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论文_李杰威

身份证号码:44018319891003****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 ,对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农村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手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研究是全面分析发展状态,制定可持续发展各阶段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潜力;资源利用潜力

1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自国家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及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节能这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进行简单介绍。

1.1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是推进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环境最有力、最直接的手段,自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及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不同阶段有着明显的的变化。

1.2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视,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工作的发展,但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现有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比率仍然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规划意识薄弱。在农村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整体规划没有形成城乡统筹,规划成果没有覆盖或涉及到行政村。二是规划对接失衡。在农村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规划对接不协调问题,上下级部门对接问题,新旧规划对接问题,发展与保护对接问题等。三是规划监管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部分投入、多个部门管理,造成规划监管的多元化,以致监管无着力点。 四是规划保障机制缺失。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执行的过程中,专业的规划缺乏应有的执行力,由于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规划成果得不到建设保障。

1.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农村饮水安全、电网、公路、沼气、危旧房改造等直接关系农村民生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于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累计投资近 2000 亿元,其中 2010 年 610 亿元,占农业农村投资总量的近 1/3。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给水、道路、沼气、危房改造等关系民生的中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不仅解决了全国 2.15 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建设了 1279 万户户用沼气、 1.99 万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119 处大中型沼气池及 7.7 万处乡村服务网点, 新改建农村公路约 186.8 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345 万公里,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分别达到 96%和 81%,累计安排中央投资 316 亿元,共新建和改造 110 千伏以下的农村电网线路 83 万公里, 全国共完成 186 万公里。 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累计安排中央投资 219 亿元,改造农村危房、国有林区、垦区危房 300 万户左右。此外,2007 年以来,还安排中央投资 5 亿多元,改造华侨农场和国有林农场危房近 5.9 万户,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藏区和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启动了游牧民定居工程,截至 2010 年,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 44 亿元,解决了 7 省区 17.5 万户游牧民定居问题。

1.4农村节能

我国是农业大国,至 2011 年我国有约 6 亿多的农村人口,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形式多样,但是大部分仍以秸秆等生物质能源为主。据统计,2003 年全国能源消耗量为 19.78 吨标准煤, 其中农村占 8.4 亿吨, 农村能源消耗的一半以上是生活用能,且秸秆、柴薪等生物质能源占 56%。农村居民的人均能源消耗量长期低于城市,但是农村能源的利用形式大都是粗放式的,利用效率低且环境污染严重。“十五”期间我国农村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见表 2-2。

2农村基础设施消耗资源的特点

从农村基础设施消耗的主要材料和主要资源可以看出,农村基础设施消耗的主要资源大部分来源于建材生产和基础设施使用消耗的资源。建材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金属资源和生物质资源,这部分资源消耗主要集中于农村基础设施建造阶段;水资源和生物质资源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使用阶段,且根据基础设施使用方式的不同,该部分的资源消耗各有不同。

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消耗资源的因素很多,由于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农村基础设施消耗的资源不同,总的来说农村基础设施的资源消耗具有稀缺性、地域性、整体资源、多用性、变动性、社会性等特点。

3农村基础设施节能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节能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和地方相继颁布了不同层次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不管是在政策引导还在具体操作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持续高速运行,节能发展速率仍然赶不上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因此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政策法规专注于促进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农村环境的保护问题重视不够,以至于农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导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农村的建筑节能问题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于农村住宅的使用能耗的研究较多,各地方都在也都在研究出台相关的节能标准,但是对于农村住宅的相关法规建设仍然比较落后,直至 2012 年国家颁布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对促进农村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的完善意义重大。随着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步发展,对于农村基础设施节能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逐步健全。

(2)政府引导不足

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节能方面行政管理职能滞后使得农村基础设施节能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地推进,需要政府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节能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且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行政管理职能的滞后,造成了政府在市场监管、市场引导方面的即时缺位,不能有效培育、规范新兴的建筑节能市场。

(3)经济调控措施缺失

经济调控政策措施上有待强化,陕西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建筑节能资金投入少,目前陕西省开展的建筑节能工作仅靠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实施这一手段,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

(4)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不同节能技术需要与当地的气候特色和生产、生活习惯相适应。同时由于配套资金的缺乏,虽然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资源,但是由于节能技术方面的问题,陕西省太阳能热水利用、光伏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未能及时全面推广。

(5)村民环保意识淡薄

农村地区居民节能、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环保意识教育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的实践,存在于未来农村地区广大范围的节能、环保意识的自觉责任之中,如果社会公众对农村基础设施节能缺乏了解和认识,环保意识淡薄,就不会有节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结束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由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为了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光南,周华仙,陈广汉等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规模与最优次序—基于1996 -2008 年各省市地区面板数据分析[J]. 经济评论,2011,04 :23-30.

[2]方明. 国外村镇建设借鉴 [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弥海晨,韩瑞民 . 国外小交通量道路研究发展综述 [J].中外公路,2008,28 (2):219-222.

[4]冷廷,毛学功,王慧等. 国内外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 [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07:18-21+8.

[5]丁则平.日本湿地净化技术人工浮岛介绍 [J].海河水利,2007(2): 63-65.

[6]黄海峰,刘京辉. 德国循环经济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论文作者:李杰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论文_李杰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