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阶段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_王若男

浅谈高中阶段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_王若男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 辽宁 盘锦 124000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的有力保证。所以,每个高中生都需要在切实学习并掌握法律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国内的高中生存在非常严重违法犯罪现象,所以,防范并降低高中生违法犯罪已经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中学时期正是我们心里成长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的时候通常存在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弱的现象,然而可塑性却极强,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受到周边人群的影响才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一、高中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高中生的心理年龄远远滞后于身体的成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少,也不具备足够的人生阅历,几乎很少遇到挫折,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不能够形成坚定稳定的价值取向,往往对是非缺少自己独立的判断,很容易受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也受到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追求物质享受,相互攀比,奢靡成风,这些行为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间接影响了他们对善恶是非的判断。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尽管近些年法制教育走进了学校,学校进行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没有专业的法律教师,仅凭公安部门偶尔的法制宣传,往往是水过地皮湿,难以入脑入心;(二)是课程设置上,法律部分往往和政治混溶在一起,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三)是许多教师对法律的敬畏心不够,很难在教学中有力地突出法律的神圣。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思想和不良风气对高中生存在很大的干扰。当前的市场经济大大强化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头脑,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对金钱的渴求程度较为旺盛,再加上受到了一些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观念的侵袭,就很难守住自己的法律底线,以至于误入歧途。这凸显了高中生法制意识不强的现实。

二、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树立健全的法律意识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养,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正在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更加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这样才能进一步落实法治社会的实现。人们都应该崇尚法律,尊重法律,将法律的重要作用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但是法律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不断培养出来的,我们获取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并且耳濡目染的听取一些法律事件,观看一些法制类的节目,才逐渐形成了法律意识。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我们正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所以为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更加应该重视起法律意识的养成,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但是因为在高中生活中,我们的学业比较繁重,经常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事情,只将重点放在学习中,法律意识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目前高中生的犯罪率持续上升,这就是因为法律意识不受重视导致的。造成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与家长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没有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法律教育。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际上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情都潜在着法律的约束,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维护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加应该在高中阶段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学习课程,使同学们都具备这样一种态度,那就是法律是实现现代法制型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份子,更加应该树立起相应的法律意识,这是现代高中教育过程中势在必行的举措,是今后步入社会的敲门砖。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生,我们应该树立起一个健康的人格,而这一前提条件就是对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在学校学习书本及相关报道培养法律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思想教育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法律的特殊性,只是依靠单纯的课堂学习,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实践或者讲解案例,才能使学生融入其中.案例的选择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办发.或者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法制类电视节目,如《焦点访谈》、《法制在线》等,或者阅读相关的书籍,这对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法律意识的氛围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因此学校的管理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当从各方面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依法治校的氛围.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我们在遇到难题时,才可以有迹可寻,同时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当学生犯错误时,学校可以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其次,健全学校的机制,学生拥有申诉权,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合权益,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申诉,充分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让学生有法可依,学会依法办事.

(三)创建校园法制文化,开展相关法制活动

相对于课堂学习,第二课堂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开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实现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实现:第一,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到法院听庭审,通过实际案例让我们取得了比课堂更加好的学习效果,这将更具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通过旁听庭审,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第二,组织模拟法庭,学生可以模拟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深刻体会诉讼程序,发挥法律的预测作用,提高学生的守法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同时可以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三,建立普法基地,让我们可以定期接受教育.我们可以到公检法机关邀请工作人员来学校讲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或者学生自行组成法律社团,到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这样既帮助社区人民解决了困难,又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直接导致其法律意识薄弱,造成违法犯罪.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使我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并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有力地抵制了社会不良风气,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调查研究高中生犯罪的因素中,不良情绪占据主要地位,导致不良情绪的因素很多,包括:激烈的社会竞争、过高的家庭期望、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等.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渠道,无法将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犯罪.通过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身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法律修养.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得到排解,将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由于国内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法治社会的阶段,每一名高中生作为构筑和谐、法制社会的新生力量,其法律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所以,社会各界都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给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人多种力量的有机结合,为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江小敏.中学法律意识教育浅析【J】新课程(中),2015(10)

【2】王建华.浅谈法制意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2015(6)

【3】齐贵香.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陈建新,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4)

论文作者:王若男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阶段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_王若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