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身心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及心境的影响论文_王琳1,邢小玲2,张玉秀3,成杰2

王琳1 邢小玲2 张玉秀3 成杰2

1.唐山市工人医院;2.华北理工大学校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3.唐山丰南区中医院 河北唐山 0633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身心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及心境的影响。方法:数字随机分组法将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整体身心调节干预;应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 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价患者应对方式和心境情绪特征。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CMQ及POMS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MCMQ及POMS评测中的紧张-焦虑、忧郁-沮丧、疲惫-惰性、活力-好动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身心调节可调节患者应对方式、改善患者心境情绪状态。

关键词:脑损伤;应对方式;身心调节;心境

颅脑损伤患者常常遗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生存质量[1]。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对压力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的方法、手段及策略,颅脑损伤患者生活的负性事件刺激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及后果取决于当事人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去应对[2]。身心调节是一套比较完整科学有效、简单自然、轻松愉悦的身心调节体系,结合现代脑科学技术,利用“身、心、行为、环境相互作用模型”训练和优化大脑,协调身心[3-4],目前已逐渐在临床中开展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对颅脑损伤焦虑患者采用整体身心调节法干预,观察对应对方式及心境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后、稳定期有明显焦虑的患者85例,男44例,女4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35±3.15)岁。受伤后24h内均在神经外科接受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经脱水对症等处理病情平稳后转入康复科住院治疗。头颅CT或MRI显示额叶损伤42例,非额叶部位损伤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实验组(43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创伤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②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理解并有简单的交流能力,无视觉和听觉的损害。愿意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病程小于或等于1个月,外伤昏迷时间>6小时<12小时。④存在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59分。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脑外伤史及脑血管意外史或其他颅内占位病史、脑炎史等。②外伤前有精神病史或吸毒、长期嗜酒史、运动功能障碍者。③外伤时年龄<10岁或>65岁。④严重听力障碍者,有失语和或严重色觉和知觉异常者。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部位、病程、SAS评分、MMSE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参照文献[7]在此基础上施以整体身心调节。患者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心理治疗室内接受治疗:患者取舒适体位,播放身心调节CD曲目);在CD治疗语引导下,患者选取舒适、自然的坐式全身放松、平静而自然地进行即可(不必刻意关注指导语),至CD中结束语出现完成,整个过程持续30 min,1次/天,5次/周,训练周期为12周。

1.3观察指标

1.3.1 应对方式评测 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包括面对、回避、屈服 3 个维度,共 20个条目,其中有 8 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问卷总分为 20~80 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2心境状态量表POMS(profile of mood states),包含65个题目,分为六个分量表,可依据评分计算出患者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惫-惰性、困惑-迷惑、活力-好动心境失调状态,其中前五个分量表为消极心境,后一个为积极心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2检验,单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整体身心调节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及屈服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实验组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及屈服维度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面对、回避及屈服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损伤后,由于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许多部位协同活动的过程受到破坏,加之神经递质释放紊乱,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5];而消极的情绪亦可影响脑区的代谢及激活,长期抑郁患者包括额叶、扣带回、双侧海马等脑区发生形态的改变,诱发痴呆等并发症的形成[6-7]。如果患者具有良好的应对方式,可有助于个体面对不良事件时拥有稳定的情绪、独立的思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个体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研究显示。身心调节训练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纠正由于大脑皮层高度兴奋产生的焦虑现象[8-9],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建立和维持。本研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应对方式评分和POM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说明整体身心调节可调节患者应对方式、改善患者心境情绪状态。我们认为整体身心调节可使消除训练过程中厌倦和惰性情绪,患者以良好的应方式和积极心境、心态参与治疗和康复中,有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刘堂龙,泰天星,夏书剑,等.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6(18):583-585

[2]Gilbert P,Procter S.Compassionate mind training for people with high shame and self-criticism:Overview and pilot study of a group therapy approach.Clin Psychol Psychother,2006,13:363-379.

[3] Yi-Yuan Tang,Yinghua Ma,Junhong Wang,et al. Short-term meditation training improves attention and self-regulation[J].Neuroscience,psychology,2007,104(43):17152-17156

[4]Klaus B.Bzerentsen,Niels V.Hartvig。et a1.Onset of Meditation Explored with fMR[J].2001,Neuroimage,13:297-299.

[5]Critchley HD.Neural mechanisms of autonomic,affective and cognitive integration[J].Comp Neurol,2005,493(1):l 54-166.

[6]Schwartzkroin PA. Mechanisms of brain plasticity:from normal brain function to pathology[J]. Int Rev Neurobiol,2001,45:1-15.

[7]李建民,王静,恽小平等。颅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2):173-175.

[8] 刘兴华,韩开雷,徐慰.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2):915-920.

[9]范亚欣,唐一源,王俊红,等. 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对Stroop冲突的调节效应[J].生物物理学报,2009,25(S1):270.

论文作者:王琳1,邢小玲2,张玉秀3,成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整体身心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对方式及心境的影响论文_王琳1,邢小玲2,张玉秀3,成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