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动脉瘤栓塞术护理工作的探讨论文_董珂

关于脑动脉瘤栓塞术护理工作的探讨论文_董珂

董 珂 (淮南市新康医院 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栓塞术护理工作的合理方法,提高护理的质量与针对性,改善该类病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我院档案科调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的患者资料90例展开对比分析,对相关的护理措施展开讨论,并统计患者的治疗记录、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实施了介入率塞术治疗,有效率为100%;经过合理的护理介入,90例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对本院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评分高达(92.45±3.24)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仅4例,发生率控制在了4.44%。结论 有效的护理介入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增进护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护理;

从病理角度分析,导致脑动脉瘤(IA)发生的主要病因一般是多见于脑动脉管壁局部存在有先天性的缺陷而导致动脉内腔出现局部异常扩大,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动脉壁出现瘤状突出,继而引发腔内压力增高,导致囊性膨出。目前针对该类病症的治疗正朝着精准化、微创化的方向发展,而其中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案是该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医学研究成果,也是应用规模对广泛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操作便捷,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压缩到了最低,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了。由于脑动脉瘤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及时合理的护理介入成为了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围绕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护理工作展开探讨,旨在提高该类护理工作的水平,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从本院档案科调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入院患者均实施头颅CT检查,同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项目,最终确诊为脑血管动脉瘤。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56.2±6.5岁;动脉瘤直径最小为2.5mm,最大为15.5mm,平均直径为5.5±1.7mm。

1.2 研究方法

对选取的患者资料展开汇总分析,回顾这些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介入栓塞术治疗,并且均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实施治疗方案。从病案资料中汇总9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的护理多是,并记录每一位患者对应的治疗效果,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最终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发放不记名问卷的方式,得到了患者对护理水平的真实评价,问卷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护理措施

①术前遵医嘱给予实验室(肝肾功能、凝血指标等)、影像学(X线片、CT等)、心电图等检查,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实际身体机能,准备术中所需器械、物品、药品等,常规给予20~24G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静脉通道;②术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动脉导管内持续给予生理盐水加压(35~400 kPa)滴注,一旦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③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h(头部偏向一侧),待病情稳定后将股动脉鞘拔除并予以加压包扎,术中穿刺侧肢体应常规给予24h制动,严密监测穿刺点情况,一旦发现渗血、渗液等异常应及时清理并重新包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④详细记录24h排尿量及尿液情况(性质、颜色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维持口腔、会阴部卫生;⑤告知患者切忌用力咳嗽、喷嚏以免引发脑出血,局部血肿者可遵医嘱给予红外线照射或硫酸镁(50%)热敷,密切观察患者语言、意识、运动等是否出现功能障碍以便及时发现脑栓塞;⑥通过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疗效及预后的积极意义以及不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予必要语言鼓励、例举以往成功治疗病例等措施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及依从性;⑦日常生活应注意劳逸结合并保持身心愉悦,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低脂并富含营养物质(纤维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忌烟酒,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出院后若自觉异常应及时来院就诊。

2 结果

全部90例病案资料中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经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知所有患者均具有通畅的载瘤动脉,其中85例(94.44%)患者脑血管动脉瘤内呈现致密栓塞、5例(5.56%)呈现接近完全栓塞状态,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根据术后护理资料的调查发现,全部9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有并发症的出现,发病率仅为4.44%,在这4例患者中,迟发型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2例,皮下血肿出现1例、感染出现1例。在经过了临床对症治疗后,4位患者均有明显好转乃至痊愈出院,无严重情况(如植物生存、死亡等)出现。所有患者在出院前均自愿参与了调查,根据资料统计,患者对本院给予的护理服务普遍较为满意,其满意度评分平均值达到了92.45±3.24,护理效果显著。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作息习惯、工作压力、饮食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我国人群中脑血管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多见于40~60岁人群,一旦破裂将直接导致蛛网膜下隙出血,临床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不仅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血管动脉瘤患者大多因瘤体破裂出血前来就诊,动脉瘤夹闭术是以往临床治疗脑血管动脉瘤的常用方法,此举虽可获得显著的止血效果但将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具有预后差、风险高等特点。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介入栓塞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及痛苦小、预后好等特点,已代替动脉瘤夹闭术并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动脉瘤。但有研究显示,对脑血管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提供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预防、遵医嘱给药、生命体征监测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本文研究可知,90例脑血管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服务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其患者护理服务普遍满意,说明通过合理的护理介入,可有效的改善该类病症的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给患者带来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戴月琴.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栓塞术的护理[J].全科理,2011,09(32):291-292.

[2]韩冬梅.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护理[ J ] . 山东医药,2011,51(34):101.

[3]李平.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国医药南,2013,11(5):301-302.

论文作者:董珂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关于脑动脉瘤栓塞术护理工作的探讨论文_董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