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自由贸易区的挑战与海南的对策_自由贸易区论文

quot;10+1quot;自由贸易区的挑战及海南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贸易区论文,海南论文,对策论文,quo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0(2002)04-0059-06

2000年11月6日,朱镕基总理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了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把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信息通讯和相互投资这五大领域确定为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投入领域。中国政府的建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广泛赞同和支持,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研究报告。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10+3"会议期间,东盟和中国领导人通过了专家组报告,正式决定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东盟双方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更是不断充实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区域联盟基础。200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395亿美元,东盟在中国商品贸易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到了8.3%,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在东盟对外贸易中的份额提高到3.9%,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潜力仍然非常巨大。目前,中国和东盟共有1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7万亿美元。在中国加入WTO之际,把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个重大发展目标和现实课题提上议事日程,实现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飞跃,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据东盟秘书处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计算的结果,如果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使东盟向中国的投资增加48%,使东盟的GDP增加0.9个百分点;使中国向东盟的出口增加55%,使中国的GDP增加0.2个百分点。事实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增加区内贸易,而且会促进外部对区内的投资以及区内本身的投资。可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能建成,不仅将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发展区域集团化方面也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可以相信,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国家的最大利益。但是,为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而暂时无暇顾及甚至放弃或牺牲某一局部地区利益的现象,在中外经济、政治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从中国的情况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自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迥然有别,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于国内不同地区来说,起的作用和造成的影响可能大不一样。对于海南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要超过国内任何其他省区,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挑战远大于机遇。

一、可能的挑战

(一)地理区位可能边缘化

海南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接壤的省区之一,与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国隔海相望,历来是中国通往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地区的中转站和桥头堡,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则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削弱海南这一固有的区位优势。

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和研究报告中,首先关注的是在双方陆地接壤的湄公河流域实行开发合作。朱镕基总理建议双方将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并在"10+1"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出资500万美元资助湄公河的航道疏浚工程,以援助方式承建昆明至曼谷公路老挝境内三分之一的路段,同时还承诺,只要东盟最后确定泛亚铁路的选线方案,中国将尽快启动相关线路的修建和改造。为此,朱总理还建议双方建立交通部长会晤机制,加强相互沟通与协调。很明显,为了配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的近期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东盟的陆地接壤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云南省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逐步形成中的"10+1"自由贸易区,将彻底扭转云南经济发展的“沉寂”状态,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发展各种经济联系的活跃地带,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也将会形成一种崭新格局。云南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将显示出特有的魅力,但对于海南省来说,原来所具有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却反而在无形中受到了削弱。

(二)农业优势可能被替代

海南是中国仅有的热带岛屿,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国内具有唯一性,热带高效农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份额。但是,海南的自然条件与东南亚国家十分相似,资源和出产也大体相同。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海南原来在国内所具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唯一性将会动摇,海南的农业将无可避免地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和严重威胁。这种危机,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打破而越来越显现出来。

各方面的情况表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正式启动和加速推行,种种减免关税和削减非关税障碍的措施势在必行。特别是中国政府已经承诺,为了支持东盟内部缩小差距,中国还将适时向东盟中的三个不发达成员——老挝、柬埔寨、缅甸提供特殊优惠的关税待遇。对于海南来说,原来在国内具有独占优势的热带高效农业将会首当其冲,在国内市场上遭到来自东盟国家的强劲竞争,现有的市场份额很可能会下降,广东预计将从东盟国家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并乐观地相信将由此获益,这可能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而由于技术、资本、品种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海南的农产品要想在短期间内更多地打入和占领东盟国家的市场,绝非轻而易举之事。

(三)旅游业地位可能被降低

海南省将旅游业列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是自觉利用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从国内来看,海南所处在地理位置和所拥有自然风光,使其发展旅游业具有一些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绝大多数向往热带海岛风光的国内游客所能选择的唯一地点。也正因为如此,海南旅游的客源一直是以国内为主。2000年,来海南的旅游者已达1007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只有48.68万人次,仅占游客总数的4.8%;国内游客则高达958.32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95.2%。从1995年到2000年,来海南旅游的国际游客从32.8万人次上升为48.68万人次,增加了48%;而国内游客则从329.1万人次上升为958.32万人次,增加了1.9倍。可见支撑海南旅游市场的主要是国内客源。参见下表:

海南旅游业历年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框架建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严重威胁到目前海南建立在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无可替代性基础之上的旅游业的优势地位。从国际上的一般经验来看,自由贸易区不仅是缔约方货物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也包括双方之间人员往来限制的减少或取消,现今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尚存的旅游业方面的障碍,将很快得以消除。东盟国家将以更大的力度、更便利的条件和更优惠的价格吸引中国游客,势必造成那些向往热带海岛风光的国内客源的分流,从而威胁到海南省的又一个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地位。

(四)工业经济可能难获益

中国政府在建议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已经预见到国内的一些相关产业,将会遭受来自东盟国家的激烈竞争,之所以仍要宣布建立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原因在于中国的一些产业和产品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便于打入东南亚市场。这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工业生产水平较高的省份来说,是利大于弊。例如工业和贸易大省广东,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2001年对东盟各国出口45.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3.5%。而"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味着区内国家间的贸易条件更加优惠,在减少贸易摩擦情况下,对加速广东轻工家电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很有好处。

对于海南省来说,情况则大不一样。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和产业结构雷同,海南很难提供东盟国家所需的产品,因而实际上也就无法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得到多少好处。就是说,海南将主要承受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和市场分割,却难以从自由贸易区内优惠的贸易条件中得到补偿。在这一方面,“马太效应”将会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五)资金投入可能会分流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除了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投资自由化。新加坡《海峡时报》2001年11月5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能够不负亚洲众望吗?》的文章,其中说:“货币稳定、资本输出、开放它的庞大市场,是中国的邻国希望它作出的三大贡献。”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切中了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要害。在资本输出方面,作者指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流向亚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2/3流入了东盟国家,现在有2/3流入了中国。人们希望增加它(指中国——引者。)的资本输出,邻国正计划用中国的资金铺设把它们与中国连接起来的铁路。”而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将以政府投资的方式援助湄公河航道的疏浚、昆明-曼谷公路的承建和泛亚铁路的修建。显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各地吸引投资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当然不可能有大量资本投向东南亚,但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向东盟国家的投资将会大幅增加,这势必将会分散国内一些地区的资本来源,从而缩减这些地区吸引资本的数量。连经济强省广东都已开始担心这一问题,对本来就资本严重不足、而又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的海南来说,恐怕就更加值得关注。

总之,尽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会带来“双赢”的局面,但是对不同经济体的不同地区来说,影响则不尽相同。海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薄弱的经济基础,与东盟国家之间将很可能是竞争大于互补,从建立自由贸易区所得到的将很可能是冲击大于受益,总的说是挑战大于机遇,值得引起充分的注意,并及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否则在这一轮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海南的利益很可能遭到漠视,越来越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二、应对的措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计划以10年时间完成。但是,10年是一个进程,不是一个时间起点,也就是说,在10年期间要完成所有关税和非关税的废除或削减,其中绝大部分项目很可能是用不了10年的。所以,形势逼人,时间紧迫,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应对"10+1"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挑战,海南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运用授权原则,争取率先试行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

授权原则对于不同国家之间单独关税区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可操作性。利用WTO所允许的授权原则,争取由中央政府授权海南省政府负责和东盟某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商谈单独关税区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关内容可在海南和相关商谈方先期实行,待时机成熟再扩展到其他地区。这一做法,在东南亚国家中已有先例,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著名的“新-柔-廖增长三角区”,是由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尼群岛中的巴淡岛组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由于柔佛州和廖内群岛拥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淡水资源,新加坡则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而且地理位置相距很近,三方的资源互补性很强,因此该计划在短短四、五年内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显著成绩。海南可以借鉴“新—柔—廖增长三角区”的成功经验,争取中央政府的授权,率先实行次区域的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然后再推而广之。这就需要海南省在最大经济特区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尽快明确海南省具有单独关税区的地位,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广东省正积极争取建立“粤港自由贸易区”,也正是由这一思路出发的。

(二)加强琼台合作,尽快提升海南农业竞争能力

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省最大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首当其冲的产业。现阶段的海南农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科研力量极其薄弱,远远落后于国内平均水平。与台湾相比,海南农业的落后状况更加明显:1997年,台湾的农业人口只有海南的69%,而农业GNP为海南的4.23倍,农业人口人均GNP为海南的6.15倍,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值为海南的26.6倍,农业人口人均农产品出口值为海南的38.5倍。显然,以海南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难以应付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幸运的是,目前正有促进海南农业加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台湾作为单独关税区,和大陆共同加入WTO,全面放开农业市场,对其农业将产生巨大冲击,产业转移将是必然选择,而海南由于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和现有基础,在争取台湾农业合作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未来一、两年将是台湾农业及其出口加工业加速转移的关键时期,海南应该紧紧把握这一难得时机,以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为重点,推动“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把琼台农业合作推上新的台阶,这是实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现代化,增强海南农业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抓住琼台农业合作机遇的关键在于行动。首先,尽快实现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率先按照WTO规则和参照"10+1"自由贸易区协定,对台商来琼从事农业项目的经济活动,实行国民待遇的各项政策。重新制定并及时出台鼓励台商来琼从事农业活动的政策规定。其次,积极发展琼台农业、渔业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农业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科技人才。建立琼台合资合作的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区,允许台资控股,并实施农业高新技术的特殊政策,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农业。第三,琼台合资建设热带高效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允许台资控股,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国际营销网络,在高起点上发展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创建无污染名牌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第四,琼台合资共建海洋远洋船队,允许台资控股,引进深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的捕捞技术和设备,发展高吨位渔船和拖网加工船,加快深海远洋渔业的发展步伐。第五,组建官方背景、民间性质的琼台农业开发促进会,拓宽从官方到民间的各种交往渠道。联合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海南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上措施只要有所突破,必将有力推动琼台农业合作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三)加大开放力度,积极营建海南国际旅游岛

热带海岛旅游业是海南省的又一个优势产业,也是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遭受冲击的行业。现阶段的海南旅游业,客源主要以国内为主,国际化水平十分低下,1998年接待国际旅客人次仅为1994年泰国的6.3%、新加坡的6.1%、香港的4%,创汇水平也仅为泰国和新加坡的1/65,只及香港的1/90。1997-1999年,海南旅游业国内旅客人均消费水平不足800元人民币,仅为邻省广东的43%;国际游客人均消费不到250美元,远远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平均1000美元。参见下表:

海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国际旅游效益比较

资料来源:引自迟福林、李昌邦主编:《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中国加入WTO背景下的海南经济发展战略》,海南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7页。

近两年来,这样的状况并无根本改变。2000年,海南旅游外汇收入位居全国第21位,旅游入境人数位居全国第15位,距旅游强省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与周边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更是不在一个相同的量级上。例如东南亚的巴厘岛,面积5632平方公里,人口305万人,分别只有海南岛的16.6%和38.7%,但其年接待境外游客人数是海南的8.3倍,境外游客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海南的21.7倍,旅游外汇收入是海南的13.1倍。

面对中国加入WTO、"10+1"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的巨大压力,海南旅游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进而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就必须采取更为积极、更为开放的发展战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增长。为达此目标,就必须立足全球市场,突出国际性,充分考虑国际通行做法和国际惯例,发展和建设为国际游客服务的旅游休闲渡假领域。目前看来,全力营建海南国际旅游岛可能是有效的选择。所谓“海南国际旅游岛”,是指在海南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自由化进程。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海南岛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可考虑将免签的范围由目前的团体扩大至个人,免签的时间也可由目前的15天延长至30天。第二,在旅行社、餐饮业、景区景点、旅游商业等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率先实行中国入世的承诺。第三,对某些与旅游业相关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例如,对从事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经营,在其投资总额中进口自用的建筑材料、生产经营设备、交通工具等,在合理范围内免征关税和增值税。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将促进海南旅游业迅速攀上新的台阶,使海南真正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与周边资源条件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并驾齐驱的旅游休闲渡假胜地之一。以此为契机,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全面提升海南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为海南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产业升级,加速发展海南特色工业

海南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展地区,工业化历史短暂,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工业化的速度不快,程度也很低,直到1998年,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37.36:20.65:41.99,产业结构总体上尚处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迄今为止,海南仍是一个没有完成工业化的社会,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周边一些先进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工业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技术水准都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无论海南工业的现状多么难以令人满意,也决不能放弃发展工业的努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强力支撑,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在海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不可或缺,同时,作为应对中国加入WTO和"10+1"自由贸易区挑战的必要手段,也迫切需要在今后几年内得到超常规的发展。

这种工业的超常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当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方兴未艾,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工业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换,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抢占“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确立新的竞争优势的共同策略。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海南仍然按照先实行全面工业化,再过渡到知识经济的传统思路发展工业,既不现实,也不明智。只有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边补课,一边跨越”,通过开发和应用适用的高新技术,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方面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才能使海南以传统农业和初级服务业为主体的落后经济形态迅速提升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经济。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比较优势原则是国际贸易赖以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寻求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从世界范围来看,21世纪初期是信息经济走向成熟,生物经济开始成长的阶段,资金、技术和人才主要向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流动,任何一个地区唯有尽最大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海南的产业结构来看,是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工业结构内部,传统制造业基础薄弱,增长乏力,而热带农副产品加工业、海洋资源加工业和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则是海南工业的希望所在。因此,海南工业的发展应该走“优势资源+高新科技”的道路,力求建立富有海南特色的工业经济,具体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与海南的资源优势紧密相连,是集约化的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和海洋资源加工业;第二,与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而成的高技术产业;第三,与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是与生态省的建设目标相互协调、同步发展的生态型工业。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运用高新技术大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发展大型企业,形成集团优势,推出有竞争力、有高知名度的品牌;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建成海洋油气资源加工工业基地。

收稿日期:2002-04-02

标签:;  ;  ;  ;  ;  ;  ;  ;  

“10+1”自由贸易区的挑战与海南的对策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