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曹静明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曹静明

曹静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210000)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90-01

机械通气目前已经成为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机械通气为有创性操作,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1],这些并发症成为影响ICU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针对我科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病例82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21例,年龄20-88岁。其中急性重症肺炎15例,AECOPD患者23例,肺纤维化8例,肺癌5例,吸入性肺炎3例,支气管哮喘17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6例,急性呼吸衰竭5例。

1.2 方法:选用美国鸟牌呼吸机(VELA呼吸机),82例患者均先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若呼吸支持预计超过72h,再行经皮气管切开继续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整个病程中根据自主呼吸方式和模式,如对自主呼吸状况好,即自主呼吸规则,强弱正常,一般不存在自主呼吸突然停止可能性的患者,选用辅助和同步通气方式;若为了减少呼吸作功,避免自主呼吸突然停止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则选用控制和非同步的通气方式,各项参数设置根据病情血气分析结果而定。

2 结果

8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后有36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3.9%。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14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3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

3.1 建立人工气道时的并发症 行气管插管时,技术不熟练,容易导致口、舌、咽喉部损伤或牙齿松动脱落。插管前可给予麻黄素局部喷雾,涂以石蜡油润滑。在操作时经常听诊,按压简易呼吸囊或呼吸通气时,注意听诊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3.2 气压伤 包括纵隔气肿、气胸、皮下气肿等类型,其中以气胸对患者的危害最大[3]在保证维持患者较好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的前提下,气道压力在最低水平时即为最佳水平。一般情况下,气道压力应控制在40cmH20以下。对剧烈咳嗽患者必须查找病因,必要时使用镇咳药。

3.3 人工气道阻塞 常见于湿化不良或吸痰不及时引起的分泌物干结,也可由于导管远端与气管壁紧贴。早期的高压低容气囊可引起气管壁的软化,成为活瓣阻塞或完全阻塞,应加强湿化、吸痰,采取性能优良的导管。

3.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超过24 h发生的肺炎,它是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实施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能减低VAP的发生率,主要包括4项措施:即:抬高床头、每日唤醒、消化道溃疡的预防、深静脉栓塞的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在保证患者可以耐受,且不影响医疗效果、不增加护理难度的情况下,抬高床头可以使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可以提高氧疗的效果,减少面部水肿,以及减少肠内营养患者出现误吸及反流。

3.5 拔管和拔管后的并发症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痛和声音嘶哑,一般数天至一个月可消失,拔管后发生喉头水肿,易致呼吸困难。气管局部坏死、瘢痕收缩或肉芽组织增生,可造成气管狭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护理

4.1 气道湿化 有报道称[5],机械通气时呼吸道湿化程度越低,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因此有效的呼吸道湿化措施是预防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建立后,加温湿化功能丧失,机械通气量增加,呼出气增加,水分丢失增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从而引发气道阻塞或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

4.2 痰液的引流 原则上是有痰即吸,痰量不多时可2-3小时吸痰一次。加强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震荡排出。严格分开口腔和气道套管用物;在吸痰前应先切断负压,在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深部后再接通负压,但负压不宜过大[6];吸痰时先应吸入高浓度氧数分钟,刺激呼吸道黏膜,使病人将痰咳至大气道,释放负压,并逐渐拔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3 气囊的护理 气囊的气量应以不漏气为原则。漏气与否与气道峰压直接相关。为减少气道内膜的机械性损伤,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 cmH2O以下,每4-6h气囊放气一次,每次5-10min,气囊放气前应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在翻身更换床单时,避免管道过度移位和牵拉。

4.4 口腔和导管的护理 口腔病原微生物较多,分泌物易流入气道,诱发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5 讨论

本组病例中我们发现82例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后有36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3.9%。主要有呼吸道感染、通气过度或者不足、VAP、气压伤等,不同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各不一样。如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气管内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肺部可闻及湿罗音等。应及早将肺部脓性分泌物送检,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治疗呼吸道

感染成功的关键。此外,实施规范化的策撤机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Kobeshi Y。MalslshilIIa T.Chim'eal analysis 0f pents mqIl_iling long telm mechenieal ventilation 0f on three IllOlilh8:ventilllll3f-eescciated pneumoniaas aprimarycomplication.InternMed,2003,42(1):25-32.

[2]卢院华,邱晓华,郭凤梅,等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中华外科杂志[J].2011,49(2):166-171.

[3]Miller MP,Sa M.Pr 8uoo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ncidence dpneu mothorax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0f protective lung strate giesin then management of pedia tricp ationts with severe ARDs.Chest。2008.134(5):969—973.

[4]庄魏霞.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5.27(11):870-871.

[5]BEM RA,Woonsel JB,Bos AP,ea t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ll- Maces lung inflammation and easpaae activity in a model 0f mouse Pneumovirus infection.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9,296(1):46-56.

[6]韩桂兰,樊巧燕,吴晓文.人工气道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护理,护理研究[J],2005.19 (21):1944-1945.

论文作者:曹静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曹静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