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研究论文_武欣楚

互联网+”环境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研究论文_武欣楚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当下,我国就业创业的主力军逐渐被青年一代所替代,互联网的低门槛特性也使得其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就业创业的主要应用平台。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共青团针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特点与就业新形态,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共青团针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青年就业创业;改进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互联网正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对于“互联网+”背景下来讲,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所有传统行业,但并非是为了让两者之间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为了让互联网应用平台、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去,进而创造新发展生态和新社会形态。可以说,“互联网+”背景下为提高现代青年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帮助。

1“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与就业新形态

1.1“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特点主要包括三大显著特点,即融合性、创新性、人本性。第一,融合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与互联网技术、非互联网行业的有机融合,进而创造出新兴业态。第二,创新性。“互联网+”背景”的创新性不单单只体现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市场方面和服务方面。第三,人本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创造出的新兴业态,都是源自对客户的尊重,并以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体验和个性化服务为最终服务目标。

1.2“互联网+”背景下的就业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是一种新兴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新兴生产方式,同时还是一种新兴就业形态。倘若社会各行各业都广泛推行“互联网+”背景下,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的数据业务,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主营数据业务的发展,进而推动企业自身的产业创新。比如“互联网+服务业”,即服务行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多媒体加工等方式进行服务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有效提高行业自身的个性化定制水平,进而促进行业的专业化发展。

2“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改进措施

2.1以青年团员为中心,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要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共青团工作不仅仅是对青年团员的管理,更多的是为团员服务。高校团委应立足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背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搭建各类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引导作用以及各类青年社团的组织协调作用。

2.2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树立青年创新创业意识

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因此,更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各类科技研讨会及文献检索培训,引导推荐青年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组织创业团队经验分享,创业杰出青年宣讲交流会,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意识,拓宽创新创业思路,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如今,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以及生活方式,层出不穷的APP客户端,丰富多彩的网页内容成为青年把握专业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创新创业资讯的主要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共青团工作者应该以此为契机,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多层次的教育环境,发展QQ、微信、易班等教育载体,宣传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准确及时的发布最新科技竞赛动态,加强对青年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树立科技创新精英人才榜样,强化青年创新创业意识,促进青年的知识向创业能力转化,引导孵化青年科技创新作品及创业项目,在线解答青年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同时也方便了解需求,分析状况,从而更好地为其提供便利的服务。

2.3立足于社会层面的改进措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现代青年应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就业创业的支持度,同时在青年就业创业的技能培训和财政税收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现代青年构建了良好的就业创业平台。国家正在大力积极地为青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以某民生网的“微我找工作、掌上选人才”这一成功案例为例,可以看出,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同时实现选人才和找工作,可谓一举两得。这种把互联网作为载体的线上线下互动,以及“微应用”和“云服务”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能推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华丽升级和转型,可以让供需两者借助人才E站、网上求职超市和手持移动终端等方式接受“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形态服务,能够使当代青年真实地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国家要强化青年就业创业信息建设,务必把就业创业数据做到实处,便于更准确地把握就业创业新形势,进而为现代青年提供更高效和更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2.4立足于高校校园的改进措施

高校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问题,关系到青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发展,同时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强化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的责任感,将促进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努力构建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加强学生与企业间、学生与社会组织间的密切联系,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与此同时,高校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完善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网站、微信群、BBS论坛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等,落实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国外的一项创业计划竞赛中,竟出人意料地催生出大量的高新企业,被赞誉为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此外,各高校对那些有创业需求的青年学生,可以实行弹性学制,批准他们的暂时性休学,以满足他们的创业需要。

2.5立足于青年的改进措施

现代青年要想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身的就业创业目标,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一方面,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全面发展型的,这就要求青年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运用互联网平台掌握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进而夯实自身的就业创业基础。另一方面,青年的网络技能还有待加强。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现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互联网运用能力,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创业能力、市场适应能力,进而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商机。另一方面,青年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在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多关注一些社会组织的举措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措施和政策来实现自身的就业创业目标。

结语

总之,现代青年在“互联网+”背景下这种良好就业力、创业力的支持下,进行主动、积极的就业工作和创业工作,不但能够充分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还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和相关部门尤其是共青年团的大力支持;同时,青年个体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注重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坤.服务大学生就业中高校团组织的角色与职能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1).

[2]周勇,杨文燮.构建以创业计划竞赛为中心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何以可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2).

[3]陈雨青,黄妍.浅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J].德育与学生工作,

2014,(1).

[课题项目]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

作者简介:

武欣楚(1990—),女,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师 。

论文作者:武欣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互联网+”环境下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研究论文_武欣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