国现行财政和人事管理制度下的电大办学的实际需要。全国性电大是在未经反复论证、未来得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先上马、后备鞍”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电大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长期的生源储备以及各级行政力量的参与。自学考试在全国铺开较电大稍晚。从历史角度看,全国电大的建立标志着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端于教育技术革新,而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则标志着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触及到了体制改革。

作为第一代远程教育的代表,我们有必要对函授教育作一简单回顾。我国的函授教育萌芽于20世纪之初,到“五四”运动前,我国培养了各类函授生近2万人。此时, 函授教育作为成人业余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已基本上确定下来。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对函授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1953年原教育部即把试办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列为高等教育改革内容之一。同年,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办了高等函授教育,随后,各高校也纷纷开办了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教育。据不完全统计,1965年全国当时有123所高校举办了函授教育,在校生将近20 万人,相当于全日制高校在校生的23%[4]。1966年开始, 同其他教育一样,函授教育因“文革”的严重冲击而中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来,高等函授教育的复苏与蓬勃发展,其历史背景与电大、自学考试基本相同。当然,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函授教育基本上不复存在,现在的函授教育内涵大部分已逐渐被电大和自学考试所包容。

可见,中国电大、自学考试和函授教育三者发展背景大致相同,历史使命也基本一致——立足“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2.教育特点

电大、自学考试以及函授教育的共同特点可以概括为对象的广泛性、学习的灵活性、投入的经济性等。所不同的是,电大因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以及教学组织网络而更具有现代性、系统性的特点和优势,自学考试因其入学限制最少以及自考办挂靠教育行政机关等条件而更显示其开放性、学习自主性等特点和优势,函授教育因其教育对象基本上是在职职工而且附属普通高校(独立设置的函授院校全国仅有4所),故更具有业余性、权威性等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强、实践实验条件好等方面的优势。

电大、自考、函授等远程教育形式本身没有哪一类比结合起来的“理想”的远程高等教育模式更完善。它们共同的缺陷是:没有或缺少传统的精英型大学教育那种校园文化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不足,而传统的校园式、人际式的教育氛围对于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塑造,是任何其它教育形式或途径(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难以达到的。此外,远程教育形式难以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

电大虽然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并且加紧迈向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目标,但是,与普通高校灵活的选课制度、教师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早期科研锻炼等内在的开放性相比,电大的开放性教学是难以与传统高校的开放式教学相媲美的。可以说,电大通过远程教学获得外在的开放性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内在的开放性。电大办学系统属于一种封闭性的“教学系统”,其教学多半采用集体组班教学形式,与自学考试以及广播、电视台等社会型教育相比,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并不怎么开放。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远程教育形式,它更难以解决开考专业中诸如前述诸多难题。其致命的弱点是缺乏学习支持服务,而且很容易导致以考导学,导致“高中后的应试教育”——开放的应试教育。就内在的开放性来讲,自考比电大离普通高校的差距还要远得多。函授教育虽然与传统高等教育的“距离”最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直接利用传统高校的师资、设备等有利的教学资源,但是,以文字教材为主、以个体自学为主、以面授辅导为主的函授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学习社会的教育信息化、远程化、国际化等趋势是不适应的,特别是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交互性等趋势极不相称。

可见,自学考试和函授教育的单一性、非交互性等弱点可以由电大教育来克服,而电大的现代性、开放性与封闭性之间的矛盾,又恰好可以通过自学考试的优点加以弥补,就教学形式而言,电大、自学考试、函授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互补性。

3.质量和效益

教育质量涉及生源、师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考试管理、培养规格和成才率等多个因素。这里仅对电大、自考、函授的培养规格、质量标准和成才率等稍作比较。

远程教育中,质量标准化和统一性是极为重要的。这既是一个信度问题,也是一个实力和模式问题。自学考试选择的主考学校都是些基础较雄厚的普通高校,按专业和课程的不同,逐步实行全国、区域和省三级命题、考试。因而,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代表一般高等院校的平均水平。这是自考在质量保障上的最大优势,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而电大虽然能够在全国范围聘请最好的教师,挑选或编制最好的教材,但与自学考试的师资(主考学校)、教材、考试(命题和评分)诸因素一体化相比,由于电大的这些因素是分离的,如教师结构为“主讲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因而,主讲教师的“最好”水平并不能保证一贯到底;教学班学生成绩的好坏常常取决于辅导教师的水平。因而,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电大的质量标准。从考试质量上讲,电大尽管实行了考试的“五统一”(亦曰“七统一”),其信度超过函授、夜大等,但由于较少进行专门性的考试研究,在命题、评分标准和手段等方面不及自考科学。

电大、自考、函授和培养规格在理论上是相同的,即都不同于传统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而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自考由于助学环节薄弱,过于依赖考试环节,突出地表现为“一本书”考试(往往限于一本文字教材)、“一次性考试”(一门课的教与学聚焦于一次考试)。因而,自学考试实际上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之下,电大和函授教育则易于达到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办学效益看,电大、自考、函授都有投资省(对办学者和学习者皆如此)、经济效益好的特点。但效益应当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考察办学效益必须考察成才率(毕业率和合格率)。相对自考而言,电大和函授教育的成才率比较高。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考的开考效益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电大、自考、函授教育相对传统教育具有若干相同的特点,而在不同点上,各自的优势可以互相补充。这就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电大、自考必须沟通、联合并走向融合,使先进的教育手段与开放的办学体制相结合,真正建立起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社会的中国开放教育系统。

二、电大与自学考试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1.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拟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660万人, 高等教育入学率上升到11%左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争取达到15%。完成这样艰巨的教育使命,无疑需要充分挖掘普通高校的办学潜力,走超常规发展之路。然而,研究和统计资料表明,单靠普通高校的力量是难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命的。例如,1998年全国仍有76.65%的本科院校其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达标,46.53%生均教学仪器资产值不达标,今后将面临办学条件的更大压力[5]。因而,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应当担起“大众化”的历史重任。有关专家学者预测,21世纪将是数字化环境下依赖网络而生存的社会;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种种优势,更加适合各类在职成人的学习需要,故必将取代传统的函授、夜大和自学考试等成人高等教育形式,成为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新的生长点[6]。电大、自考、 函授教育都属我国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实现它们之间的沟通、联合和融合,发挥远程高等教育多路军的整合功能,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促进中国学习社会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提高远程高等教育效益的需要

办教育必须算“经济帐”和“效益帐”,即投入和产出要保持在合适的比例。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产出的人才多而且达标,教育的经济效益就算高;反之,教育的经济效益就为低。而现实中,国家和地方对电大、函授、自学考试虽然投入了较多的教育资源,但未必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据统计,1998年全国有1所中央电大、44 所省级电大、818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768个县级电大工作站、17118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5.58万人,其中行政和后勤人员2万多人[7]。全国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学系统,各级自学考试管理机构配备的人员以及社会助学机构的工作人员虽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肯定可以以万计算。至于函授教育,除独立设置的函授院校外,几乎每所普通高校都设置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单位多少要给所属远程教育办学实体一定的投入。各支远程教育办学主体自身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总之,各级主管及这三支远教力量自身的投入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实际产出未必与之成正比。三支远教力量的办学职能大致相同——面向在职成人和社会青年开展以大专层次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际情况常常是三支兄弟军为同一潜在生源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这种力量分散、机构重叠、人财浪费的格局实难取得远程高等教育办学的高效益。如果相互联合与融通,集中力量,共同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则利于使有限的教育投资发挥更佳的社会效益。

3.保证和提高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如前所述,电大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各有其长处和短处。电大教育覆盖面广,教学手段见长,但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在工科类专业上发展受限制。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更便于成人在职学习,但辅导力量不足,学习支持服务更显薄弱。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下,实现三类远程教育形式的联合与融合,也就是先进的教学手段、自主的学习方式与开放的办学体制紧密结合,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聘请高水平的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编写、制作适合远程学习的教材,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落实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从而保证和提高远程教学(学习)的质量。

三、电大与自学考试相结合的基本构想

电大与自考相结合主要是指在培养目标趋同、教育质量和办学(办考)效益提高前提下,现行远程高等教育办学力量之间从低层次的沟通与联合办学向深层次的联合办学(融合)发展,从而共同承担起我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主力和骨干的使命。即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下,深化远程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办学与管理体制等改革,在现有远程教育办学力量基础上早日建立中国远程教育开放大学。为此,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加强教学沟通

电大、自考、函授(主要是普通高校的函授教育)各自规模都比较大。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联合办学,最终实现融合(如结成紧密联合体),能够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电大(含电视师院)要利用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自学考试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广播电视教育本身具有自考、函授所缺少的教学手段优势,而且电大正在向以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传输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技术方向迈进。因而,要利用现有各支远程教育力量,联合设计、开发和制作适合远程教学(学习)的教材,通过电大等远程教学传输网络,为各家办学(办考)提供教与学的支助服务,以实现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保障远程高等教育的高效益。而且,这种联合与协作有利于开展理工和应用技术等专业的远程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求学者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伸向农村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和难点。电大、自考、函授教育都确立了向农村延伸的发展目标。然而所取得的成效都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各自封闭式地延伸。这种“散兵作战式”的延伸很难奏效。新的“结合”是实现远程高等教育向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2.促进学分互认

在培养目标与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电大、自考的相同专业应该实现学分互认。要改革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不改变学籍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课程,所取得的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和学分,相互承认;同时,在学生(考生)学籍变动的情况下,更应使先前的成绩或学分得到认可。如电大生或函授生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成绩和学分,应作为电大或函授院校免修的依据。不同专业或相近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其学科成绩应相互承认。其实,电大与自学考试给人一种既生“瑜”又生“亮”的感觉。日本和韩国没有“自学考试”之说,但日本的放送大学和韩国的开放大学覆盖全国,其课程和学分与大部分普通高校互通,因而,这两个国家的远程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3.实现统筹管理

电大、自考以及函授能否实现深层次的沟通,最终走向融合,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和管理。从中央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三类远程教育的统筹规划与管理。首先,教育部要理顺、协调好中央电大与国家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的关系,统一政策和措施,制定新形势下“结合”的指导方针和办法。同时,要调整电大和自学考试机构的工作职能。要充分发挥电大的办学和助学功能,保证电大系统适当的办学规模,保证电大远程教育的规模效益。电大系统试行的“注册视听生”办学实践是电大与自学考试联合、沟通办学的一种有益尝试;1999年6 月教育部开始启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际上也是自学考试入学的灵活性、电大远程教育的先进性与名牌大学的吸引力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电大与自考联合与沟通的深层次发展。电大与自考在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考试等方面,从沟通逐渐走向统一和融合,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客观需要。一些省(区、市)相关领域的成功实践为新形势下二者的深层次沟通和融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通过各方努力,真正实现了电大、自考的沟通与联合办学,也能够为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之间,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联合与沟通提供相关的经验和启示。

[收稿日期]2000—1—8

标签:;  ;  ;  ;  ;  ;  ;  ;  ;  ;  ;  

新世纪电大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结合_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