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对老年缺铁性贫血病人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韩春丽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同期于我院进行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采取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和活动与休息指导等整体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入院后第2周及第4周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入院第2周的红细胞计数为(2.98±0.19)1×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94.3±12.8)g/L,入院第4周的红细胞计数为(3.71±0.09)1×1012/L,血红蛋白含量为(110.7±10.9)g/L,不但显著好于护理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提升病患临床认知程度,进而对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含量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整体护理;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将服务、护理对象视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整体,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提供服务对象在文化、精神、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照顾与全面帮助[1]。在多种贫血症中最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病因是体内铁元素有所缺乏,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最下降。在新的护理理念和思想下,对病患进行全面、细致、有针对性、深入的护理是有必要的[2]。因此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同期于我院进行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患者80例,对其进行分组护理,探究整体护理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临床通用缺铁性贫血的相关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2.5±6.3)岁,其中轻度患者41例,中度患者27例,重度患者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评估

①对患者的用药史、病史进行了解,询问病人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等。②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评估,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检查患者口唇、皮肤、睑及甲床结膜是否苍白,口腔黏膜是否存在溃烂等现象。③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患者有关疾病的过程、性质及预后掌握程度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性格特征。

1.2.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采取一般性的常规护理,而对实验组则采取整体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缺乏,部分患者表现出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其对贫血这一疾病有正确的认识。(2)用药护理。一般选择口服方式为患者补铁,常用药物有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注意向患者说明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不可与牛奶等饮品同时服用、服药时问应在餐中或餐后、用药时间约为3~6个月等。(3)饮食指导:协助患者服用含铁丰富的高蛋白食物,并敦促患者适量进食酸性食物。(4)活动和休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针对性制定合理的活动休息计划,取得患者的配合,从而逐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在活动后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吸入。

1.3护理效果判断标准

(1)评价80例病患的主观感受。(2)对患者的RBC和HB值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护理成效。(3)评价病患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认知程度以及与护理人员的互动状况。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在进行整体护理之后,患者对于缺铁性贫血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可以充分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2周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主观症状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在入院第4周时,实验组的主观症状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外周的血红细胞计数也要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2。

表1两组患者在红细胞计数的比较(1x1012/L,±s)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的内涵和职责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以病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了解贫血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3]。贫血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是否良好,与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贫血患者来讲,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心理因素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改善也在疾病的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4]。本组患者在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认知程度获得了显著的改善效果,进而预后效果更为乐观,其护理后第2周与第4周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充分证实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预后改善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对患者的系统健康教育和多方位的护理工作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深,消除了疑虑、恐惧等不安心理。患者以正面的心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总之在这个逐渐迈人老龄换的社会,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贯彻在老年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中对于提升老人的生活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彭长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1):52.

[2]程杰,赵欣.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89-90.

[3]曲慧馨,齐艾江,李静.中西医结合联合食疗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1):1002-1003.

[4]王国府.50例老年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7):3697-3698.

论文作者:韩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对老年缺铁性贫血病人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韩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