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元驱动战略 建立学校发展新常态论文_孙中升

实施多元驱动战略 建立学校发展新常态论文_孙中升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山东 潍坊 261011

摘 要:潍坊商校根据实际需要,紧扣现代服务业脉搏,创新专业发展机制:适应产业技术岗位需求,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立足企业真实应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探索出了一条突出服务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发展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潍坊商校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行业企业,遵循规律,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发展机制,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过程,致力于打造育人为先、多元驱动的现代职业教育品牌,形成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新型办学模式。

一、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联动的专业建设机制

围绕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做出了“对接产业、发掘优势、校企联合、重点突破”的专业调整规划。

一是研究区域产业特点,明确专业成长基点。学校立足专业发展的历史积淀,紧盯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专业调查研究和信息整合的能力,以大数据的理念思考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强化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专业特色。学校整合优化了财会、商贸、烹饪等传统专业,做大做强了汽修、美容美发、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骨干专业,适时增设了呼叫、动漫、旅游、速录等具有前瞻性的新专业,形成了紧扣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二是加快与产业联姻的步伐,建立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聘请国内顶级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领域专家92人担任客座教授,建立起了国内顶级的行业专家资源圈。参与了7个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9个山东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依托行业智力和信息支撑,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整合了18个专业,构建了5个成熟稳定的专业群,基本覆盖了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各个领域。

三是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为专业发展提供源动力。与国内具有职业教育经验的用友新道、宝供集团、北京络捷斯特、曼都国际等37家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专家与技术资源,促进了专业发展。

四是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带动专业整体发展。学校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专业现状,形成了“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专业建设规划。目前,已建设2个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8个潍坊市特色品牌专业,4个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形成了18个专业优势共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依托产业技术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学校依托行业企业智力支撑,吸收国际先进办学经验,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建立起了多元参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一是树立全面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培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课程改革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素质全面提升的出发点,加快推动学校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依托“3+4”试点专业,学校与潍坊学院、聊城大学联合开展了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2014年,承担和参与了4项山东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制定工作,以此为契机,在校内展开了公共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

二是借力行业企业支撑,动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努力打造以区域职教集团,国家、省、市行指委以及行业、企业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支撑平台,逐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的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联动开发机制。2008年,学校牵头组建的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已达102家。学校21人加入了国家行指委,28人加入了省教育厅专指委。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牵头开发了4个专业的省教学指导方案,参与开发了5个专业的省教学指导方案,参加了3个专业的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学校立足重点专业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先后邀请300余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把脉会诊,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重新制定、修订了2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编写了校本教材34门,并藉此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动态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是整合大赛优势资源,提升课程内涵建设。自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有9个专业33个项目参加过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省赛一等奖100项、国赛一等奖43项。技能大赛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丰厚的资源积累,这些资源积累强力地反哺专业成长,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大赛训练模式方法、专家指导建议、校企融合经验、行业企业最前沿技术技能和知识信息都成了专业课程建设的最肥沃土壤。大赛的相关规程、标准、内容都被有效渗透到100余门课程中,提升了课程的先进性和内涵质量。

四是吸收台湾发展成果,增强课程改革内驱力。学校借助潍坊市开展鲁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双方院校深度合作。自2013年开始,学校先后4次派出30余人到台湾地区,深入职业院校听课观摩、研讨交流。6次邀请台湾12名专家来校研讨、授课。2014年,学校承担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试点任务,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初步完成了5门课程的开发任务。通过引进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做法和课程建设的先进成果,优化了课程设计流程,提升了课程对技术进步的反应效率。

三、推动以实际应用为背景的教学模式改革

以合理的专业设置为基础,以实用的课程体系为载体,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与产业需求、学生持续发展全面对接的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实现“知行统一”。学校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由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模式,加强了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行业指导委员会、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按照企业岗位设置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并制定每个岗位的考核标准,全面推动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实施了“四学期两部制”教学改革,正常学制学期之外,以寒暑假为主设置两个实践学期,安排师生进行实践,每年有2000余名学生和百余名教师参与其中。学习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以日间部和夜间部的形式支持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拓展学习空间,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二是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将课堂搬进企业。学校充分利用师资和专业技术资源优势,融专业教学于实际生产中,使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流程再造,为潍坊田润物流有限公司完善物流软件及操作流程,帮助潍坊百货大楼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完成潍坊华裕集团公司大型冷库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运行,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际生产的机会。学校依托骨干专业成立了12个股份制实体公司,建立了符合行业特点、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运营机制,为师生获取职业经验打造了真实的生产实践平台。

三是讲求教学实效,实现多元化驱动。学校通过沙盘演练、任务驱动、实境操作、信息化技术应用等前沿手段,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深化学生职业生涯认知。学校以学生获取职业经验为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探索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引导教学”模式、物流专业的“学长制教学”模式、会计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产学联动2+1+1教学”模式、汽修专业的“基于技能教室的模块化流程教学”模式等都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学校完善了“职业认知、职场体验、职业实践、职业适应”四段式学生职业成长路线图,形成了“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的务实高效育人模式。

学校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内涵质量为核心的创新改革,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广泛认同。学校先后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4项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并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创新与改革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敢于先行先试,创造新经验,趟出新路子,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的追求。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新时期,我们将继续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承担起服务发展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为师生人人出彩创造更加宽广的舞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文作者:孙中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实施多元驱动战略 建立学校发展新常态论文_孙中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