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扩张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扩张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论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约论文,历史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约自建立至今,在其55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6轮扩大。每轮扩大都有具体的历史背 景和特点。清晰认知北约的历次扩大有助于我们了解北约自身的演变进程及未来可能的 发展趋势。本文尝试廓清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并就扩大对北约自身及欧洲安全的影响给 予简要分析。

一、1949年至1990年北约扩大状况

二战结束后,美苏很快由战时同盟关系向全面对抗方向发展。为了有效遏制苏联,美 国与西欧国家自1948-1949年初经过一年多紧密磋商,最终建立了军事同盟:1949年4月 4日,12个国家政府代表共同签署了北大西洋条约,签字国相互间承担着集体防御的义 务。在各成员国立法机构完成对条约的批准程序后,8月24日,北大西洋条约正式生效 。

尽管名为“北大西洋”条约,但在地理上,北约的创始会员国并不局限于北大西洋区 域。北约的创始会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挪 威、丹麦、意大利、冰岛、葡萄牙。其中作为北约创始会员国意大利比较特殊,它实际 上是地中海区域国家,不是大西洋区域国家。这表明自建立之日起,北约就超出了“北 大西洋”的地理范围。

北大西洋条约文本包括一个序言和14条正文。其中关于扩大的条文是第10条,内容是 :北约各成员国经过一致同意,可以邀请任何能够推进北约原则和对北大西洋区域安全 作出贡献的其他欧洲国家加入;任何受到邀请的国家将其加入北约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 交存美国政府之时,即成为北约成员;美国政府将每一个加入北约国家的文本的寄存状 况告知北约各成员国[1]。

北约在冷战期间经历了3轮扩大,即:1952年2月,北约吸纳希腊、土耳其加入;1955 年5月,北约吸纳联邦德国加入;1982年5月,北约吸纳西班牙加入。到上世纪80年代中 期,北约已经有了16个成员国。

北约吸纳希腊、土耳其加入,发生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 美国最终走上以军事手段为主遏制苏联的道路,其在欧洲的重要表现是:在西欧以外的 欧洲边缘地区加强对苏联的军事遏制。吸纳希腊、土耳其加入即是美国与西欧为此而采 取的重要举措。

土耳其的加入突破了北约第10条关于“欧洲国家”才可加入的规定。土耳其横跨欧亚 大陆,是以世俗伊斯兰文化为主的国家。在地理与文化上,土耳其都不是欧洲国家。吸 纳土耳其加入使北约的触角延伸到亚洲。因此,北约在成立后实施的第一轮扩大就与北 大西洋文本精神相背离。

为了在欧洲的核心地带与苏联对抗,美国在联邦德国(联邦德国于1949年5月23日建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7日)独立之时,就试图将其纳入北约。然而,当 时英法等欧洲国家坚决反对。北约最终在1955年5月5日吸收联邦德国加入,从而完成了 北约成立后的第二轮扩大。北约由此获得了范围广阔的纵深战场回旋空间和大量得到武 装的德国部队。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不久,以苏联为首的华约(1955年5月14日)成立,民 主德国成为其中一员。过去统一的德国被分裂并分属于以美苏为首的国家联盟,这样, 困扰欧洲70余年的德国问题[2]找到了一种暂时有效的解决办法。自此刻起,北约也具 有了长久存在下去的现实理由。也就是说,只要北约具有解决德国问题的功能,那么, 北约就具有在欧洲存在下去的合理性。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处在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战略地位十分明显。在北约酝 酿建立时期,美国不断向其盟国施加压力,要求盟国同意西班牙成为北约国家。然而当 时欧洲国家普遍认为西班牙当权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是曾经给西 欧带来巨大创伤的独裁政体的代表。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起的军队主导国家政治与社会 生活的强权体制,与西欧众多国家所实践的政体截然不同。二战期间,佛朗哥政权与德 意法西斯政权关系密切更使其在西欧广受孤立[3]。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孤立西班牙 的政策,坚决反对北约吸纳西班牙加入,以免使主要由民主国家构成的北约的名声受损 [4]。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说服西欧国家接受西班牙成为北约成员国的努力,转 而寻求与西班牙签订双边军事协定,以此来发挥西班牙军事功能。通过美西马德里协定 ,美国得以在西班牙建立军事基地,佛朗哥则获得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 从而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身外交的极端孤立状态。1975年9月,佛朗哥死去。西班牙国 王胡安·卡洛斯(Juan Carlos)当政,西班牙逐渐稳步地走向议会民主的发展道路。此 时,西欧各国反对吸纳西班牙加入北约的声音逐渐消失。而西班牙国内在经历了激烈的 争论后,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并于1982年5月拥有了北约成员国资格。北约吸纳西班牙 加入的过程表明:申请加入北约国家的国内政治特色,逐渐成为该国能否为北约所接受 的重要标准。

冷战结束过程中(1989年初-1991年12月),北约经历了第四轮扩大:1989年11月9日至1 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统一进程,统一后的德国成为北约成员国 。民主德国的迅速消失与德国迅即融入北约是当时许多人难以预料的。北约的这次扩大 之所以发生是与美国的极力推动和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领导下苏联的不断 妥协密不可分的。面对东欧剧烈动荡的形势,1989年开始执政的布什政府在经过数月酝 酿后,确立了对欧外交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即:不论德国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统一后 的德国必须留在北约内[5]。

在德国逐渐走向统一进程中,当时的苏联在统一后德国的联盟归属问题上经历了一个 转变过程。1990年6月3日,在与美国总统乔治·W·H·布什(George W.H.Bush)的会晤 中,戈尔巴乔夫坚决反对行将统一的德国继续留在北约内部,主张统一后的德国既不应 当留在北约,也不留在华约(1991年7月1日华约在布拉格宣布解体),而是保持中立地位 。不过,到了7月份,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先前他所坚持的统一的德国保持中立的立场, 转而同意统一的德国留在北约[6]。

作为交换条件,戈尔巴乔夫得到当时美国国务卿詹姆斯·A·贝克三世的口头承诺,即 :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之内,北约以后将不再扩大[7]。1990年10月3日实现正式统一 的德国留在了北约。这样,在剧烈动荡的冷战结束过程中,北约成功地完成了又一轮扩 大。这次扩大的重要特点是:成员国数目没有增加,不过北约所覆盖的区域得到了实质 性增长。

统一的德国留在北约对未来欧洲安全重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美国与 北约拥有了继续长期保持其在欧洲政治与军事存在的合理理由。同时,北约清除了向欧 洲东部进一步扩张的障碍,为未来赢得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冷战后的北约扩大

(一)寻求转变的北约及《北约扩大研究报告》

在冷战结束过程中以及冷战后初期,欧洲处于其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在未来欧洲安 全重构中哪一个组织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上,现实地出现了相互竞争的几个选项:一个 是北约,一个是欧共体/欧盟,一个是欧安组织。这几个选择后面都有不同的支持国家 。美国支持北约,法国支持欧共体/欧盟,俄罗斯支持欧安组织。不同的安全组织之间 展开了激烈的竞赛。到底哪个安全组织最终胜出取决于哪个组织能够快速作出调整,以 适应迅速变化了的欧洲安全形势。

冷战期间,美国参与建立北约的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大规模军事进攻。苏 联自身的渐趋瓦解,以及北约难以有效应对欧洲出现的新威胁(注:这些新威胁主要来 自东中欧地区,如:难民潮、极端民族主义、核武器材料的扩散、北约区域以外的地区 冲突等问题。)等状况,使北约存在被削弱或者在欧洲被边缘化的可能,而北约的削弱 或者边缘化将意味着美国在欧洲安全格局中主导地位的削弱。尽快进行功能转变成为北 约摆脱生存危机的迫切需求。扩大就是在新形势下美国推动北约进行自我调整的重要举 措。

需要指明的是,与冷战期间所发生的扩大不同的是:冷战后的北约扩大伴随着北约外 展(注:冷战后北约扩展过程分为两部分,即:扩大与外展。扩大指北约吸纳新成员国 加入。外展则是指北约制度架构延伸到前华约国家,但尚未将其吸收入到北约之内,如 :北大西洋理事会、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等。扩大与外展的明确区分,有助于读者清晰认 知北约扩展的实际进程和冷战后北约演变的现实。)的举措。外展的功能之一是保持欧 洲安全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之下,避免出现欧洲分裂、对抗的局面。外展的另一重要 功能是为北约扩大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展所实践的安全观念是:北约国家的安全与欧洲 其他所有国家的安全不可分割[8]。北约的外展与扩大相对独立但相互补充和彼此加强 。两者共同构成冷战后北约自身结构和职能调整的重要内容。

为发展与非北约国家间的关系,北约分别在1991年12月和1994年1月推动建立了北大西 洋合作理事会(NACC)与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这两项内容(尤其是后者)在推动北约 与非北约国家关系的改善及为北约扩大作准备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发展与非北约国家关系的基础上,北约于1995年9月20日公开发表了共由六章构成的 《北约扩大研究报告》。在扩大的目标、准则及扩大方式方面,研究报告有以下主要内 容[9]:

第一,北约为何要扩大。后冷战时代北约建构欧洲安全的总目标是,“冷战结束后, 在整个欧洲-大西洋地区建立一个安全结构,向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所有国家提供稳定和 安全。”北约扩大用以加强稳定和安全的方式包括“鼓励支持民主改革;建立和培养新 旧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协商和建立共识的习惯与模式;强调共同防务,在防务规划和军 事预算中,增加透明度,以减少排外性的国家防务政策所产生的不稳定;消除因种族和 领土界限而产生的导致分裂的倾向;加强北约促进欧洲和国际安全的能力等等。”

第二,北约扩大的准则。东中欧国家加入北约,必须遵循如下准则:以和平手段解决 国际纠纷;通过加强自由制度,发展和平和友好的国际关系;通过保证共同安全目标而 共同分担责任、危险、花费以保持北约的有效性;存在民族纠纷和与外国领土纠纷的国 家必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纠纷。北约扩大将是个渐进的、深思熟虑的、透明的过程。需 要说明的是,北约没有明确界定申请国为加入北约所应达到的具体军事标准。这与将北 约当作军事联盟组织的传统认知存在明显不同,预示着与冷战时期的北约相比,冷战后 的北约将发挥的主要功能。

第三,北约怎样扩大。积极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伙伴国将可能尽快成为北约成员 国;北约扩大与成为欧盟成员国及发展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北 约、欧盟和西欧联盟中的欧洲成员国资格的最终广泛融合将对欧洲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报告没有提及俄罗斯是否能够加入联盟,但它在解释北大西洋条约时指出:欧洲任 何国家都可以申请拥有北约成员国资格,也就是说,北约没有排除俄罗斯最终加入的可 能性。

《北约扩大研究报告》明确了北约将会扩大的立场,阐述了北约在扩大各层面的主要 观点,为随后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舆论基础。

(二)北约扩大的简要历程

199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本人首次公布了将要受到邀请的加入北约的3 个国家名单,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同时,强调第一轮新的成员国不应该,也将不 会是最后一批。北约最终采纳了美国关于冷战后第一轮扩大只吸收3国的观点。

1997年7月8日,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发表的《欧洲-大西洋安全和合作马德里宣言》宣 布:“今天,我们邀请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和波兰与北约就加入北约开始磋商。我们的 目标是1997年12月北约理事会召开时,与3国签署加入草案,并及时完成批准过程,以 便于1999年4月华盛顿条约签署50周年之际使它们加入北约。”[10]

该时间表得到了贯彻落实。在经过发出邀请,受邀国与北约签署加入北约草案,以及 各国根据本国的立法程序对这些草案进行讨论通过后,1999年3月,波、匈、捷与北约 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加入北约文本,并将文本交由美国保存,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参议院在1998年4月底进行4天的讨论,4月30日,以80对19的票数 通过《参议院关于北约扩大决议》。

在正式吸纳波、匈、捷的同时,1999年4月,北约实施了深入发展与其他申请加入北约 国家关系的“成员国行动计划”,向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提供建议、援助或者实际的支 持。与和平伙伴关系相比,“成员国行动计划”直接为北约扩大服务,从而具有更强的 针对性。

19个北约成员国批准7国加入北约草案的时间[11]

法国-2004年2月15日 捷克共和国-2003年8月7日

冰岛-2003年12月3日 卢森堡-2003年7月9日

比利时-2003年11月27日

意大利-2003年7月8日

葡萄牙-2003年11月27日

德国-2003年6月5日

西班牙-2003年12月26日

匈牙利-2003年6月3日

荷兰-2003年11月19日 丹麦-2003年5月15日

土耳其-2003年11月6日美国-2003年5月8日

希腊-2003年11月6日 挪威-2003年4月10日

英国-2003年10月29日 加拿大-2003年3月28日

波兰-2003年10月9日

2002年11月21日,在布拉格峰会上,北约正式邀请东欧7国(注:保加利亚、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加入。2003年3月,7个受 到邀请加入北约的国家与北约签订了加入北约草案。随后草案被送回各成员国立法机构 等待批准。自2003年3月到2004年2月,北约19个成员国立法机构相继批准7国加入北约 草案(见上表)。其中,美国参议院于2003年5月8日以96比0的票数通过吸纳7国加入的草 案。2004年2月,法国成为最后一个批准7国加入北约草案的国家。

2004年3月底,7个申请国把与北约签署的加入北约文本正式交存美国,最终拥有了北 约成员国资格。4月2日,在北约总部举行了7国加入北约的正式仪式。北约成员国达到2 6个。至此,北约成功完成了其历史上的第5轮、第6轮扩大。

三、北约扩大的影响

自建立之日起,北约就着手其扩大进程。北约自身也随着扩大的稳步有序展开而进行 着深刻的自我调整,并对欧洲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首先,扩大的过程就是强化北约在欧洲安全中主导地位的过程。冷战期间,通过扩大 ,北约逐步完善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遏制态势,推动着西欧的军事与政治重建。冷战结束 后,北约丧失了明确的外部对手。在此前提下,北约实施扩大规划,使其为非北约国家 向民主资本主义体系的成功过渡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挥着引导申 请国按照北约成员国所实践的原则改革国内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国防架构的功能,从 而保证了北约在日新月异的欧洲安全重建中能够继续发挥实际有效的作用。同时,由于 几乎所有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都是美国在欧洲的坚定盟国,因此扩大进一步明确和巩固 了美国在欧洲安全中的主导地位,并推动了美国在欧洲的政治利益,美欧之间的联系随 北约扩大更加密切[12]。

其次,冷战期间的北约扩大加强了北约在欧洲安全建构中的不可或缺性,而冷战后的 扩大对北约而言则具有负面影响。扩大具有在军事上削弱北约的现实后果。北约吸收的 国家越多,北约用于在军事上重新整合这些新成员的花费就越高昂,作为一个军事组织 的运转效率就越低。在这个意义上讲,扩大本身没有能够在军事上加强北约。同时,吸 收的成员越多,意味着由主权国家构成的、以共识为决策基础的北约自身凝聚力遭受削 弱与决策效率降低的可能性的增大[13]。如无法有效处理扩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北约将 最终走上衰落,乃至瓦解之路。

第三,北约、俄罗斯与欧洲安全之间的关系随着北约扩大的进展而始终处于流动的难 以确定状态。冷战期间的扩大加剧了西方与苏联之间两极对抗的局面,使欧洲处于战争 阴云弥漫之中。而冷战后北约扩大给欧洲安全带来的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北约扩大进程是能够加强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还是将俄罗斯隔绝于欧洲 安全重构进程之外。如扩大能加强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北约将会促进欧洲的总体安全 ;如扩大将俄罗斯排挤出欧洲,欧洲将重新回归到二战之前均衡政治的恶性循环之中。 北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试图在自身进行巨大转型时期,推使北约沿着能够促进欧 洲整体安全的积极方向发展[14]。

为消除俄罗斯对北约扩大的忧虑,北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与俄罗斯的制度联 系。每一次向新成员国发出邀请之前,北约都会积极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如在1997年 7月正式邀请波、匈、捷加入之前,1997年5月,北约与俄罗斯签署北俄基本法,建立北 约-俄罗斯常设理事会;2002年11月向东欧7国发出加入邀请之前,北约与俄罗斯在5月2 8日签署了《罗马宣言》,建立“俄罗斯-北约理事会”。(2)北约始终强调北约大门向 所有希望加入的国家开放。北约门户开放一方面可以使北约在与诸种安全组织的竞争中 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存在着北约成为俄罗斯融入欧洲的重要管道的可能,藉 此可消除俄罗斯对北约扩大的疑虑。

然而,北约的这些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罗斯反对北约扩大的立场,俄罗斯仍有重 新成为西方竞争对手,从而导致欧洲再次陷入分裂对抗局面的现实可能。就此而言,北 约扩大恶化了与俄罗斯关系,为欧洲未来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四,北约完成的6轮扩大及其承诺实施的门户开放政策,决定了北约未来疆界将是开 放的,也就是说,只要有申请加入北约的国家,扩大就会进行下去。这种局面的出现与 北约作为一个巨大国际组织的官僚政治因素有关,也与北约对非北约国家所具有的吸引 力有关,更与北约的核心国家美国对欧外交思想与实践密不可分。

厌恶并尝试改造和消解欧洲均势政治,是自建国至今美国对欧外交实践中展现出的重 要观念。北约的建立是美国正式重构欧洲政治与军事架构的标志。冷战期间,在与苏联 严峻对峙的同时,北约推动以西欧为核心的欧洲走向团结与统一,从而在西欧出现了一 种可以取代过去均势政治实践的迈向一体化的现实选项。冷战后,美国强力推动北约扩 大,试图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其消解欧洲均势政治的极富雄心的使命。正如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所言,“美国外交政策象一艘航空母舰,你根本不能让它来个180度的转 弯,顶多只能左右转移几度。”[15]北约扩大进程,尤其是冷战后的北约扩大,携有强 大的历史惯性,具有一旦启动便难以停止的特点(注:就此而言,1997年7月至1999年3 月冷战后北约完成的首轮扩大意义更为深远。)。

在处理北约扩大中的俄罗斯因素方面,美国反复展示出其反均势的对欧外交理念。美 国不断批评俄罗斯以均势政治的最终带来彼此对抗的旧视角[16],而不是以发展“民主 和市场经济国家”的最终带来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视角看待北约扩大。与扩大目标是遏 制俄罗斯的观点相比,扩大旨在重构欧洲安全格局,消解欧洲均势政治的观点更能体现 美国推动北约扩大的长远意图。尽管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不可能完全加入北约,但 美国政府关于北约门户向俄罗斯开放的观点(也是北约的观点)却是值得认真对待的。疆 界的不断延伸必定会导致北约自身逐渐发生深刻演变。在不遭遇强大对抗实体的前提下 ,北约将不可避免地发展为泛欧亚区域的安全组织。

总的看,冷战期间、冷战结束过程中及冷战之后,北约完成了6轮扩大。北约自建立以 来所实施的不停顿的扩大进程使其及时适应欧洲安全局势的变化,展现出北约所具有的 强大生命力。冷战期间,北约的主要职能是遏制苏联对西欧的军事与政治扩张,为西欧 的复兴提供一个安全屏障。冷战后,通过扩大,北约力图发展成为未来统一、完整欧洲 的安全基石,使东欧国家在北约提供的安全框架内实现自身经济、政治与社会架构的全 面重组。在扩大过程中,北约努力实现着自身的重塑并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开放性。尽管 北约具有将俄罗斯完全带入欧洲安全大厦的潜在可能,但俄罗斯并没有放弃对北约的担 忧。北约扩大对自身、欧洲乃至亚洲未来安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特点。

标签:;  ;  ;  ;  ;  ;  ;  ;  ;  ;  ;  ;  ;  

北约扩张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