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实之素材,写真实之作文论文_黄彩宜

用现实之素材,写真实之作文论文_黄彩宜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大埔小学 511675

摘 要:“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引,结合现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少个人真情实感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做到:用现实之素材,写真实之作文,才能更好地运用农村固有的本土资源,为作文教学提供素材的源泉,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运用 素材 真实

作文一直被称为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不能不啃“硬骨头”。其实,我觉得只要找对了“硬骨头”的“软肋”,习作教学也不是一件难事。时代在变迁,教学在与时俱进之时,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更要植根于农村,用农村特有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农村的教学课堂,尤其是作文课堂化作一泓活水,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创设新时代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新风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素材的积攒,贵在互动

素材是写作文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想写出内容充实、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要有好的素材、充实的材料。所以材料的搜集、积累是习作教学首要的一步,而把搜集、积累资料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才能更好地引素材之流为自己所用。而鼓励学生对素材的积攒,贵在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这互动起到教学相长的功效。

这互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导”、“攒”、“用”和学生的“找”两方面相结合。即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所需,利用手机、文字、绘画等形式进行素材的收集,通过微信群、Q群等方式方法上存,教师做好第一手素材的保存,积攒素材后建立班级的资源库,利用课堂进行资料的整理、展示,让学生在素材的展示中使用,让学生的付出得到肯定。师生良好的互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动手收集素材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节省收集素材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更学会了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而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可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S版第五单元中的习作内容——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经过大家商量,一致认为写大家熟悉的、喜欢的粽子。所以,在教学前,我就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和积累,让素材之流为写真实之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为学生搜集、积累素材指引方向。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教师要根据写作的要求,指引学生搜集、积累资料的方向。例如这次习作是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食品——粽子,所以,我提示学生可以搜集食品的名称、外形、原料、做法、吃法、味道及在吃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搜集有关食品的故事来历等。

接着,为学生搜集、积累素材提供途径。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的搜集、积累资料的途径有限,但是,我们有着一个县城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农村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氛围比较浓郁。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到了端午节都会包粽子,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基本上都会包粽子。所以,充分利用这一本土优势资源,结合节日,让学生回去与家长包粽子从采粽叶、准备材料,到包裹粽子,煮粽子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机拍下照片分享到微信群,自己用文字有顺序地记下步骤。

最后,引导学生整理素材。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整理好资料,以便在习作中运用。尤其是对学生亲身收集的素材,教师加以美化、运用。老师对学生素材的使用是对学生努力的一种肯定,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师生的互动成为学生搜集素材的动力,而此举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生活,而且使学生的文章生动、具体而且真实,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在资料的收集中渗透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可谓“一举多得”。在这样的教学中,会让学生逐渐养成搜集、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打开了现实的素材之流,学生在作文、与人交谈时,那些素材就会如著名学者邹韬奋所说的那样“突然出现在我的脑际,奔驰于我的腕下”,相信更会流淌于学生的嘴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了真实的情感,学生的作文还会不真实吗?

二、素材的选取,旨在创设

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何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情境的创设是很重要的,而情境的创设离不开素材的源泉。我们选取适当的、具有农村特色的素材,旨在为学生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言为心声,文为心表”,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说话,而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学生在说话这一块“短板”,学生才会在情境的再现中随文而思,随感而发,说得有条理,说得有内涵。例如:在指导习作——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时,我就学生自己收集的素材进行好说话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的再现中充分地说,让这说更好地为写服务,让这“说”为写埋下了情感的伏笔。

首先,我让学生先把习作提示部分读一读,让学生自己看看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读后汇报习作要求,教师随机板书,并出示用学生课前收集的本土素材(学生自拍的图片)制作的课件,课件出示交流内容:介绍食品(粽子):名称、外形、原料、做法、吃法、味道及注意问题,叙述食品的故事来历……

学生通过课件,再现生活中对粽子的了解,然后去读、去说,加深了对习作的要求的理解,明确了习作的要求。明确的要求为习作指引正确的方向,为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提供依据。

在明确了习作的要求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喜欢的食品——粽子。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取长补短,并且学生因为有了说的前提,学生的情感之门就被打开了,写起作文来就言之有物,文章自然就有血有肉了。

所以,当素材之流被引发,当情感之门被打开,学生在有本土特色的情境中更有话可说。这样才能为写作搭建起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有了一个下笔之处,文思泉涌之时,便不再感觉到写作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再觉得是老师“要我写”作文,而是“我要写”作文了。

三、素材的升华,重在使用

说是写的铺垫,能写、会写才是我们习作指导最根本的目标。作为农村收集的素材体现的一个词就是——朴实,如何让学生把自己所准备的日常素材得到升华,在素材中表达的情感,进而用文字写下来,这才是习作教学的重点,所以,我还是让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上,让学生自己收集的素材进一步升华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材、情已备,为我所写,心中无惧。

在教学“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这一习作中,我让学生在充分地说、激烈地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把一个学生与妈妈包粽子的过程经过剪接播放出来,在轻柔的音乐中,我一边让学生观看视频,一边用语言进行解说,抓住最重要的片段,用语言带出一番意境,着重说出那对母子包粽子时的动作、所用的材料及包粽子过程中母子之间表现出来的情感交流。学生在熟悉的、动情的、直观的情境中,从“物象”走向“意象”,一篇有血有肉的动情之作便跃然纸上了。

文章言之无物,语言匮乏,而且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是现在小学生写作存在的通病。其根本原因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作文教学融入生活实际中去,把作文生活化,尤其是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生活中的素材,让朴实、真实的农村素材得到升华。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搜集、积累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本土的素材进行恰当的情境创设,再现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也可以与自然、生活联系起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师生一起构建充满魅力的课堂,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出版社之《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

[2]《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

[3]《新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黄彩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  ;  ;  ;  ;  ;  ;  ;  

用现实之素材,写真实之作文论文_黄彩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