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王聪聪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王聪聪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泉水头学校 265131

摘 要: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的严重现象,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角度切入,阐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的认知中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爱因斯坦曾说:“发现问题和系统地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不想问、不爱问、不愿问甚至不会问的现象。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需要开发和培养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在尊师重道的文化影响下,学生把老师和书本视作权威,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丢掉教师的包袱,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成为彼此平等的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会逐渐地消去,质疑问难的精神会逐渐地萌发。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态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时,教师应该表示期待与关注,认真地倾听,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时,教师应采取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误时,教师不应立即予以否定,而应认可其积极动脑、敢于发言的勇气,然后与其他学生一起帮助他重新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并且放大,增强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二、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

1.预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才有目标,而有目标的学习会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专门设置了预习卡,分别设置以下几个环节:(1)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2)你新学到了哪些字词?(3)你收获了哪些优美句段?(4)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设置,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良好习惯。这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一味地听教师讲授,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长此以往,问题意识便会渐渐萌发。

2.寻找文章的问题点

(1)在课题处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表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所以可以从课题处入手发现问题。如教学《搭石》这课时,让学生反复读课题看有什么疑问,学生读过之后提出:在哪里搭石?为什么搭石?谁在搭石?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2)在标点处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是有讲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省略号、引号、破折号、感叹号的使用方面进行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给予树》一课中:“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学生读后提出:小女孩为什么说话停顿?她说话时是什么心情?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学生问题意识的体现。(3)在关键词句处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章的关键词句往往在课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分析课文时,要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围绕关键词、句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在《赵州桥》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读过之后,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是什么样的设计?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奇迹?

3.教师范问,为学生模仿提供范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勤于思考。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笔者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前两个自然段,更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授学生学习课文、提出问题。在提出“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两个问题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得出答案。经过此番学习,学生通过模仿,自学第三自然段,又提出:秋天的雨为什么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变得有思考价值。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巧设问题情境

正如大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语文教学中,巧妙的问题情境正是点燃学生问题意识火焰的火把。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思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引入新课时,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笔者与学生进行猜灯谜的互动游戏,激发了学生探求春节习俗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课文中北京的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2.小组竞赛,生生互问

笔者认为单向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处在被动答问的地位,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因而,课堂上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疑问,不仅是向老师提问,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在这种策略的引领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分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比赛。在竞赛活动的氛围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高涨。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教学中都属于学习者的身份,相比教师问、学生答,这种问答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学生当“老师”讲授课文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是学生,没有其他角色身份。新的教育形式下,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适当地赋予学生教师的角色。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让学生经过认真地预习课文后,以小老师的身份,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讲给其他学生。之后,其他学生对小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质疑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下,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问题意识自然也就增强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大策略的贯彻实施,能够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姚本先 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1995,10,28。

[2]周望城 薛慧红 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学习法”初探.湖南教育,2003,19,41。

[3]董琦 改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重庆教育,2001,1,35。

[4]李剑平 论语文教学中的质疑.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5,54。

[5]王吉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安徽教育,2003,12,28。

论文作者:王聪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_王聪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