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住院病人睡眠的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祖平 李静平王蕊红

影响住院病人睡眠的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祖平 李静平王蕊红

(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300053)

【摘要】分析影响病人睡眠因素,提高病人睡眠质量。方法:用问卷的形式对100例初次住院病人在3—5天内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90%的病人夜间睡眠质量差。结论: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应该控制影响病人睡眠因素,努力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关键词】住院病人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睡眠是人体休息,达到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高质量的睡眠使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身心健康。长期失眠或似睡非睡的朦胧性睡眠可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糜,甚至出现神经衰弱,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而加重原有疾病。因此我们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给病人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其睡眠质量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手段。

我们曾对100例初次住院的病人在入院后3—5天内睡眠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发现有80%—90%的病人,反映夜间睡眠差,晨起后有疲倦感,不如在家睡眠好,有的甚至无法入睡。老年病人和女性病人更为明显。

1、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睡眠的第一大因素。病房特殊的气氛,嘈杂的声音,灯光的刺激,床铺色泽的白色氛围,其他病人及陪侍人的谈话,鼾声,走动声及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操作声等等,均可干扰病人睡眠质量。

1.2病理、生理因素:

疾病的困扰,身体的不适是导致病人不能安静入睡的第二因素。如:疼痛、鼻塞、气短、咳嗽等等均可影响病人睡眠。

1.3模式化的护理

夜班护士常规性的两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凌晨6点测试体温,采集血标本等模式化的护理往往会打扰病人睡眠。

1.4病人的心理因素

凡是神志清醒的病人对自身的疾病均有着或多或少的焦急和担心。特别是外伤病人有时表现为愤怒,不平静,对突如其来的伤害不能接受,担心疾病的预后,对住院费用的承受力,考虑自己住院对工作、学习及家庭的影响等情绪的波动,导致机体网状内皮系统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致使病人不能入睡或夜间醒来次数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其他因素

病人角色的改变,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日间输液治疗长时间卧床,白天睡眠过多以及医务人员对病人睡眠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考虑到治疗疾病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2、如何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2.1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病人新入院时,责任护士通过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尽量安置单间。多人间病房护士应给予相互介绍,嘱病友之间相互关照,尽量不干扰他人。加强探陪制度管理,教育陪侍人夜间活动要轻;晚间护理结束后要关大灯开地灯;病房设置色调柔和的窗帘;保持床位整洁舒适。

2.2尽量减轻疾病症状:护士仔细观察病情,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对病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回报医生,并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

2.3调整工作流程

夜班护士做到“四轻”即: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调整护理工作流程,实行个体化,人性化护理。即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流程,在非急诊情况下决不叫醒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和采集标本,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不在病人睡眠时做治疗。

2.4做好心理护理

护士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如:对愤怒不平者予以宽慰,对担心预后者予以解释;对焦虑不安者与主管医师协商给予适当的镇静安眠药。

2.5调整病人睡眠时间

帮助病人制定作息时间,白天输液治疗时尽量不睡着,可看报、听音乐、与人交谈等。能活动的病人应增加活动量以限制白天睡眠时间,保证夜间睡眠。

2.6改变医务人员对病人睡眠的认识

组织学习,使医务人员认识到高质量的睡眠是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重视,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3、小结

住院病人睡眠质量比入院前下降对临床治疗护理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加强对病人睡眠质量的关注和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影响因素,尽量满足不同病人的需要,提高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冯湛华,护士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 [ 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206

论文作者:张祖平 李静平王蕊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影响住院病人睡眠的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_张祖平 李静平王蕊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