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县域治理现代化论文

法治护航县域治理现代化论文

法治护航县域治理现代化

陈 磊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近年来,昆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着力推进民主法治现代化,注重发挥法治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保障作用,全力推动法治昆山建设争先领先,努力让法治成为昆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勇闯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昆山之路。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法治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放管服”改革打造“昆山服务”升级版。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昆山全力打造以精准服务、高效服务、贴心服务、创新服务为内涵的“昆山服务”升级版,书写科创之城建设的最好“邀请函”。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制定发布《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登记、纳税、获得电力等环节,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3条政策和10项配套措施,要求审批事项办理时间比全省标准再压缩30%到50%。昆山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140项行政审批事项,启用政务服务综合智慧平台,设置“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基本实现“区内事情、区内办结”。在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市级部门的34项行政许可事项按照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等五种管理方式实施“证照分离”审批。

全力推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法律服务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昆山出台司法行政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深化“法企同行”等一系列文件,招募律师、公证员等组建法律服务团,进企入厂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主动服务“昆台融合”,组建由31名优秀律师组成的台企台商律师服务团,为在昆台商、台企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健全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机制,加强企业法律风险评估。

紧扣发展需求培育企业法治文化。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法律问题、法律风险,开通“尚法讲堂”约课系统,提供“菜单式”普法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制定企业经管人员法治培训制度,增强企业依法治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意识、理念和能力。聘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段俊、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惠芬等知名企业员工为“尚法大使”,充分利用贴近企业员工、社会影响力大的优势,收集普法需求,积极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

服务保障开放创新,让法治与抢抓战略机遇同向发力

全面启动昆山试验区条例立法工作。《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被列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18-2022年立法规划》第一大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内容体现对台特色、符合昆山实际,进一步推动了昆台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为昆山试验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企同行”助力两岸深度合作。发布《关于深化昆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强化昆台法治文化对接”“鼓励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本市设立代表机构”“支持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担任本市各类企业法律顾问”等被纳入文件。开展“法惠台企”专项行动,市台办、司法局、台协会、律师协会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亭林尚法讲堂台企行”平台,为广大台企台商提供日常法律咨询服务、法律知识讲座和培训,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建议和方案。

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效能。出台《“简政放权优服务”三年提升工程(2018-2020年)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持续加强区镇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一张网”向区镇、村(社区)延伸,设置“综合窗口”实行“无差别受理”。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取消34项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建设涉审中介超市,69家中介机构的109条服务事项登记备案入驻。全面落实重大产业项目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制度,建立重点实事工程项目集中辅导机制,创新开展“百名局长驻窗口”等活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提高基层自治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推动社区规模合理调整、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探索基层民主协商路径,依托三社联动、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等,培育一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典型。推动社会组织三级培育基地建设,注重社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探索开展首届公益创客大赛,共建成公益坊、五彩益家69家。强化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社会组织业务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顺利完成社会组织年检和抽查工作。全力推动社工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社工人才计划,推进各区镇全科社工服务模式试点。

引领推动基层善治,让法治与提升治理能力无缝衔接

曾经,在与冰冻街一墙之隔的铁佛花园工作过两三年,几乎每日光顾“明明麻辣烫”。有一年春节回小城,年二十九下午,特意骑车去那里吃一碗麻辣烫,简直一种凭吊,记忆里的味道永垂不朽。

开展外向型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用好党外人士法律服务团,围绕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问题,针对昆台工商协进会会员单位,定期举办法治讲座,促进昆台工商交流。依托外向型民营企业大走访活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征集外向型民营企业法治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建议。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五个检察室设立工作联系点,在办理涉及外向型民营企业案件时结合办案开展犯罪预防宣传,走访外向型民营企业,提供检察服务工作,为外向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3)当突发事件导致市场价格随机波动,市场需求随着改变,在市场需求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下,市场需求分布分别满足正态分布X~N(20000,3002) 和X~ N(6000,3002).

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一平台”建设,为全市30万余市场主体、268万余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归集38个部门社会法人信息1482万余条。推动信用信息公示,通过“中国昆山”“信用昆山”网公示“红名单”“黑名单”等。强化公共信用管理,在各类评优评先、项目审批、政府资金安排等方面推广使用信用承诺、信用报告等。拓展信用结果运用,推进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开发一批守信激励产品,同时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拓展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合作范围,开启“嘉定、昆山、太仓”三地信用同城时代,实现“一地失信,三地受限”。昆山市获批全国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信用工作获得全国创新奖和提名奖,城市信用监测名列全国县级市前三、全省第一。

英语教师要想立足跨文化差异提升英语旅游翻译教学质量,需要开展多个方面的教学工作,逐渐让学生具备跨文化开展翻译和交流的意识。教师应该灵活开展语言直译以及意译,这是让专业学生对旅游英语进行高质量翻译的关键[2]。在对中国特色文化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直译和意译结合的方式进行特色文化的诠释,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内涵缺失的问题。如,对国外游客进行少林寺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翻译为“Shaolin Temple”,这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代表。

——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市管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的办法(试行)》,从经营业务往来、投资融资合作、企业改革改制、人员使用安排、个人经济往来等方面,对企业领导人员在履行经营管理职责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提出了“七个不得”的具体规定。对此,上海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廖国勋说。(《人民日报》11月6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法治与美好生活向往相得益彰

构建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昆山加快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法律资源,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进行法治把关。前延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作站,为“新昆山人”提供第一份法律礼包。试点建立民营企业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企业及员工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服务指引等一站式服务。

提升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满意度。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多种手段,构建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综合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托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挂牌建立非诉讼服务中心,在市人民法院挂牌建立非诉讼服务分中心,接待广大群众来电来访,分流引导当事人选择最适宜的纠纷解决途径,实现化解效率最大化,不断提升纠纷非诉讼化解工作的群众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度。

创建“无黑城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积极开展“无黑城市”创建试点工作。结合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创建“无黑城市”作为治根治本、建章立制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理念,研究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标准和衡量指标体系,开展“无黑城市”创建工作,探索“无黑”区镇、村(社区)等基层系列创建载体,努力用“无黑城市”工作理念不断完善、丰富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的治安环境。□

(作者系昆山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中共昆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副主任)

责任编辑:苏胜利

标签:;  ;  ;  ;  ;  ;  ;  ;  ;  ;  

法治护航县域治理现代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