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论文_江小国

“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论文_江小国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落实研究》(项目编号:GZY18C40)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崛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刻融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而教师则在“立德树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其中,让学生学习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做四有新人。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着重分析了“立德树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认为应从多方面去贯彻执行,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汇进课堂中,走进学生心里。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落实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阐述和核心要求

“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贯穿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理念,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我们才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阐述

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智力、知识水平,更倡导一种全面的发展观,要求学生在德育、体育、美学、劳动方面也有所学习和掌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看作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体现了德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其内涵在于“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重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德树人”不仅要求学校重视德育,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

“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创新和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贯彻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于重视对人的培养,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培育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层面上升到德育、人格、言行举止等全方位的培养。

二、“立德树人”应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指导思想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的与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各方面的系统理论与知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通过这一系列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让他们成为我国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基础》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崛起与发展都需要人才。思政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以科学的理论、思想培养人、塑造人,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落实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在教学内容中多角度、多层次融入“立德树人”

《思想道德理论与法律基础》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方方面面,有人生观、爱国主义精神、道德理论、法律精神等,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不同的角度、多个层次去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例如在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也可以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汇其中,通过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途径来教学生,让“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

(二)在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在“实践”中“立德树人”,这一点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贯彻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它也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和缺憾。在《思想道德理论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应教学生理论知识,还应多实践,通过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贯彻“立德树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在兴趣教学中“立德树人”

在“兴趣”中“立德树人”,重在培养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学科的兴趣。这门学科理论知识偏多,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会略显枯燥,因此,兴趣教学就变得格外重要了。而这个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有意思的小任务、小活动,让学生在任务和活动中,互相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思政课程的魅力,感受到“立德树人”真正的意义,体会到“德育”所带来的成长与成就。当学生对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以后,“立德树人”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好的效果与作用。

(四)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贯彻“立德树人”方针

一门课程当然少不了考核与评价,《思想道德理论与法律基础》课自然也不例外。以往的思政课考核多以书面考试为主,教师应多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例如将理论知识考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应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考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方针,让学生不仅学会理论知识,更能够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自身的成长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道德、有思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惠玲.立德树人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的养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54-55.

[2]房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中国特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J].高教学刊,2019(07):169-171+174.

[3]唐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其内在逻辑研究[J/OL].学术论坛,2018(06):170-175[2019-03-27].https://doi.org/10.16524/j.45-1002.2018.06.050.

[4]韩晓越,姜德君.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9(08):182-183.

[5]李慧,高小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5):1-3.

[6]康劭洋.习近平“立德树人”育人观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解读及运用[J].法制博览,2019(07):276-277.

论文作者:江小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立德树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论文_江小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