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美的四策略论文_陈健

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美的四策略论文_陈健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中学

摘要: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美,本文主张:其一,在导语与情境中感受景色美;其二,在吟诵品味中感受语言美;其三,在披文入情中感受情感美;其四,在启发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关鍵词:学生;感受古诗词;美;四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情感和信念端正。”古诗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语言精炼、用词形象,有歌的甘醇、有情的回旋、有心的激荡,它的美无与伦比。因此,教师利用古诗的这些特点,并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在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很有必要。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为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就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呢?笔者采用的策略是:

一、在导语与情境中感受景色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景色美,笔者采用导语与情景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来感受。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清贫乐?村居》这首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喧嚣繁华,告别了城市的高楼大厦,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到古时的乡村,去感受一番美丽静谧的田园风光。”紧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通过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审美心境得到了培植,为学生充分发挥审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吟诵品味中感受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合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吟诵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在学生初步感知此诗后,笔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小组比赛读,男女生竞读,配乐朗诵等,读出此诗的意境和感情,特别是指导学生读好诗句的节奏和重音:“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到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学生细细品味诗歌的声韵美。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而且收在中学教材中的这些古诗词,语言较浅近,熟读了,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古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汉语言是优美的,古诗词语言更是优美。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特别强调要吟诵出诗词的情感味、音乐味,让学生在听和吟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笔者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古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践中,笔者就是通过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三、在披文入情中感受情感美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论述告诉我们:激情是创作的源泉。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之一,或婉约、或慷慨、或苍桑、或温柔,且咏且叹,一波三折,无不包含深情,吐尽作者心事。“情”是诗歌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如下方法:

1.借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例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看到的景物,浓缩为“山”“水”二字,而重复使用“一程”。笔者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下阕突出的是“风”和“雪”,一阵又一阵不停的风雪。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搅得词人心烦意乱,连思乡梦都做不成。风雪夜的凄清寒冷,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一暖一寒,一静一闹,两相对比,写尽了词人的孤寂与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

2.借曲引情——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尽管一洗以往送别诗的感伤情调,但是,其别中之情尤其可悲。在教学中,笔者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长安故都,眺望五津,感受宦游人别中之别的哀伤。

四、在启发想象中感受意境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发挥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是教师的责任。在古诗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其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陶渊明的《饮酒》便是一幅悠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图,诵读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当“采菊”“南山”“飞鸟”等字眼从口中流出时,脑海中便驰骋想象:一个清矍高瘦的隐士,手中捏着一枝淡黄的野山菊,脚旁是一排矮矮的竹篱笆,不经意间抬头举目,望见了苍翠动人的南山;傍晚的山间,云气飘浮,一群群飞鸟向着林子结伴归去,耳旁似乎还能听见鸟儿飞过时清亮的鸣叫声……于是,在这一份深深的陶醉与忘情中,我们记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

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视感受景色美,感受语言美,感受情感美,感受意境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钻研,获得鉴赏知识,锻炼鉴赏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让美的思想、美的精神、美的情趣,真正流淌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体现的正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论文作者:陈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美的四策略论文_陈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