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论文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论文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

陈远飞

(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长期发展历史进程中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性影响,也直接关乎到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同时还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新时代,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公民层面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位。基于这一背景,结合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本文提出推动良好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性互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家风家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性;良性互动

一、引言

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家庭就是组成这个生命体的最基本的单位——细胞。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家风家教与社会良好风气和文化氛围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建设,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总书记的话启示我们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建设、注重家教建设。家风家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和心理健康发展,往大了说,也关乎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崇高的道德修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拥有坚定的意志力,懂得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而不合格的家庭教育则会导致青少年内心扭曲、性格变异,相对于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同龄人,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概率更高,也更容易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

二、家风家教及其特征分析

(一)家风家教基本含义

“家风”也称为“门风”,它是对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在长期繁衍、成长、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活理念、实践经验、精神信仰、哲学智慧、价值观念、处世法则、行为准则等多方面内容的总结。家风是维系家族或家庭长期稳定传承下去的纽带,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长盛不衰、永续绵延的动力源泉。相应地,“家教”是指家族和家庭的长辈对晚辈进行的思想教导和行为约束,其目的在于将优良的家风传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对于任何人来说,家教都是其接受最早、最直接、最根本的行为教育与思想价值观念教育,对个人后期的成长与生活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和启蒙作用。

(二)家风家教特征分析

1.传承性与时代性

1.2.2 取卵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 mg,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阴道探头装穿刺架,经阴道穿刺取卵;穿刺针用COOK17G双腔针,启动负压吸引器,压力为130~140 mmHg,应用15 ml试管收集卵泡液,吸净1个卵泡后将试管交由胚胎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寻找卵母细胞,如未获卵,则对卵泡进行反复冲洗抽吸,次数<6次。

家风家教的传承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家风家教是一个家族或家庭自先辈开始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处世智慧、行为准则,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从家风家教的传承对象上来看,家风都是从前辈传授给晚辈,家教也一定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因此,家风家教在对象上也具有传承性。家风家教的时代性是指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家风家教的内涵与表现方式也随时代变更而有所丰富、有所延伸、有所摒弃、有所改良。例如,对于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人而言,家风家教可以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到了现代,我们要求每一个公民做文明人,做有道德的人,做有知识的人,做爱国的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人们自古以来就专注于探究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组成单位,国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有机组合体。从个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层面上来看,新时代,家庭与国家的关系体现在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上,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计算过程中,在确定相应于荷载准永久组合的基底附加压力时,要考虑在荷载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压力、地下水情况、基础埋深和基底以上土层分布情况,遗漏哪一点都会使变形计算不准确,所以设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一定要全面、准确。

我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建设,强调对家族优良道德价值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纵观我国先辈们的治家之道,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著作,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傅雷家书》《曾氏家训》等著作不胜枚举,这些伟大的家训都是我们前辈关于家风家教建设最深刻独到见解的记录,也是建设家风、教育子女后代最真实、最生动的典型写照。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育人方面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这其中“修身、齐家”均是家风家教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传统把“修身”与“齐家”视为一个人事业发展的起点与根源,足见家风家教的基础性作用和根本性作用。具体而言,家风家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作用在其内在结构层次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风家教帮助社会个体修身养性,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个人道德养成的根本。第二,家庭教育有助于社会个体养成为人诚信敦厚、待人诚恳友善、仁者爱人的社会公德,这是个人道德内涵的进一步延伸,也是社会个体必备的道德修养。第三,良好的家风家教还让社会个体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每个人民族气节的体现。家风家教的无形性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社会个体,使社会个体在良好家风家教的耳濡目染之下增强其社会道德价值认同感。从家风家教的传承性来看,子女良好的思想道德养成受到父母的影响十分明显,父母如果能够切实做到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爱岗敬业,子女就越能够迸发出乐观向上、切合社会品德要求的正能量,展现出与平辈有差异的气质,愈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对个体道德品质的熏染具有春风化雨的独特魅力,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能够蔚然成风。

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上推出了引领潮流的智能化设备-林德物料搬运机器人L-Matic AC,环保节能的新能源叉车——氢电池和锂电池叉车,以及专注车队运营管理数字化的林德智联系统Linde Smartlink等,和与会展商、观众分享智能化、数字化、新能源转型经验,集中展现了林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家风家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根植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对数千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虽然在表达形式、表现方法、表达内容上各不相同、姿态万千,但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取向及其哲学智慧殊途同归。我国长达五千年之久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道德理念、哲学思考,而家风家教就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现。我们一提及“爱国”,就自然会想到“岳母刺字”“曾国藩教子”等生动的家教历史故事;我们一讲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就会自然想起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我们一讲到“清正廉洁”就会想到湛氏“封坛退胙”的典故;我们一谈论“重德修身、与人为善”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风家教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都是对我国经久不衰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形象、最细微的写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鲜活、最动人的载体。

家风家教来源于家庭和家族,在我国有成千上万个家庭基本单元,不同的家庭人员结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在家风家教的建设上也千差万别。有些家庭崇尚道德、重视礼教与德育工作,先辈的模范事迹为子女后代树立起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而有的家庭在家风家教方面漏洞很大,忽略了家风家教对家庭的重要作用,结果致使子女后代因长期处于消极恶劣的成长环境下,心理发展与道德建设蒙尘。例如,受封建思想的严重影响,有些地区在家风家教建设上还存在重男轻女、因循守旧、不善变通、笃信鬼神、轻视科学等落后的生活习气与思维习惯。这严重阻碍了家风家教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发展,缺乏新鲜活力。再如,受现代家庭成员“4+2+1”结构模式的影响,很多父辈祖辈对后代子孙倾注了过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给孩子更多的物质供给,却忽视了家风家教对孩子思想品质的熏陶。这样一来,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偏离正轨,养成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恶习。面对不同家庭在结构和家风家教建设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这时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层面要求每一位公民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公民都应当自觉将之作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价值指南,在社会生活中主动践行。对于有良好家风家教传统的家庭而言,应善于将家族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二者的良性互动作用。有些家庭缺少家风家教传统,此时更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家风家教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性

2.启蒙性与引导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风家教的价值引导

家风家教的无形性体现在家风家教是对社会个体精神道德层面的教育,看不见、摸不着,家风家教对个体的影响体现在其影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家风家教的有形性体现在它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道德修为与言谈举止。

国内外已有众多学者对智能加工技术开展了研究工作[4-9],发表的论文数量在近年来迅速增多。使用关键词“智能加工”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发现,自1990年以来,“按全文”检索出的论文总数最多,共有781篇;其他检索方式以论文数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按摘要”、“按主题”、“按关键词”、“按篇名”等,如图3所示。从发表时间看,近5年的论文数呈显著增长趋势。图4表示对“按篇名”检索出的62篇论文的统计结果,其中,2015年-2018年近4年的论文数已达22篇,远远超出前面任何5年里的论文数量。

(二)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

家风家教是由家庭或家族内的长辈对晚辈后代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伴随着每一个社会个体从幼儿时期到青春时期,再到成人时期乃至整个人生阶段。幼儿时期的家风家教能够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使孩子从小就知道哪些品德是高尚的,哪些是卑劣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自己学习模仿的,哪些行为是不该做的。青春时期的家风家教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年轻人在成长道路中会遇到诸多挫折与磨难,诱惑与机遇,这些都需要坚定的内心信仰引导其做出正确的人生决策。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风家教同根同源

3.无形性与有形性

新时代,国家为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力度,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这是新时代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当自觉维护并遵守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的提出看似简短,但内涵极其深刻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借鉴古人修齐治平智慧与经验最真实、最生动的范例。古人讲忠信,今人重诚实;古人讲仁爱,今人重友善;古人讲治国,今人重爱国;古人讲齐家,今人讲爱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社会、国家三个不同的维度阐释了对新时代中国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它充分地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精髓,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简明扼要的精准概括与补充,是站在新时代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历史新维度下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赋予的新内涵。

四、建设良好家风家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整合并发展家风家教资源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积淀了大量的家风家教素材。家风家教资源由于种类丰富、体量庞大繁杂,需要事先对其整合并合理归类。如将其细分为典故、成语故事、名言警句、视频材料、图片材料等。在保证内容完备的基础上尽量增加其趣味性和灵活性。对于儿童教育而言,可以借助于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将这些优秀的家风家教传统故事制作成动画片,推动传统文化中优秀家风家教资源的传播与推广,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之通过阅读了解古代先贤的家风家教故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做好家庭教育基础工作

家庭教育是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也是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从家庭教育内容来看,父母首先要充分地意识到家风家教对于孩子道德品质产生的巨大影响,树立起正确的家风家教理念。其次要注重自我教育,要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避免因自身行为举止不恰当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带来不利影响。从家庭教育形式上来看,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弄清楚家风家教的相关道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行为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建设良好家风家教,除了家庭自身重视外,还需多方联动,营造氛围,形成合力。社会各界要积极宣传真善美、严厉打击假恶丑,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借助新媒体技术,发挥宣传引导工作。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学校也要全力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使之主动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新时代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家风家教建设为抓手,以家风家教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家风家教方法与智慧,形成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在标准实验室内对4种喷墨打印纸进行性能测试,分别参照GB/T 7974—2013《纸、纸板和纸浆 蓝光漫反射因数D65亮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条件)》测试纸张的白度[10];参照GB/T 2679.9—1993《纸和纸板粗糙度测试法》测试纸张的粗糙度[11];参照GB/T 8941—2013《纸和纸板镜面光泽度的测定》测试纸张的光泽度[12];参照GB/T 1540—2002《纸和纸板吸水性的测定(可勃法)》测试纸张的吸水性[13];参照GB/T 742—2008《造纸原料、纸浆、纸和纸板灰分的测定》测试纸张的灰分[14]。

参考文献:

[1]叶彩虹: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9).

[2]蔡戎: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政协天地,2014(08).

[3]王玉娥:新时期重庆市家风家教现状调查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

[4]王蒙:家风与家教[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07).

[5]孙兰英,卢婉婷:家风家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6]谷今:谈家风家教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7]林红明:基于潜能教育的中职生家风家教建设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 陈远飞(1976.06-),男,汉族,籍贯福建安溪,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方向。

责任编辑/周洁

标签:;  ;  ;  ;  ;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