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战争中的“情报欺骗”论文_孙承昊,罗彬,任泽华

浅谈现代战争中的“情报欺骗”论文_孙承昊,罗彬,任泽华

孙承昊 罗 彬 任泽华 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情报欺骗一般就是指通过隐真和示假来隐蔽自己的军事企图、军事行动和军事目标。情报欺骗的主要对象是敌人的侦察设备和情报机构,最终目的是使对方的指挥员和情报机构由错误的情报得出错误的决策,并最终导致作战行动的失败。

【关键词】现代战争;情报;欺骗

情报欺骗包括隐真和示假两方面的内容。示假必须根据己方战略目的和作战意图,并顺应敌方侦察设备的性能特点和情报人员的心理来进行。隐真就是防止情报信息泄露,以阻碍敌方推断出己方的真正企图,防止敌人制定出相应的反措施。隐真和示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真相暴露,假象就难以欺骗敌人;如不制造种种假象,真相也难以隐藏。

战争实践表明,在高技术条件下,情报欺骗仍然是对付拥有先进侦察设备之敌的有效办法,是夺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的重要措施。成功的情报欺骗可以抵消敌情报侦察监视手段先进之长,弥补装备落后之不足。欺骗之所以能对对方情报人员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迎合了情报人员的某些先入之见。隐真与示假欺骗相结合,使欺骗对象更容易进入他自己倾向于采取的方向。如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洛萨”行动之所以能取得突然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德国情报机关在对东线大规模集中兵力进行严格保密的同时还释放出大量的假情报。

成功的情报欺骗离不开出色的情报攻击,二战期间盟军诺曼底登陆的“霸王 ”行动就是一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盟军取得了无线电破译技术的突破,因而得以掌握德军的超级机密。据此,盟军可以准确地了解德军的情报设施、手段及获取方式。于是盟军适时对敌人的情报设施和人员进行攻击或抓捕,使德国情报部门失去可靠的情报来源,只能依赖无线电测向判断盟军的动向,其准确性自然大成问题。出色的情报欺骗离不开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是,完全保密仅仅是理论上追求的目标,实际上很难做到。在某种情况下,一定程度的泄密还有助于强化欺骗效果。事实上,要是作战企图和行动一点不让对方发现是十分困难的。泄露是不可避免的,部分的泄露不一定影响欺骗效果,而将虚假的信息和一定的真实信息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让部分的真实信息在欺骗对象那里得到部分证实,更有可能让他相信假信息。欺骗越接近于真实情况,就越容易成功。

情报欺骗中某些情况下的虚张声势(只有假信息,没有真实情况)也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一种上策。通常情况下,应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虚无实,难以达到欺骗效果;有实无虚,根本就不是欺骗。战术迹象是有关敌人进攻准备或意图的具体报告。它表明事态正向什么方向发展。现代情报搜集手段已经使得己方很难遮蔽为实施一次规模战略突袭而进行的准备,然而适当进行战术欺骗则可以掩护作战规模、作战行动方向与时间。因此,在情报欺骗的过程中,应给予战术迹象更多的重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欺骗,有时甚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随机性的策略和方法。这可以使得对手摸不清头脑,避免其掌握了己方规律而采取相应的反措施。此外,在灵活采用战术欺骗的同时,还可以发挥技术特长,达到声东击西目的。

参考文献:

[1]总参军训部.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M].解放军出版社,2010.9.

[2]周国泰.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9.

[3]朱建新,刘保成等.现代军事技术教程[M].国防科技出版社,2012.6.

作者简介:孙承昊,男,1991年5月生;罗彬,男,1994年7月生;任泽华,男,1996年4月生,三人系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装甲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

论文作者:孙承昊,罗彬,任泽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月总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浅谈现代战争中的“情报欺骗”论文_孙承昊,罗彬,任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