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论文_朱连梅

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论文_朱连梅

朱连梅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810007)

【摘 要】针对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16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实施为期16周期,结果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为25%护理与管理后的改善率56.25%.谈谈我们在护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与心得。

【关键词】社区;老年性;精神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85-02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情况,老年常见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老年精神患者更应得到高度重视,应加强对老年精神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

1 临床资料及对象

2015年1月在我本社区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符合入组标准共16例例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男性8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48岁。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的护理,康复效果明显,近期治愈率24.6%,远期治愈率71.2%。。入组标准:(1)病情处于恢复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2)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年龄40岁以上;(3)排除严重躯体疾病;(4)无酒精及药物依赖史。通过对患者的的病情和生存质量的测量,然后对其作相应的康复护理与管理。

2 老年性精神疾病的心理特征

2.1孤独心理。精神患者入院后 ,由于半封闭式的管理,造成他们害怕孤独寂寞的心理,在这个区域内民营办法进行自由活动,感觉生活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够完成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样的心理,容易让患者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往往会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异,形成诸如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感情脆弱,焦躁不安,易怒多虑等不良心境。从而引起生理上、思想上的病变促使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

2.2自尊心理。由于自尊心的驱使,使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往往不想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患者,也不愿意来到特殊的医院后进行救治,也不希望医护人员对其格外的关心及爱护,不希望让别人认为自己神精神病希望自己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不受歧视,和“正常人”一样接受治疗。 

2.3 执拗抗拒心理。由于长期的封闭治疗,老年性精神患者容易对自己病情丧失了治疗信心或对外界某些事物的要求不仅无反应,反而表现出执拗抗拒行为。这是大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常有的表现。

2.4依赖心理。老年性精神病患者会像一个儿童一样,依赖着身边的人,一般在思想上、体力上、行为上有退行性和懒惰性变化。同时,产生强烈的依赖别人的心理,不允许别人反驳精神患者的意愿,。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特别希望每个人都能对他安慰、同情和理解。

3 对于老年性精神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3.1真诚对待患者。在精神患者护理期间我们要以一种真诚的态度与老年性精神病患者进行认识,了解,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来对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要以仪表端庄、热情待人的态度,使患者有种亲切,温暖,与欣慰之感,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赖。一定也要详细的告诉患者病房的大体大体设置情况及住院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协助患者要与其他同房的患者进行介绍,使其认识到我们很重视他,同时也要时常协助患者搞好患者间的友好关系,以防互相伤害,。这样充分的为接受医护人员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作一个良好的前提准备,以致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

3.2 消除精神患者的戒备心里。在患者刚到来的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和病人谈心,因为大多数精神患者希望在得到他人的关怀照料下得到超出常态所需要的安慰与同情,得到一种重视感,同时以幽默的语言或朋友身份谈其心,交其心做到相互明心,使的患者放下戒备心里。使其感到人生路上充满快乐和爱心,以消除患者紧张、孤独、恐惧、寂寞的复杂心理与戒备心理。

3.3针对执拗、抗拒作出相应护理。护理人员要对那些认为自己无病拒服药的患者,应进行劝说疏导,帮助病人驱散烦恼和忧思。然后对那些猜疑食物中有毒的患者可邀请病人自己参加配膳和分发食品工作,并让其任意挑选一份,以消除其执拗,疑虑的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对不思饮食或拒食的患者,应劝导和鼓励进食,可少量多餐,提供富有营养,平时喜欢的食物。

3.4适当组织文娱活动。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适当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如下象棋、打乒乓球、定时播放电视、听音乐等其他可行的活动,以调节生活,陶冶情趣,来丰富其内心生活,开扩其思想活跃。有规律、有秩序地安排家属和病人见面,避免今多昨少隔三差五等情况,以免患者产生胡思乱想。

3.5 争取建立亲人般的护患关系。在不影响基本的药物治疗和一些正常的文娱活动外,争取建立亲人般的护患关系,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其与医护人员彼此建立一种依赖感、信任感、安全感。这样,有利于配合治疗。要鼓励病人多劳动、勤思考、多增加锻炼机会,并进行功能训练,以促进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和提高其独立活动能力,加速身体生理功能的恢复。

4 护理人员在做好老年精神患者护理具备的心里素质

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科护士除应具备各科护士素质外,还应具备特有的素质。才能对老年精神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一定要具备以下几点:

4.1 具有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神科护理人员是一个一个特殊群体的工作人员,由于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需要做的是特殊服务,他们的职责就以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目标,所以护理人员本身更应有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精神。当患者受病理心理的影响而产生异常行为和不协调的人际关系时,常表现为自伤、伤人、逃跑、破坏、冲动等,护理人员一定要耐心劝说。护士要充分认识到一点的是因为由于患者缺乏正常的内心体验,是因病态所至的不可抗拒的行为,所以一定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视患者为亲人,树立高度的同情心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帮助他们尽早从精神疾病的痛苦和绝望中解脱出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4.2 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因为精神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表现喜怒无常,有的兴奋躁动、手舞足蹈、行为怪异,有的则少言寡语、独居一处、不饮不食,这就强烈考研一个护理人员的随机应变心里。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发生转化而出现预想不到的危险。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在紧急状态下化险为夷的应激能力,以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如果对患者的病态行为产生对抗,可激起患者埋在心里的暴力,使事态变得繁杂,严重。所以护理人员要有以患者为贵的职业情操,在对待患者的病态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忍耐容忍,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耐心、细致、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

5 讨论

目前我们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之一,更好的利用社区中的资源,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要尽量减少老年性精神患者的住院日。

心理康复指导能要有效的增加和加强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和应对能力,尽可能让患者享受到一种正常人的生活环境,使其达到缓解残留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社会独立生活技能;在未进行康复前,病人及家属对相关知识了解比较欠缺,缺乏应对患者症状的行为的技巧,不能协助病人正确的维持治疗,易致疾病复发,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康复指导,使他们了解了有关疾病的知识,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了家庭成员关系的日趋融洽,从而为病人创造了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了病情的康复。

护理与管理后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对家庭、社会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活动能力缺乏方面的改善尤其明显,与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产生这样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家庭为导向的更为人性化的社区心理康复指导模式增加了病人对维持治疗的的依从性;二是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适当的社交活动等,并使病人始终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因住院带来的社会功能受损,从而实现了心理与社会的全面康复;三是患者家属通过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和对整个治疗的康复的主动介入,加深对精神疾病的了解,改变了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的粗暴态度,从而提高了照料患者的能力,对老年性精神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0

[2]沈文娟 关奇志.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6):39

[3]黄津芳 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4?

论文作者:朱连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老年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论文_朱连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