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摭谈论文_李琼英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重庆 409000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精选思考材料,创设情境,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质疑,不轻信他人意见,善于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一、提供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疑问才有思考,也只有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探索、才有创新。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独立思考,激励学生求异求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这道数学题:四(二)班有学生4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女生比男生少几人?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出现了下面几种解题方法:

1.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

这样通过一道题多种角度思考解答,既给学生留下了思考、探索、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树立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求知的欲望,赏识他们争强好胜的创新激情。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包括学习没有一丝热情,毫无兴趣,他自然不会去思考、质疑、探索,更不会想到如何创新。

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讲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通常要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接着在学生面前故作高深地说:“老师比你们聪明,有些分数不通分也知道它们的大小,比如 = 、 < 。同学们,你们敢跟老师比一比吗?”

话音刚落,立即有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说的太简单了,比如 和 不通分我也知道 > ,因为 的分子比分母的一半还小,而 的分子比分母的一半还大,所以 >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带头为这位学生击掌鼓励。

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己得出接近 和1的特殊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律,再以游戏比赛的方法出一些题目进行训练,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的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思考中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精选思维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性思维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流畅、求异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例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设情境,引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创造性思维要从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现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量出几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和直径。

上课时,让学生说出圆的周长,我很快说出了圆的直径;再让学生说出圆的直径,我仍然很快说出了圆的周长。由于老师报出的数据与学生量出的结果非常接近,引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纷纷提出问题:“老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时,我还是没有告诉学生方法,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察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很快便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引出了“圆周率”。

然后我就简单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鼓励、引导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思考、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快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论文作者:李琼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摭谈论文_李琼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