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论文_范晓丽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4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医药治疗,而观察患者则是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82.5%,而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只有22例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总有效率仅为55%,比观察组低了27.5%,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和治疗后的妊娠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免疫性不孕不育;效果

诱发不孕症的病因有很多,近年来随着生殖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把目光和焦点放在了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上来[1]。免疫性不孕不育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生殖系统抗原出现了同种免疫或者是自身免疫出现问题所引起的,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有研究证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已经占据所有不孕不育症比例中的30%左右,并且它的发病率在几年来呈现的是上升趋势[2]。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进行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和治疗后的妊娠率,比较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现文章如下。

1.基本情况与治疗方法

1.1基本情况

选择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标准;有子宫性不孕、宫颈性不孕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2-36岁,平均年龄为(27.8±3.3)岁;病程为1.5-8年,平均病程为(4.8±3.4)年。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2-39岁,平均年龄为(27.9±3.7)岁;病程为1.2-8.6年,平均病程为(4.6±3.1)年。两组患者在一些基本情况上,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上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 [2]。具体方法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剂量5mg,每日两次;口服维生素片,剂量200mg,每日两次;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剂量100mg,每日两次,连续服用三个月为一疗程。注意在服药期间,暂停服用其他治疗本病的相关药物,要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在抗精子抗体转阴后才能停止避孕。

观察患者则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中医治疗。中药处方为:30g红藤、20g蒲公英、贯众以及黄芪,15g的山药、赤芍、丹参以及续断,10g的枸杞子、红花、牡丹皮、生甘草以及菟丝子。有肝肾阴虚者再加20g的地熟和10g山茱萸;湿热型患者则再加20g薏仁和茵陈,10g苍术和黄柏;肾阳虚者则加10g肉桂、巴戟天。煎药方法:把药材放在清水中泡半小时,用水煎至20ml药汁,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三个月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3]:(1)治愈:经过抗精子抗体检查显示为阴,夫妻之间的性生活正常,女性患者受孕。(2)有效:经过抗精子抗体检查显示为阴,夫妻之间有正常的性生活,但女性患者未受孕。(3)无效:经过抗精子抗体检查显示为阳,夫妻之间有正常性生活,且没有进行避孕,但是三个月治疗后患者仍未受孕。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运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19.0,计量资料是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中西医疗和治疗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20例患者治愈,13例患者为有效。只有7例患者为无效,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5%。而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只有2例,10例为有效,剩下18例患者均为无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55%,比观察组低了27.5%,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目前有10%左右的夫妇患有不孕症,而其中的30%左右均为免疫性不孕不育所引起的。造成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感染或者外伤导致患者的正常屏蔽遭到破坏,从而产生异常的抗原,免疫调节也出现了异常[4]。西医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方法主要是让患者服用醋酸泼尼松片,但是实际证明,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上认为“虚”才是导致不孕的根本,补肾气是治疗不孕症的关键。因此配方中的红藤、黄芪和山药等中药材均是帮助患者补肾益肝、活血化瘀的,从根本上帮助患者进行气血调和,解决肾虚血瘀的现象[5]。

实践证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5%,比观察组低了27.5%,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免疫性抗体的转阴率和治疗后的妊娠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倩.消抗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9):69-70.

[2] 陈冬琼,柴媛.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9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1):26-27.

[3] 李岩,赵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1122-1123.

[4] 程玉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351.

[5] 钮红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2):92-93.

论文作者:范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效果论文_范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