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促进全市工人运动--兼论协会组织在政治、经济、工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工人阶级论文

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促进全市工人运动--兼论协会组织在政治、经济、工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工人阶级论文

充分发挥本会作用,促进全市工人运动——浅谈社团组织在政治、经济和工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用论文,工人运动论文,社团组织论文,充分发挥论文,浅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团,顾名思义,就是社会的各种人民团体或各种群众组织。现阶段这种组织既不是党派,也不是帮会,而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或学术探讨性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理论水平与写作能力的群众骨干组成的进步组织。这种性质的社团组织越多、越活跃,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双文明建设)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推动作用就越大。同时,社团组织的增多和活跃也标志着政通人和、万象齐新,标志着党的政治民主、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人人关心集体和国家大事。

本文不敢包罗万象,只想通过对我国工人运动特别是通过对全市工人运动的研究工作谈谈社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搞好工人运动的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始终是紧密相连,有着不可分隔的血肉关系。历史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工人阶级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做为国家的主人翁,作为领导阶级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中国工人运动就不能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早日诞生,没有工人运动的支持,就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因此,我党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政治原则是长期不变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和平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开始试行,随着承包、租赁等管理形式的出现,尤其随着工业生产大幅度滑坡的形势,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一些怪思想:工人阶级还是不是领导阶级?职工还是不是企业的主人?改革开放要依靠谁?还要不要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监督?对于这些问题,党中央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人的讲话都是充分肯定的。全国总工会、各级总工会的认识也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在某些企业家,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承包者们的眼睛里、心目中,对党的指导方针缺乏全面的贯彻理解,政治观念淡化,甚至怀疑和动摇,成为改革开放形势下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有的公开说什么企业行政领导是企业的主人,有的认为职工素质低下,不能作企业的主人。有的虽然表面上承认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但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文件中重要、行动中次要;会议上重要、工作中次要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大形势有利时期,在短暂的企业繁荣中,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是能人,是精英。国家要靠他们振兴,国民经济要由他们少数千百人去发展,于是不把工人放在眼内。至于外商企业、私营企业中辱污工人、虐待职工不执行《劳动法》、《工会法》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针对上述情况,工人运动研究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中国工人运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政策策略如何具体分解、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的延伸和渗透。所以工人运动研究会是各级地方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学术组织,也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桥梁性组织。当前,在我国老式企业逐步深化改革、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特别是包括乡镇企业、外商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种新经济组织正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的阶段,坚持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工人运动的性质,是坚持贯彻我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政治原则的头等大事。

近几年,通过对工人运动的认真研究,我们坚定地认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因为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共产主义运动历程的一个阶段。比如在当前市场经济出现滑坡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有的面临停产、破产的严峻形势。职代会上,一些企业的职工提出高唱三支歌;一是国歌,“企业生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二是国际歌,“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改变现状“要靠我们自己”;三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说明工人阶级是有信心、有志气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否则,就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历史的经验同样也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离开了工人运动,失去了工人阶级的支持,同样也会导致失败。这就是当前工人运动研究会存在、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也是工人运动研究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推而广之,当前方兴未艾的各种社团组织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他们都对国家的政治路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不同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兰州市工人运动研究会近几年取得的基本成绩与效果

兰州市工人运动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现在为第二届理事会。近几年来,本会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在市社科联的指导帮助下,在市民政局社团处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工会的指示精神,围绕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认真研究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决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重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帮助特困职工脱贫致富和女职工工作等问题作为本会研究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集中力量搞调查,深入实际搞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加强和提高全市的工会工作,推进全省的工人运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对促进工会的自身改革和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调研中的针对性。近几年我会坚持每年一次有奖征文活动、两年一次全体理事会议和论文成果发布活动,使研究会工作有计划、有规律。每年根据市总工会当年的工作要点,制订全市工运研究的方向、任务和重点,并提出20多个研究课题,经常务理事会讨论修改后,以市总工会和市工运研究会两家的名义按正式文件下发各县区总工会、基层工会和各理事单位。然后再以同样的名义另行发文对机关各部室、各产业工会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规定,充分发挥领导机关在工运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这样我们既作到了对当年面上工作的宏观指导,又做到了对当年热点、难点、重点课题的具体落实。每年经过层层筛选报送我会的文章都在百份以上,研究内容不但包括了各个方面,而且对重点热门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有所提高和突破。参加写作人员不仅有基层理论骨干人员而且有一线工人和党、政、工负责人。 市总领导每年都有2—3人亲自组织有关部室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写出了较高等级的获奖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工运研究工作的提高与发展。

2.求实求新的集中性。每年一季度我们对面上的工作进行全面安排之后,市总调研室便深入县区、深入基层工会,对当年的重点课题、创新课题,根据各单位的不同情况和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实是求事的讨论研究,并在协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课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尤其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组织人力,举办理论研讨活动,并对一些实际问题、新鲜观点,再次进行加工提高,吸取集体的智慧,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执笔,写出较高层次、有突破性和创新观点的文章。近几年,兰化、兰炼、兰钢、兰石、兰铝(现黄铝)、廿一冶等大中型企业每年都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与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集中人力攻关的作法是不可分割的。

3.服务时效的超前性。在近几年的工运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了研究工作为工会工作服务的原则,注意了研究的时效,并且作到了研究课题的苗头性、预见性和超前性。正确的决策和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关在房子里想出来的,它是要在群众生产、群众运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的。因此,为了市总领导班子决策的需要,我们必须有预见的搞好超前性的调查研究。比如,九三年,我们针对全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面发展、工人阶级新军迅速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组织人力对全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和1987—1993年六年中全市组建的98家乡镇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座谈、分析与研究,写出了质量较高、内容求实、观点较新的调查报告,对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发展工会组织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为市总制订新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市总党组提请市委召开了有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研究会,及时批转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加强和提高乡企工会工作的文件。在大力宣传落实市委文件的同时,市总工会提出了94年在乡镇企业中组建工会工作上要有个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性计划,并与市政府签订了新建“乡企”工会100家的目标责任书。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当年10月底, 全市共新建“乡企”工会188家, 提前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95年全市又发展“乡企”工会组织80多家,截止今年底,全市共发展“乡企”工会424家。此外,94、95 年我们对全市外商企业和私营企业以及贯彻执行《劳动法》情况的调查研究,都同样为市总的决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和材料。为95年全市新建“外企”工会85家,96年新建“私企”工会54家,94、95两年共签订集体合同312 家作出了比较超前的预见性工作,为推动全市乃至全省的工运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今年,我会会长刘荣秦同志亲自带领有关人员通过20多天对三县五区乡镇工会和乡企工会的调查,摸清了情况,并及时会同市级五个有关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委、市体改委、市乡镇企业局),对乡镇工会、乡企工会的建制、人员编制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政策性规定,结束了乡村历来有妇联、共青团组织和编制,而无工会组织和编制的历史。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了获奖文章和部分优秀文章的时效性。对一些好文章有计划的在《兰州工运》上分期发表,既指导了全市的工会工作,也和全国各大城市的兄弟单位进行了相互交流,部分上乘之作还推荐到《兰州学刊》和全国总工会的刊物及其他报刊杂志上发表,这样既调动了作者的积极性,也发挥成果的时效性。

4.评选发布中的严肃性。为了提高全市工运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为了体现讲政治、讲学风、树正气的原则,在每年的论文评选活动中,我们都尽量努力做到公平合理,不照顾人情。比如,今年我会聘请九名专家、学者、教授和领导组成了评审小组,为了防止人情分,我们采取了封闭式阅卷方式,对100份参赛文章进行了认真批阅、评分, 同时还对文章的特点和不足分别写出了简短评语。然后采取奥运式计分方法,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七名评委的平均分为准,严格按得分次序决出一、二、三等奖三十名,杜绝了对名人、熟人和领导人的照顾。获奖结果不但使广大参赛人员口服心服,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参与研究和撰写文章的积极性。

总之,近几年来,兰州市工人运动研究会在为市总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据,解决处理工会业务工作,推动全市工会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为市委制定政策提供了信息、资料,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完成国有企业转机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市工会所属的“兰州市职工技术协会”、“兰州市职工扶贫协会”、“兰州市职工体育协会”、“兰州市职工书法美术协会”和“兰州市职工集邮协会”等社团组织都为全市的企业发展、职工技术交流、帮助贫困企业、特困职工、发展职工体育健身、弘扬企业文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三、壮大职工理论队伍,推动工运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我市工运理论研究队伍比较稳定,呈稳中略有扩展的形势。目前,我会共有理事36人,聘请高级顾问7人,下属分会41个, 共有会员101人,一个以市、县、区总工会为核心, 以产业和基层工会为经络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研讨会组织,一个以工会干部为骨干、一线职工为基层、有党政领导积极参与支持的理论研究队伍已初步形成。但是,这与目前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以越来越多的职工政治、经济利益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比,确实很不适应。因此,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第八次工运理论研讨会上,全体理事一致要求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人理论研究队伍,进一步提高工运研究水平,并形成了几点比较一致的意见:

1.扩大队伍。唯物辩证法认为,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广大职工的参与,工人运动就不会阔步发展。因此,97年我会要通过整顿,在搞清目前骨干队伍的基础上,将新发展健全一批基层工运研究会组织,扩大理事会队伍,把那些热心理论研究、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写作能力的骨干作者发展到研究会组织中来,使全市工人运动研究工作有一支坚实可靠的组织力量。

2.提高素质。理论研究人员应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熟悉本行业的业务知识,具备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有较宽的科技知识面,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于学习,善于观察思考问题。同时要时刻关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观点,关注广大职工群众的心态、呼声和要求,要努力做到脑勤、腿勤、嘴勤、手勤。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捕捉到重要材料,形成较高、较新的理论观点,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文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97年我们将有目地地组织一两次学习班和学术讲演会,努力提高研究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写作技巧,更好的为全市工运研讨工作当好排头兵。另外,我们还将进一步修改研究会的章程、增加奖勤、罚懒的条文,对多年不出成果的会员和理事不搞“终生制”、“铁交椅”。对近年来连连获奖的会员、理事要提出表扬奖励,还要鼓励少数人成名成家,不怕出名人,更不嫉妒名人,并要为多出名人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多出成果。工会干部,不了解企业,不了解职工是不行的。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用的基础一环”。任何工作离开了调查研究就要出唯心主义、机会主义或盲动行为。因此,97年全市工运研究工作要在抓准当前工会及职工工作热点、难点、重点的同时,要求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全体工运研究工作者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采取求证调研,追踪性调研、超前性调研、解剖性调研和补充性调研的方法,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篇文章力求做到情况清、问题准、观点新、质量高。要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在硕果累累的同时达到“个大味甜”,不但让人看到遍地有西瓜,而且要让人尝到个个是好瓜。

通过几年的研究工作,我们认为一个研究会,如果有了一支较好的理论研究队伍,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工作方法,有了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那么它对推动一个单位、一个系统的工作就会做出较大的贡献。这样的研究会也一定会受到群众的拥护、领导的支持和单位的重视。这样的研究会也就会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专栏由兰州市总工会调研室主办)

标签:;  ;  ;  ;  ;  ;  

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促进全市工人运动--兼论协会组织在政治、经济、工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