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_李祥明

“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_李祥明

摘要: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就初中数学中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引言: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很多中小学都致力于为学生“减负”,但在实践中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与此同时,教育部在官方网站上也针对“减负”提出相关意见,旨在帮助学生减轻课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其中“不留作业”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建议。然而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这一条文基本没有得到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与学生迫于考试压力,不得不选择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教学重点与难点。自初中一年级起,学生就面临着繁杂的课后作业。尽管这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事实上很多教师是可以做到“减负增效”的。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后往往都是直接将学习资料“塞”给学生,并让家长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他们每天可能只会耗费很短的时间来审阅学生的作业,而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并不了解,从而导致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效果不甚理想,学业压力不断增加。针对这一问题,原因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缺少时间与精力与检查学生作业,再比如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有待改进,作业量庞大却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减负增效”的理念与原则,对作业设计这一环节进行重新审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课业压力,他们在课后需要完成繁重的作业任务,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言有着不利的影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作业设计存在不足与缺陷,鉴于此,我们需要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1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弥补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不得不在课下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具体来讲,现阶段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而是一昧的向学生灌输与讲解理论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与理解,为了跟上学习进度,学生不得不在课下通过作业的方式来弥补。不可否认,适当的作业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然而事实上很多数学教师对此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简单的认为作业量与学习效果呈正比,因此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在此背景下,不仅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选择熬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导致休息不足,第二天在课堂中学习效率低下,进而进入恶性循环。而教师批改作业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从而无法在改进课堂环节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这对于数学教学的发展显然有着不利的影响。

2 学生厌学心理加剧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非常关键,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实践活动往往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在课堂中完成,这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此时他们可能需要在课后去释放压力,缓解情绪,然而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后布置繁重的作业任务,使得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大幅度缩水,只能够通过机械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就会产生抵触与厌倦心理,甚至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还有的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厌恶感,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实践研究

1 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记忆“减负”

就本质来讲,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对数学体系的同化、重组、改造与重建。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不应该纠结于某一个重点知识的学习,而是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体系,将零乱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记忆减负,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核心知识,让学生对核心内容进行记忆与理解,并基于此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围绕此进行拓展与探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其次,教师还要对知识的结构化予以重视。具体来讲,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规律性进行分析,并在作业中将其呈现出来,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效疏通知识脉络,只有如此学生的作业压力才能够得到缓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2 注重课堂与课后作业的关联性

正如上文所述,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才能够尽可能减少作业量,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具体来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初中数学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经验去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然后基于此布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在课下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最终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性。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进行作业设计,利用制作的微课程,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源并完成作业任务,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 优化教学评价,实现心理“减负”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学习态度显然并不利于学生心理的成长与发展,他们在课下仅仅是为了提高分数而完成作业,从而难以对数学学习建立信心。针对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评价机制,通过淡化分数来为学生实现心理“减负”。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多方面考察,而不是一昧的通过学生的对策进行评价。例如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层次进行划分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通过课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从而真正体现课后作业的价值与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承担较大的课业压力,他们在课余时间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练习,尽管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然而由于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还要顾及其他学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与抵触情绪,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针对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就作业设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遵循“减负增效”原则进行改进与优化,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推动初中数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云胜.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业的"减负增效"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1,(5):80-81.

[2] 林康宁.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减负增效”[J].新课程·中学,2017,(2):147.

[3] 叶娟.初中数学新型作业设计方略探研[J].新课程导学,2015,(23):44-44.

[4] 黄明勇.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学理科园地,2014,(5):75-76.

[5] 朱湘华.从作业开始 走出教育“牢房”——浅析优化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7):111-112.

论文作者:李祥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_李祥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