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论文_罗桂萍

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论文_罗桂萍

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 探明优质的护理措施对发作性睡病病患的治护效果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检查或入住我院治疗的31例发作性睡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的护理方案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监测来观察病患护理后的睡眠情况;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31例病患顺利完成监测,其中夜间PSG监测中,23例病患的睡眠潜伏期<10min;15例快动眼睡眠(REM)始于入睡后<20min;白天MSLT监测中,27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min;入睡开始阶段出现REM≥2次的病患有26例。护理后,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得到提高。结论 ongoing的护理,可显著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护理措施;效果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narcolepsy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easures on narcoleps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31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who were examined o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nd their nursing schemes and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y polysomnography(PSG)and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monitoring to observe the sleep statu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quality of life changes after nursing. Results 31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monitoring,including 23 patients with night PSG monitoring,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began less than 20 minutes after falling asleep,27 patients with average sleep latency less than 5 minutes during the day MSLT monitoring,26 patients with REM more than 2 times at the beginning of falling asleep. After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Nursing care of ongo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eliminate unhealthy emotions and psychology,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Narcolepsy;Nursing measures;Effect

发作性睡病较为罕见,好发于青少年,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四联征,临床上病患的主诉为日间出现不可克制的短暂睡眠,还会伴随有焦虑、抑郁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等等[1~2]。该病一旦病发,常伴随终生,因此需要持续的长期治疗,且该病还具有易复发的特性,这些均会对病患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3]。因此治疗过程中采用高效的护理方案帮助病患缓解不良情绪和身体上的痛苦十分重要。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或入住我院的病患中筛选出经患者同意的发作性睡病31例。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符合发作性睡病临床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者,合并其他疾病者,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不配合医生者等。31例病患中,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25.4±5.2)岁;平均病程(5.2±1.7)月。对比病患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发现,P>0.05,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可以在同一基线上进行临床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监测前护理:详细了解病患的疾病史、用药史和治疗史。由于该病病发后,病患会表现出精神不振、瞌睡、情绪低下、自卑等表现。因此,医护人员在病患清醒期间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医护人员在与病患交流沟通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树立治疗信心。监测时,提前提醒病患禁忌事项,如禁食咖啡等影响睡眠的饮料、或药品;并确认到达就医时间;提前向病患介绍监测室的构造、环境和设备等情况,使病患提前熟悉环境,避免产生应激反应;提前告知病患关闭手机以免影响正常监测结果。监测环境要安静、舒适,并调整好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病患的睡眠质量。(2)监测中护理:首先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对连接电极的皮肤进行乙醇和磨砂膏擦拭,达到清洁皮肤和降低阻力的目的。并告知病患不用担心电极脱落,可随意改变体位。然后正确连接电极,头脸部的电极需用纱布粘贴,为防止脱落需带弹力帽,准确记录数据。在实施监测时,要定时进行巡视,及时观察病患的睡眠情况和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如电极脱落、仪器故障等,并及时与医生联系。白天对病患实施包括(脑电、眼动、下颌肌电)的多次睡眠潜伏试验监测,(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共5次,从早上开始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检查,并记录病患的脑电情况和REM情况。夜间则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方案。叮嘱病患在小睡醒后,可进行活动或看电视等,使病患保持清醒状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3)监测后护理:结束后,帮助病患清洁电极连接处的皮肤;将取下的电极用温水浸泡并刷干净,放好;及时统计、处理监测结果。

1.3观察指标及评标标准

病患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填写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SS),并记录下评分结果;观察、记录病患的睡眠监测结果;病患填写由肢体活动、意识情况、社会功能、环境领域4方面组成的生活质量评分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患的睡眠监测结果

31例病患顺利完成了监测,其中夜间的PSG监测结果中,23例病患的睡眠潜伏期<10min;15例快动眼睡眠(REM)始于入睡后<20min。白天的MSLT监测结果中,26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min;入睡开始阶段出现REM≥2次的病患有26例。

2.2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1例研究对象的肢体活动、意识情况、社会功能、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15.3±4.3)、(14.1±3.2)、(12.8±3.6)、(12.9±3.3)。

3.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作性睡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仅为0.04%,发病率无性别差异[4]。该病的病发主要有不可抗拒、不分地点和场合过度嗜睡、反复发作的特点。一旦发病,则会对病患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目前,发作性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待研究,并无确切的治疗方案[5]。临床上只能通过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脑脊液浓度检查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等方式岁疾病进行相应的诊断。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在病患进行PSG和MSLT监测中实施系统的优质护理的治护效果。通过护理,病患的心态较为放松,情绪较为平和,有助于诊断;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安稳的睡眠,有利于稳定的结果记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就本次实验结果而言,在检测过程中对病患使用系统的优质护理方案可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提高发作性睡病诊断的准确率,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因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例数较少,需要做多次大样本实验进一步探究对发作性睡病病患实施系统的优质护理方案优缺点、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郎奕,王少杰,俞杰.发作性睡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0):3818-3821.

[2]王宗文,吴惠涓,赵忠新.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6,27(06):621-625.

[3]李秀娥,郭晓红,李月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在其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40(06):372-374.

[4]易启明,旷小军,张钦.23例伴猝倒发作性睡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03):42-43.

[5]郝倩,屈清荣.发作性睡病患者行PSG和MSLT监测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05):141-142.

论文作者:罗桂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论文_罗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