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史天山

史天山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 554200)

【摘要】目的 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35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病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抗菌药物医治,实验组在服药基础上实施切开引流术。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19/19),远高于另一组的56.2%(9/16),P<0.05。结论 对于口腔颌面间歇感染,药物治疗结合切开引流术具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关键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药物治疗 切开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72-02

口腔颌面与外部环境连通的渠道是经过口腔和鼻腔,容易出现感染。在口腔颌面颈部各大解剖结构之间存在潜在间隙,且广泛存在、相互通联[1]。当出现口腔颌面的感染之后,容易于这些间隙当中蔓延扩散。这种病症多发生于农民之中,因为其卫生条件较差,且由于经济不宽裕,发现病症之后只会在小诊所做简单处理或干脆不进行医治,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治了35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仅采用抗菌药物医治,另外一组在服药基础上实施切开引流术,将其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现将研究得出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35位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病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1)实验组共19人,其中男11名,女8名,年龄分布在13岁至69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4.3士9.8)岁。其中13人为单间隙感染,6人多间隙感染。(2)对照组共16人,其中男9名,女7名,年龄分布在15岁至6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32.5士10.1)岁。其中11人为单间隙感染,5人多间隙感染。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入院后采用青霉素类、第二、三代头孢、硝咪唑类等实施治疗。严重的多间隙感染加以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并严格按照药物的代谢动力学1日多次给药,使体内的抗生素浓度保持在有效剂量。实验组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切开引流术。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资料。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间疗效比较

经过不同手段的医治,实验组:痊愈12人(占63.2%),好转7人(36.8%),无效0人(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4人(占25.0%),好转5人(31.2%),无效7人(43.8%),总有效率为56.2%。实验组的疗效远比对照组要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3.1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类型

该病大多数为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次之。牙源性感染主要是牙体牙髓病引起的根尖部感染穿破颌骨进入颌骨周围间隙所致[2]。腺源性感染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故腺源性感染多见于颌下间隙[3]。损伤源性如皮肤、粘膜损伤,口腔粘膜溃疡等引起的感染也可继发为间隙感染。血源性及医源性少见。

3.2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机理

口腔颌面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4]。一般该病都来源于好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性感染。

3.3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生年龄

该感染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如本研究中患者最低年龄为13岁,最高为69岁。但是在20岁至30岁范围内发生该感染的人数最多。

3.4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临床表现

感染之后,在炎症部位会有红肿和疼痛的症状,并会造成相关功能的障碍,这些情况是由发炎位置的组织性状改变并渗出所造成的。如果病人伴有全身性的症状并出现身体的严重不适,那么该患者有发生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或者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状况的可能性,医护人员需要特殊注意。

3.5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治疗

一旦诊断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即应尽早实施医治,在早期应当遵从医嘱减少不良刺激,保证炎症的顺利吸收。在后期如果出现了脓肿则应实施切开引流或扩大引流术。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有12人痊愈(占63.2%),7人好转(36.8%),0人医治无效(0%),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有4人痊愈(25.0%),5人好转(31.2%),7人无效(43.8%),总有效率56.2%。实验组的疗效远比对照组要好(P<0.05)。可见仅进行药物的治疗对于后期的患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有必要一定要及时进行切开引流的手术。此外,如果患者的病情仍不断加重,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或者是休克现象,则应马上对其进行抢救医治。

3.6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相关知识宣传

应重视对口腔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大家认识到该感染的发生机理和预防常识。可以以发宣传手册或深入群众免费诊疗的方式来进行开展。对于已感染者,应早发现、早治疗。让群众对该类感染和相关并发症有足够多的认识,对于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预防和医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徐静,刘翠兰,沈美琴等.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术后护理[J].温州医学院报,2011,41(3):297-298.

[2] Chidzonga M M, Mahomva L. Sarcomas of the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a review of 88 cases in Zimbabwe[J]. British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09, 45(4): 317-318.

[3] 刘海涛,卢新华,叶明华等.颌面间隙感染2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2,3(11):57-58.

[4] 史炜琪,李立宏,马婕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3(2):33-34.

论文作者:史天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  ;  ;  ;  ;  ;  ;  ;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史天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