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林业事务中心 湖南 永州 42560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遥感技术也随之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勘探技术。传统的探测技术主要是以人工为主,费时又费力,遥感勘探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使林业资源勘探开始面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和传统的技术相比节省了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帮助整体规划林业资源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
1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概述
林业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施林业资源调查可系统地对林业资源进行统计、监测等,以达到合理利用以及保护规划林地目的。将有效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大型而复杂的林业资源调查,对林地的保护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一般利用罗盘仪,选取一明显地物为引点,然后在地形图上量取地物点到样点的方位角和水平距,以此在实地确认出样地的具体位置,再逐个对照邻近地物,人工勾绘出小班。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所得成果的精度也不高,尤其在地形地貌复杂的西南地区,由于许多地方地理环境恶劣,只能徒步到达,如果采用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方法会使工作异常艰难。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林业资源调查简单化。它以GIS为平台,专业判读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要素和解译标志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归纳,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连续的小班,定性、定量地提取出小班的属性因子,如地类、树种、龄组、郁闭度等,判读结果直接形成GIS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在室内对大部分地区的地物进行正确解译,且操作简单,效率高,也保证了精准度。而目视判读是完成整个解译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有些计算机软件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解译,并可根据需要解译出不同尺度和比例的地类斑块,但判读质量往往达不到实际的精准度。人工判读依然是当下最实际、最准确的操作手段,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判读技术,掌握正确的判读方法,确保调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2林业资源调查遥感影像判读技术
2.1影像的数据处理技术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该系统具有分辨率高以及数据存储量大等特点,其中的光谱波段在10m以上、全测波段在2.5m左右,采集数据完成后,系统会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整合处理。另外,还要对被检测的区域进行整体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地势变化情况、环境中的水质情况、气候情况以及建筑分布情况等。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整理,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观察人员能够直接对图形进行分析,在增加图形分析准确性的同时,为后续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2.2翻译标识的建立技术
在建立翻译标识的过程中,大致可分为3个步骤:在所得的分析图像中设计出15~20条左右的勘探路线,确保勘探人员在勘探过程中能够进行全面监测,避免由于路线设计不够全面导致最终的勘探结果出现误差;对地形进行实地拍摄,将拍摄后的照片与系统内的图像进行对比,并且将图形的分析结果记录下来,其中主要包括图像的色彩、位置以及色调等,为接下来的制作提供参考条件;将实地勘探结果以及图形制作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翻译标识。
2.3判读方法
2.3.1多种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在开始影像判读工作时,不能使用单一的手段,多种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解译工作的精确度。
2.3.2开始工作时要先易后难
先判读难度比较低的地物要,例如,居民点、公路等地方,对这些物体来说,它们的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和其它地物相比要更容易判读。用截图方式快速标记居民点、公路等,标记完再勾绘林地,耕地等。
2.3.2对同类的地物要经常对比
这个过程,把需要解译的影响同其它已掌握的样片做比照,进一步确定影像地物的具体类型,这个确定的过程可以说是完善和修正解译标志的过程。
2.3.3多种信息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遥感影像所具有的多种解译特征,这个过程要参照不同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和依存关系来进行。在生活常识和充分结合相关区域环境的基础上,推断地物的具体类型。难度相对来说较高的是林地类型,对这种图像进行判读工作时,结合目标环境中明显的目标物,例如,居民点、建筑物,山丘河流等。遇到那些难以判读的目标时,例如,类似于空地颜色的地物,这是就先做记录工作,然后后期利用野外验证方式确定这小部分类型。
某景Google截图
2.4校准技术
校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遥感影响判读技术的准确度,由于在判读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较复杂、技术步骤较多,所以在判读过程中难免会由于人为因素或者设备问题出现误差,而校准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进行校准的过程中,要对判读图像以及实际物体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相互符合的区域进行标记。在此基础上,要对实际与判读图像之间存在误差的区域进行二次校准,如果二者之间的差距依旧较大,则需要对该区域进行重新监测和判读。在判读时,为了提高判读技术,监测人员在选择监测对象时通常选择地形较为复杂的林业结构,并且对其进行校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判读技术,同时还能够提高校准技术,为遥感影像判读技术今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5成图评价技术
在判读工作以及校准工作完成后,系统会通过GPS技术对校准完成后的图像进行输出,并且对其进行计算以及分析等,分析结束后就正式完成了影像判读工作。另外,在读形成图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则需要选择多张图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常情况下至少选择5张图像,并对图像的性质以及精准程度进行综合检测和评价,最终与检测标准进行对比,将不符合标准的图形淘汰。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为遥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林业资源调查带来了新的转型,当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实际调查中,遥感影像判读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更高效地应用这项技术,使其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资源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钟燕飞.光学遥感影像智能化处理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6,20(05):733-747.
[2]陈杰,邵权斌,邓敏,梅小明,侯佳良.地物空间关系匹配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检索[J].遥感学报,2016,20(03):397-408.
[3]杨朝斌,张树文,卜坤,于灵雪,颜凤芹,常丽萍,杨久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LUCC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6,33(03):289-297.
[4]陈冠宇,李向,王岭玲.基于大数据的遥感图像植被识别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2016,35(03):204-209.
[5]李德仁,罗晖,邵振峰.遥感技术在不透水层提取中的应用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41(05):569-577+703.
论文作者:蒋小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遥感论文; 技术论文; 地物论文; 林业论文; 影像论文; 图像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