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頔,陈兰波

林木种苗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頔,陈兰波

杨頔 陈兰波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提高了对林木种苗的项目的关注度,因此,加大了林木种苗的投入,建设了一批林木种苗重点项目,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林木种苗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但作为林业生产中的基础生产材料,林木种苗的数量和质量对林业重点项目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林业种苗重点项目的建设,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提高的林木种苗的社会化功能,社会各行业都想通过经营林木种苗获得经济利益,这加大了林木种苗的生产。现本文就对林木种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分对策。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问题;解决对策

林木种苗在生态和林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环保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林木种苗的生产有了更高的要求,林木种苗的数量不仅要达标,质量也要上个高度,做到林木种苗品种优良、齐全、多样,为林木种苗的生产社会化服务,要努力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木种苗,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造林模式

为了使造林的成本降低,育林所使用的中都是不合格的,是通过群众的采集而得来的,对这样的林木种子进行培育,肯定会给种苗的质量带来一定的不好的影响,林木种苗生产标准化的缺乏在树种的不当选择上有所体现。林木种苗的种植没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因地种树,种植林木种苗的的土地质量较差、所种植的种苗间的密度小,影响了种苗的成活率,而且对种植后期的保护和监管也不是很到位,影响了种苗的生长和发展。

2、种苗生产结构不合理

种苗的生产结构不从实际出发,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城市绿化中所使用的苗木大多是大规格常绿苗木,而当前的大苗木的生产量却是不足的,树种也是由少数的育苗人员掌握,他们故意抬高苗木的价格,提高他们的收入;并且苗木的培育周期也比较长,造成大规格苗木比较稀缺,培育人员不注重苗木的生长过程,任由其自由生长,造成苗木的规格都是不统一的,影响了城市园林的规划,还有就是一二级良种壮苗供需不平衡,生产的苗种供不上使用的效率,这严重制约了种苗生产的发展。

3、林木种苗市场混乱

由于林木种苗市场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再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使得林木种苗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种苗管理机构对种苗的质量监管不到位,忽视种苗的引种和推广环节,使得林木种苗市场的体系极为混乱。有些林木企业是无证非法经营,随意的命名品种的种类名称,过渡的宣传炒作,抬高某种林木种苗的价格,从中获取个高额的利润,甚至有些地区出现许多假种苗、劣质的种苗,对造林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宏观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有约1/3实行自收自支和差额补贴,有的种苗行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落实,他们不得不从事经营创收,导致种苗质量监督及行政执法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种苗执法、技术监督、信息引导等工作的开展。

5、国有苗圃管理落后

当前,大部分国有苗圃经济效益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有的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导致苗圃的经营管理状况很差,国有苗圃的示范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对策探究

1、科学规划种苗生产,提高种苗培育质量

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是做好种苗的培育工作,提高种苗培育质量,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以免造成种苗过剩和资源浪费。

2、调整种苗生产结构,缓解种苗供求矛盾

种苗的供求随着林业的发展而变化,应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种苗的培育工作,要发展名特优品种,保证种苗的质量,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选择不同的树种和草木进行搭配二一是注重外来优良品种,丰富树种资源二优良的外来树种包括广义上的变种、种源、无性系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二是注重新品种选育二要想促进苗圃的长期发展,使新品种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效果,就必须注重新品种选育和保护,尽量培育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确保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注重培育乡土树种二因为其长时间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人们掌握乡土树种的培育技术,容易被市场接受二乡土树种因为就地取材,栽种的成本低、成活率高、效率好。

3、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林木种苗生产要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一是要大力宣传有关林木种苗的科技知识,使优良品种推广到造林地;二是要培育更多优良林木品种,使林业生产应用良种率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让林木种苗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4、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确保种苗质量

一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标制,避免在种苗选择上使用“关系苗”、“人情苗”,保证在工程造林中使用合格苗、优质苗。二是严把种苗质量关,从根本上保障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三是坚决制止种苗市场垄断、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通过苗木价格听众会,确定合理的苗木价格,有效地维护了用苗单位的利益,保障了苗木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5、加强质量监督,提高种苗质量

应把林木种苗质量监督作为种苗管理的重点,必须常抓不懈。一是严格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发放制度,淘汰一部分不合要求的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环境,使每个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做到凭证生产和经营。二是加强种子采集、加工、调制、贮藏等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严格实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制度,认真填写种子、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全面实行种苗标签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层层把好质量监督检验关,杜绝质量不合格林木种苗用于工程造林。

6、创新机制,促进种苗产业发展

深化国有苗圃改革,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种苗质量效益二鼓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主体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建设,对不同所有制苗圃实行同等的市场准入、国家投资、信贷等政策,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三、结语

通过对林木种苗存在造林模式相对滞后、种苗生产结构不合理、林木种苗市场混乱、宏观监管力度不够、国有苗圃管理落后和林木种苗机制不灵活等问题的分析可知我国林木种苗的生产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我国林业产业和生态环保产业的建设。因此针对林木种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探索先进造林模式,提高造林效果、科学规划种苗生产,提高种苗培育质量、调整种苗生产结构,缓解种苗供需矛盾、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确保种苗质量和创新机制,促进种苗产业发展等对策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鲍富民.浅谈我国林木种苗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0(21)

[2]冯玉芹.林木种苗生产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0(02)

[3]韩立娟.林木种苗生产对策浅析[J].价值工程.2010(33)

论文作者:杨頔,陈兰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林木种苗生产问题及对策论文_杨頔,陈兰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